?

大學生自媒體審美教育探析

2019-04-11 01:16吳繼娟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3期
關鍵詞:利弊自媒體

吳繼娟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自媒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大學校園中,自媒體更是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交流、學習和娛樂的平臺,自媒體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審美認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高校作為承擔審美教育的主導者,應當辯證地認識運用自媒體對大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獨特優勢和挑戰,在此基礎上創新美育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新路徑,為培育新時代具有高尚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的大學生做出貢獻。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審美教育;利弊;路徑

自媒體時代,網絡成為大學生朝夕相處的“伙伴”,微博、微信、QQ、百度貼吧等自媒體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主要渠道。自媒體的過度使用使大學生認識世界的方式發生變化,在潛移默化中也對大學生的審美認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運用好自媒體這個重要工具對當代大學生實施審美教育十分重要。筆者通過辯證分析自媒體環境下實施美育的利與弊,在充分挖掘其積極作用的基礎上,探索大學生審美教育新路徑,開拓互聯網審美教育新領地,以期為培育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可鑒之處。

一、自媒體審美教育的優勢分析

(一)美育主體和客體的身份界限被打破

在傳統的美育理論體系中,尤其是在高校美育課程當中,審美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身份是固定不變的,甚至是對立的,即教師是實施審美教育的主體,學生為接受審美教育的客體。在自媒體的環境中,這種身份界限被打破。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聯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里面對“We@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币簿褪钦f,在自媒體中,人人都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發表自己的觀點,因而人人都可以成為實施美育的主體,人人也都可以成為接受美育的客體。

(二)美育資源量大、來源廣、可復制性強

在自媒體時代,普通民眾成了信息傳播的主導者,信息傳播的方式由傳統的“點對面”的傳播轉變為“點對點”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對大學生審美認知產生影響的資源也變得十分龐雜,每個自媒體使用個體都可以通過在網上發聲、發圖、發視頻等方式對他人的審美認知產生影響。并且,審美資源一經生產和傳播,便具有極強的復制性,很容易被再傳播、再生產,從而達到驚人的傳播速度和效果。

(三)美育行為的實施不受時空限制

傳統的美育方式需要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內完成。比如,傳統高校美育課程的實施、利用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大學生美育實踐活動等,都需要在適當的空間場所和時間段內進行。而自媒體環境中的美育行為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數字技術的全球性使得審美行為可以超越國界、超越關稅等壁壘,大學生只要擁有一部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徜徉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隨時隨地接受審美教育。

二、高校運用自媒體實施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挑戰

(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審美辨別力

自媒體環境中的信息資源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拜金主義、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資源。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缺乏判斷力和辨別力,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認知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這就對高校如何引導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源中選擇正確的審美內容提出了挑戰。

(二)部分大學生審美情趣庸俗化

網絡中充斥的拜金主義、物質主義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沖擊,導致其審美認知出現庸俗化、低級趣味的趨向。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會將這些庸俗化、低級趣味的東西奉為時尚和潮流。同時,網絡的虛擬性和非實名性使得大學生在這一片“自由天地”中尋求心靈放松,對自我的道德約束力降低。因此,如何對大學生的審美趨向進行正確引導,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趣味應是高校審美教育必須思考與付諸行動的。

(三)部分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

“人文性是美育的核心?!痹诳茖W技術和工具理性的影響下,審美教育也“一味地追求抽象的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技巧,忽視了人的本真存在的價值性訴求,忽視了人的主體生命層面的終極關懷,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內涵”。自媒體本身的工具性使得一些大學生陷于冰冷的虛擬數字網絡世界中,缺少來自真實世界的人文關懷。同時,自媒體信息的“碎片化”“圖片化”也使得一些大學生對人文藝術經典文化的學習不成系統、缺乏深度。此外,自媒體的過度使用使得很多大學生對其過分依賴,如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解決等。

三、創新美育工作方式,占領自媒體美育新領地

美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純潔道德、善化心靈、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如果缺少動人音符和豐富色彩,就不可能到達高尚的人生境界。同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美的熏陶和滋養,就不可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新時代,高校應該與時倶進,創新美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自媒體對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將自媒體審美教育制度化、常態化

高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審美教育,而不能一味地依賴傳統的教育方式,互聯網日漸成為大學生審美活動的重要領地是一種必然趨勢。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的審美活動有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制約,有很強的自主選擇性等特點,這就對大學生審美教育的主導者——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首先應該加強探索自媒體審美教育的機制建設,比如,建立信息監管和過濾制度,對網絡美育資源進行審核,使得美育內容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同時要利用網絡資源不受時空限制的特征將審美教育滲透到大學生使用自媒體的方方面面,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

猜你喜歡
利弊自媒體
生態旅游之利弊
摭談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利弊
對人民幣加入SDRs的認識及我國金融開放的利弊
淺談自媒體的生存與發展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大眾文摘期刊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突圍”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學習之利弊談
電子產品利弊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