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

2019-04-18 07:44王安琪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

王安琪

【摘 要】銀行是現代社會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其信貸業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身發展和區域金融活動?;诖?,本文以“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問題作為切入點,予以簡述,再以此為基礎,重點分析銀行信貸發展對策,給出加強信息收集、做好用戶細分、革新工作模式等內容,為后續銀行信貸業務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銀行信貸發展;信息收集;用戶細分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強調以互聯網融合傳統產業,創造新的產業生態。銀行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均能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獲取更多發展,但也需要正視現有問題。目前銀行信貸業務面臨來自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影響,出現用戶分流、模式滯后等問題,設法解決是其信貸發展的基本要求。

一、“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問題

(一)用戶分流

用戶分流問題,主要因其他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導致。本質上看,互聯網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工具,其普及為各行各業帶來了發展契機,很多較小的金融機構、信貸機構因此獲取了面向網民開展業務的空間,導致銀行的用戶群體因此被分流。統計顯示,我國網絡信貸平臺數目,自2012年以來,以每年5.6%的速度快速增加,其業務額度則以11.3%的規模增加,此前需要借助銀行進行融資的用戶,很多選擇了網絡平臺,導致“互聯網+”下銀行信貸業務受限[1]。

(二)門檻較高

“互聯網+”下,大量網絡金融機構的出現增加了合作社、銀行的競爭意識,但也帶來了信貸泛濫的問題,很多用戶難以償還貸款,導致較多的壞賬。為應對這一問題,銀行對自身信貸門檻進行了調整,用戶需要出示資產、收入等方面的證明,才能獲得對應的貸款服務。而很多網貸平臺、網絡金融機構對待貸款的態度并不如銀行謹慎,其門檻也相對較低,民眾可在出示少量證明、獲取擔保的情況下得到貸款服務,這也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業務。

(三)模式滯后

工作模式滯后的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銀行的信貸業務,包括工作效率不足、存在時間和地點限制等等。如某用戶嘗試辦理貸款,需要趕往銀行柜臺接受服務,如果當日辦理業務的用戶較多,該用戶需要長時間等待。同時銀行營業時間和地點固定,部分用戶晚間無法獲取信貸服務。而在網絡平臺上,用戶幾乎可以24h得到貸款服務,且不受地點限制[2]。

二、“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對策

(一)加強信息收集

“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工作,嘗試擺脫現有困境,首先應重視對信息的收集,包括用戶信息、市場競爭信息、同類產品信息等等。如多家金融機構會推出小額信貸,該產品的特點是額度小、放款較快且對用戶信貸門檻的要求較低。銀行可就同類產品進行調查,獲取最受用戶青睞產品的資料,尤其是利息計算等關鍵內容,對自身產品進行調整,謀求獲取競爭方面的主動。信息收集還應強調實時性,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問卷待查,了解用戶訴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數據信息,將來自不同區域、地點以及自身目標市場的用戶作為對象,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了解用戶信貸特點,針對性調整自身工作。信息收集過程中,還應重視來自網絡信貸平臺的競爭,綜合了解市場動態,發展信貸業務。

(二)做好用戶細分

銀行的信貸業務,針對個體自然人,也針對各類企業法人,不同法人、自然人的信貸需要存在差異,包括額度、年限等等,嘗試在“互聯網+”下發展自身信貸業務,也應發揮互聯網優勢,做好用戶細分。建議將銀行近5年的工作數據進行加工,生成一個數據庫,之后持續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收集,結合所獲資料對用戶進行精細化的歸類,包括“法人類”、“自然人類”兩大部分,“自然人類”又分為拆分為“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兩大類,“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進一步拆分為“大額貸款”和“小額貸款”兩類,完成所有用戶的細分后,了解其占比情況、信貸額度、發生數目等等信息,作為業貸業務進一步發展、擴大的支持。由于互聯網信息具有范圍大、資源來源豐富的特點,用戶細分的結果也更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完成用戶細分后,可繼續發揮“互聯網+”優勢,如分析表明城區居民長期貸款占比大,可針對這一特點,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宣傳,推出互聯網在線貸款業務,給出“低息長期貸款”、“提前還款優惠”等營銷策略,用戶提供的資料通過互聯網審核,核準無誤后到銀行進行校對、放款,借助互聯網提升工作效率,占據長期貸款業務方面的主動。

(三)革新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的革新,是銀行發展的實際需要,在“互聯網+”模式下,這一需求更顯迫切。建議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原本于線下開展的業務轉移至線上,利用線上營銷擴展業務面。銀行可以首先建設涵蓋產品宣傳、業務辦理、資料審核等諸多服務的官方網站,視自身業務范圍決定宣傳渠道,如縣一級銀行,其宣傳渠道應包括縣級媒體、網站,市一級銀行則加大投資,利用車載流媒體、自媒體等提升宣傳效果。網站內的各大模塊,應能夠清晰展示服務內容,同時做好核心信息的傳遞,如銀行推出針對“非戶籍所在地人員”的信貸服務,應重點給出貸款額度標準和門檻要求,使重點產品的競爭優勢得到呈現。應注意的是,互聯網線上服務必須強調自動化、智能化,確保24h可登錄、可辦理業務,一些重點環節可給予精細處理,如“面部特征認證系統”、“指紋認證系統”,為避免出現盜用信息、騙取信貸的問題,應在完成認證后,對信息進行保留,且進行電話實名認證,并要求用戶到銀行進行信息的核對,發揮互聯網優勢的同時,提升信貸的安全性。工作模式的革新還應強調配套服務完善,包括信息安全和管理等。

三、總結

綜上,“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面臨的問題較多,需要給予及時應對和解決。問題上看,用戶分流、較高的門檻和滯后的模式均會影響銀行的信貸業務。對策上看,建議加強信息收集、做好用戶細分,同時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革新,通過不同方式和角度,處理現有問題,謀求信貸以及銀行整體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偉,孫蘭.“互聯網+”下的銀行信貸發展問題與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1):165.

[2]張傳娜,董玫汐.銀行信貸支持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基于空間面板計量模型[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9(01):74-82.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