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童話閱讀教學效果的思考

2019-04-17 00:54鄭琳
文教資料 2019年4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小學語文

鄭琳

摘? ? 要: 童話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主要面向兒童,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的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閱讀教學內容十分吸引學生的喜愛,但是不能簡單地把它作為故事講解,需要讓學生明白故事背后的含義,在童話閱讀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童話閱讀? ? 教學效果

一、完善小學語文童話情感教學的意義

教師重視生本視角下的語文童話情感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豐富學生的情感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當前,一些學生對閱讀有抵觸情緒,使得整體閱讀效果不佳。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只有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才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在實際閱讀教學中,童話是學生感興趣的讀物之一,學生主動閱讀,才能讓課堂活躍,豐富情感。童話故事給學生呈現了生動形象的人物形象,且語言通俗易懂,十分適合學生學習。再加上童話中一些簡單的故事情節會引起學生的深思,這是學生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主要原因。學生主動閱讀童話故事,在故事中感同身受,體會故事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感。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以生為本,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富情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小學童話的情感教學

1.讓學生走進童話,培養對童話故事的喜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故事,并說明故事中的道理就算完成任務,沒有帶領學生真正走進童話世界。在課堂上教師想讓學生親近童話,還應該重視導入環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更容易激發孩子們對童話故事的喜愛。同時,還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如此便能加深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理解,培養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以《蘑菇該獎勵給誰》為例,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方法激發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給學生講了這個故事后,讓同學們舉手示意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任意挑選一名同學進行跑步比賽。在此之后,同學們感受到比賽的樂趣,對故事中的小白兔、兔媽媽、烏龜、駿馬等角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加深了對這個故事寓意的理解,感受到了童話生活時刻都在我們身邊,從而越來越喜歡閱讀童話故事。

2.全面認識童話,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一定的童話故事,因此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的內涵就是進一步的教學目標。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更多的童話并感受到童話故事的美好及寓意,促進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含義,從而強化感悟與認知能力,為學生進一步了解與領悟童話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當學生對童話故事有了全面的認識后,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情感教學目標。以《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為例,大概是說丑小鴨從出生開始就長得不美,由于外表丑陋它的伙伴及人們都不喜歡它。在寒冷的冬天,它經歷了磨難之后靠著自己的努力終于飛起來,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自由地飛翔在藍天上。故事的最后說到丑小鴨來到天鵝群中,它被大家認為是一只美麗的天鵝,但是它一點也不驕傲,因為它有一顆永遠也不會驕傲的心。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丑小鴨曲折的經歷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3.巧設課堂懸念,熏陶學生的情感。

語文知識是與我們生活聯系最密切的一門學科,學習語文學科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為此,教師在童話閱讀教學中要以巧設懸念的方式引導學生猜測與想象,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對童話的學習興趣,熏陶學生的情感。由此可見,教師在童話閱讀教學時可以巧妙設計懸念教學,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以教學《失蹤的森林王國》為例,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森林王國失蹤前后的一個故事,以此故事告誡我們不可亂砍濫伐,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優良品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這個故事,之后設懸念:“但是有一天,森林王國卻失蹤了?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并猜測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蓖ㄟ^這個懸念引導學生思考,最終教師給同學們解答這個懸念:原來是因為亂砍濫伐才導致森林王國消失。教師再引導學生提出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受到啟發,熏陶學生熱愛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情感。

4.充分利用課本插圖。

人認識客觀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維,兒童階段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讀課文之前,他們會被課文中色彩鮮艷的插圖吸引,憑借插圖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小學語文課本大多圖文并茂,按照課文發展順序插入大量圖畫,這些圖畫與課文內容相對應,運用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童話最重要的是幻想,幻想用語言文字表現非常抽象,但是圖片卻能直接表現出來,因此借助課文插圖能讓學生直接理解課文內容。對于插圖可以運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課前引用,激發興趣。充分運用課本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我要的是葫蘆》時,先讓學生觀察課本兩幅彩圖,讓學生說說兩幅圖都畫了什么,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在課前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教師更容易講授清楚“葉子上的蟲跟我要的是葫蘆”這一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

(2)以圖釋文,相輔相成。插圖是課文內容的濃縮和再現,學生可以通過插圖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教學中可以把課文內容落實在插圖上講述。如課文《丑小鴨》中,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三幅圖畫,分別與課文二、三、七自然段內容相對應,使“丑小鴨”得名、離家出走、突然發現自己并不丑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觀化,既彌補了文字抽象的不足,又起到了激情引趣的作用。相比作者的描述,學生觀察圖片,或許有不同的想法,可以通過圖片利用想象力,更加深刻理解童話中的想象和夸張,更深入理解文本。

(3)以圖補充,啟發思維。圖是課文知識的呈現和補充,低年級學生經歷少,見識的東西少,在生活經驗上有很多不足,插圖剛好彌補這些不足。如講《風娃娃》這篇課文時,“風娃娃來到田野,看見一架大風車正在慢慢地轉動,抽上來的水斷斷續續地流著”。學生根本沒見過這種風車,更不知道風如何抽水,在沒有多媒體的地區,教師就可以用課本上的插圖跟學生講述大風車是怎樣的及如何抽水的,比單純老師口述學生想象要直觀有效得多。通過插圖學生很快明白大風車抽水的問題,還可以引入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啟發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

5.再現童話情景。

陶行知先生曾說:“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薄敖虒W做合一”是以“做”為中心的整體過程,強調做,便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痹谡Z文教學中,要拓寬兒童的時空。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經驗和選擇,我們應該尊重、滿足他們。所有的孩子都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表演的天性再現童話的情景。比如下面幾種方式:

(1)分角色朗讀。由于童話是故事類文體,課文內容又保持口語性的對話,很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把握角色的心理狀態,深入課本內容中,深入其境領悟其中的含義,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2)表演童話。表演童話算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孩子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可以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童話中的角色形象,更好地理解童話內容。

參考文獻:

[1]張斯琪.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調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李蕾.小學低年級“童話育人”問題與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6.

[3]哈斯.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6(23):39.

[4]卞秀明.以生本為視角,完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2):92.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小學語文
用信息技術增強初中籃球教學效果
關于提高開放電大“統計學原理”教學效果的探討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