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2019-04-18 07:44許可可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就業創業人工智能大學生

許可可

【摘 要】本文結合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局勢, 分析了大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下面臨的就業選擇和就業問題,為未來大學生社會就業創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工智能;大學生;就業創業

1.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顧名思義就是人造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涉及多個學科,其中包括計算機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及語言學等學科。自20世紀末以來,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展熱潮逐步顯現, 推動信息技術革命不斷地加速深化, 引發了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猜想,并極有可能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支撐性技術,不僅推動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人類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還將對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就業產生革命性影響。

2.人工智能為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機遇

2.1新興就業機會不斷涌現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少產業領域都將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實現智能化。智能教育、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醫療及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涌現,為大學生提供更加高端的就業機遇和平臺。全國多個省市將機器人等作為經濟的新增長點來重點培育,涉及航空制造業、電子、食品工業、軍工、醫療等多個領域,為大學生就業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

2.2技術技能型崗位需求旺盛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操作、設計、編程、維護等技術技能型崗位需求的不斷增長, 創造了更多適合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以機器人這一新興行業為例, 從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的研制, 到中游整機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 再到下游系統集成及售后服務等各環節, 都將直接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

2.3就業質量持續提升

在技術進步加快背景下, 多關節、多維度、個性化機器人漸次出現, 它們將更多勞動者從工序復雜、簡單重復、耗費體力、環境臟亂惡劣、具有一定危險的工作崗位中替換、解放出來, 促進了整體就業質量的提升。據一些制造企業反映, 在引入機器人生產線后, 原先又臟又累且不安全的崗位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生產效率和工作環境大大改善。

3.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3.1 就業崗位數量無法滿足畢業生需求

高校的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增加。2017屆畢業生預計將接近800萬。畢業生逐年增加, 社會無法滿足就業崗位數與畢業人數的匹配。

3.2 畢業生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

人工智能發展急需大量計算機、數據分析和應用領域復合型通才, 但目前不僅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 一些創業型、掌握前沿技術的高端人才更顯不足, 難以滿足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委測算, 到2025年, 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950萬人,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人才缺口將達450萬人。

3.3 畢業生的擇業標準高

近年來, 北上廣等發達城市、沿海城市成為高校應屆畢業生向往的目標;薪水高、環境好、可發展成為大家追求的標準, 然而, 這些地點、這樣的公司的崗位需求有限, 導致眾多大學生在畢業一年后、甚至幾年后仍奔波于一線城市的就業市場, 而邊遠地區、三線城市提供的崗位往往無人問津。

3.4 部分傳統產業就業崗位受到沖擊

隨著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提升, 部分標準化、程序化的中低端崗位被取代。隨著“無人工廠”“無人倉儲”“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等逐步興起和“財務機器人”“編輯機器人”等投入使用, 人工智能應用范圍從生產向流通和消費環節擴散, 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蔓延, 從體力型崗位向技能型崗位拓展, 機器替代人現象逐漸增多, 人工智能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性”影響初露端倪。

3.5 法律制度不健全

首先,人工智能的內涵和外延界定不清, 哪些行業或經濟行為應該納入人工智能統計尚未明確。其次, 相關統計指標不清晰, 部分人工智能企業難以確定應歸入哪類產業進行統計。此外,現行勞動合同法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隨著人工智能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一人多崗情況不斷增多, 但相關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認定、社保繳納等問題未得到解決。

4.人工智能時代大學生實現就業的建議

(1)政府要做好大學生再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職業教育和完善再就業培訓系統建設。在創新驅動引領下,發展多樣化的高新技術產業,拓展就業渠道,同時政府要規劃和引導人工智能發展,對大學生就業市場加強監管與扶植。

(2)企業要順應時代要求,提高高新智能技術的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將企業做大做強,肩負企業的社會責任吸納更多大學生。此外,企業應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校企合作, 是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流趨勢。

(3)高校要不斷轉變辦學理念,樹立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把社會需求、產業發展作為驅動課程改革的方向,作為培養學生的出發點和歸宿,適應產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從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4)大學生作為就業的主體,更應該修煉內功提升自我,選擇正確的擇業觀。

在大學期間,堅定夢想和信念,要學會知識拓展和思維發散,用創新性思維來面對問題,用適應能力來應對變革。

5.總結與啟示

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年代,什么樣的社會環境,大學生始終應當堅信自身的價值, 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激發自己的創新性。大學生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是無所畏懼的, 是充滿希望的。當代大學生經過反思和歷練,一定能在人工智能時代下認識自我, 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燕春子.人工智能改變就業及商業模式[N]. 金融時報,2017-01-07(008).

[2]王君,張于喆,張義博,洪群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步影響就業的機理與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7(10):169-181.

[3]岳昌君.人工智能對教育和就業的影響[J].教育經濟評論,2018,3(02):3-8.

猜你喜歡
就業創業人工智能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人工智能與就業
大學生之歌
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