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巍《知識與智慧》英譯分析

2019-04-11 01:16郭小菡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3期
關鍵詞:源語言翻譯方法

郭小菡

摘要:從《知識與智慧》的英譯文章著手,本研究分別從譯前準備、翻譯過程和譯后總結三個方面剖析議論性散文的翻譯方法,并從文本分析、詞語分析和句子分析三個角度闡述了翻譯議論性散文不僅需要對源語言做出精確的把握,還需要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既要做到形式上的對等,也要做到意義上的對等。

關鍵詞:議論性散文;翻譯方法;源語言;目的語

《知識與智慧》是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林巍教授創作的一篇文章。筆者以《知識與智慧》一文翻譯過程為例,從譯前準備、翻譯過程和譯后總結三個方面剖析議論性散文的翻譯方法。

一、譯前準備

(一)文本分析

關于《知識與智慧》,筆者認為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簡潔、邏輯清晰是這篇文章的主要語言特征。此外,文章作者還喜歡用舉例和排比的手法進一步闡釋文章論點以及抒發感情。因此,在翻譯文章的時候,筆者認為不僅要做到意義上的對等,還要盡量還原原文的語言風格。

(二)平行文本的閱讀

通過閱讀林巍教授翻譯的其他文章,筆者發現他喜歡使用意譯的翻譯手法,在還原原文意思的同時,盡量使文章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如使用增譯法、省譯法等一些翻譯技巧,使譯文變得連貫流暢。此外,林巍教授在用詞的選擇上也十分精確,使譯文可以更加接近目的語。因此,筆者在翻譯時需要盡量模仿還原林巍教授的譯文風格,這也對筆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翻譯過程

(一)詞語的翻譯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既要再現原文的文體風格,又要再現原作的語言風格??紤]原文語言簡潔凝練等語言特征,筆者在翻譯時選擇簡單常用的詞來組織簡短自然的句子,以此再現原文的語氣。翻譯歸根結底是對一個個詞語的翻譯,詞語的翻譯是句子翻譯的第一步。

1.詞義的表達與引申

在原文中,有許多詞語,在對其進行翻譯時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對等,而必須深入句子內部,結合語境對詞語進行深刻理解,挖掘其深層次的含義與思想,并進行詞義的表達與引申。

例1原文:知識與智慧的關系,是人們歷來愿意談論而又似乎談不清的問題。

譯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wisdom is a problem that people are always willing to talk about but may not reach a conclusion.

分析:本句中“愿意談論而又似乎談不清”是翻譯的難點。此處筆者并沒有將這句話直譯成“always willing to talk about but may not talk about it clearly”,而是意譯為可能不能得出一個結論,間接地表達了談不清的概念,如此一來便不僅做到了表面上的對等,也使得整個譯句語義確切,表達自然。

例2原文: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可能把某個復雜的問題看得很透,而一個哲學教授卻可能在某些簡單事情上做出蠢事。

譯文:An illiterate may understand a complex problem clearly, while 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may make mistakes in some simple things.

分析:本句中筆者沒有將“把某個復雜的問題看得很透”直接翻譯成“see a complex problem thoroughly而是把“看”譯為“understand”,把“透”譯成了“clearly”,因為原文想表達的意思是理解或者明白某個復雜的問題。筆者也沒有把“在某些簡單事情上做出蠢事”直接譯為“like a fool in some simple things”,而是將做出蠢事譯為在某些簡單的事情上犯錯誤,因為此處表達的意思是哲學教授也有可能犯一些低級錯誤。本句用意譯的手法還原了原文的含意,更能清晰地表達出了原文的意思。

例3原文:查閱了各種工具書,其解釋都難以令人滿意,因為所謂智慧常與能力或聰明相混淆。

譯文:Although we have looked it up in various reference books,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perfect definition, as we usually confuse the so-called wisdom with competence or intelligence.

分析:在本句中“解釋”并沒有直接譯成“explanation”,而是譯為“definition”。因為前面提到了查閱工具書,那我們在工具書中查閱的應該是定義,因此筆者認為此處“definition”比“explanation”更為準確。此外,原文“聰明”這一詞的選擇也是本句的難點之一。聰明在字典中的解釋多種多樣,如“cleverness”“brightness”等,之所以選擇“intelligence”是因為原文中更大程度上指的是智商,我們說一個人聰明通常是指此人智商高。但智商高不一定等于有智慧,因此,此處選用“intelligence”更為貼切。

2.文化詞語的英譯

語言和文化是一個互為依存、密不可分的整體。所謂文化詞語是指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深刻文化意蘊的詞語,包括在一定歷史階段沉淀下來的鎊語、典故、特殊的人物名稱,以及現行的熟語、習語等。文章中出現了許多文化詞語,而這些文化詞語對英語讀者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因此翻譯好其中的文化詞語非常重要。

例4原文:作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所以使出“借東風”的計謀,是因他有著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塞翁失馬”所以復得,是因他熟知馬的習性。

譯文:Zhuge Liang, a statesman and strategist, Prime Minister of the Kingdom of Shu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o became a symbol of resourcefulness and wisdom in Chinese folklore^ used fire boats with east wind to attack Caocaos army for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astronomy and geography.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a legendary figure in Chinese folk tales) was sure his horse would come back after it missing because he knew the habits of horses very well.

分析:有的人物和歷史事件在中國可能婦孺皆知,但對外國人而言,不提供任何背景知識或解釋,僅看表面文字,他們也許會感到茫然。因此,筆者特別增譯了對諸葛亮和塞翁兩個人物的解釋,使譯文更加通俗易懂。

例5原文:智慧其實無法盡用語言概括——還包括情感、品格、觀念、德行、性情以及天時地利等綜合因素的整合,而其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譯文:In fact, wisdom cannot be summarized by languages, for it includes emotions, characters, views, virtues, disposi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nverging factors such as timing and place. The highest state of wisdom is that still water runs deep.

分析:本句中“大智若愚”是一個典型的文化詞語,指的是真正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像愚笨而不露鋒芒,但筆者并沒有直譯為“A man of great wisdom often appears slow-witted”而是使用歸化的策略意譯成了“still water runs deep”。其實筆者認為這兩種表達方法都未嘗不可,但“靜水流深”這樣的表達更能深化原文的思想,在結尾處使用能起到升華點題的作用。同時,沒有直白地解釋“大智若愚”的意思,也起到了陌生化效應的作用。

(二)句子的翻譯

增譯法

增譯法,就是在翻譯時按意義或修辭和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詞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增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滿足譯文句子結構的需要,二是為了滿足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或句子銜接的需要。在增譯時,譯者可根據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等增添一些詞、短句或句子,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包含的意義。文章中有許多句子必須進行增譯,否則就不能忠實而又通順地傳達出原句的意義。

例6原文:但是,有知識絕不等于有智慧。

譯文:But a man with knowledge does not mean he is a wise man.

分析:本句用漢語表達時是一個典型的無主語形式,因此在翻譯成英語時要增加主語,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句子。譯句中增譯了主語“man”也體現了英語語法結構的嚴謹,英語重形合及漢語重意合的特點。

例7原文:知識向外求得,智慧于內在感悟。

譯文:Knowledge can be gained by reading books or 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 but wisdom roots in inner perception.

分析:本句使用增譯的方法,將知識向外求得的內在意義解釋了出來。筆者將其理解為知識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或者吸取他人經驗獲得,因此譯為“Knowledge can be gained by reading books or 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原句“智慧于內感悟”省去了動詞“源于”,因此譯成英語時要將動詞補充出來,所以應增譯“root”一詞,表達智慧根植于內在感悟。

例8原文:知識越獲越豐富,智慧越凝越升華。

譯文:With every increase of knowledge, wisdom becomes more sublime.

分析:由于漢語的句法特征是意合,有時邏輯關系呈隱性連接,需要譯者運用推理發現邏輯關系并顯現出來,以符合英語句法的形合特征。本句中漢語的意思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智慧才能得到升華,因此譯句中補充了原文潛在的邏輯關系,用獨立主格結構突出了漢語內在的因果關系。

三、翻譯實踐總結

在翻譯之前,譯者一定要熟讀、精讀原文。在精讀原文時,譯者不但要理解原文的表面意思,而且要深入分析、研究、揣摩,領悟其深層次的含義與思想。此外,英語與漢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區別較大,如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等,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盡量使譯文符合目的語的特點和表達習慣,譯出地道的譯文。翻譯之后譯者應當進行審校,精益求精,使譯文質量不斷提高。筆者對原文翻譯之后,始終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仔細審校,從詞匯、語句等方面不斷修改與完善,精益求精,盡力使譯文“信、達、切”。

參考文獻:

[1]全亮.散文《我與地壇》翻譯實踐報告[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2]王優松.《90年代中國文化之記憶》翻譯實踐報告[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6.

猜你喜歡
源語言翻譯方法
淺談陶瓷英語翻譯中的同化和異化
淺析日語口譯譯員素質
民俗旅游資料日譯方法探討
淺談日語翻譯的方法與策略
中醫語言隱喻分析及其翻譯方法研究
結合語境翻譯文言文方法舉隅
淺談漢語歇后語的翻譯方法
中國特色詞匯及其外宣翻譯
跨文化視角下對具有修辭手法諺語英譯漢的研究
以口譯實例談雙語知識的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