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華章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

2019-04-23 03:09陳振旺樊錦詩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藻井洞窟莫高窟

陳振旺 樊錦詩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河西政治更趨穩定,絲路暢通,國內民族關系與中外民族交往進入大發展時代。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和芮沃壽(Authur F.Wright)教授在《唐朝的概觀》(Perspectives on the Tang)一書的引言中總結了唐朝巨大生命力的來源:首先是折中主義(eclecticism),將此前四百多年混亂歷史中的各種文化統一起來;其次是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對各種類型的外來文化兼收并蓄。①唐代以強盛的國力和泱泱大國的文化自信,兼容并包地吸收大量來自異域的營養。并且,外域文化的大規模輸入絲毫沒有改變中國文化的內核,而是在經過中國主體文化的選擇、吸收和改造后,最終轉化為大唐文化體系中的有機部分,建構出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新型文化,這對唐代的文化、藝術的發展造成深遠影響。大唐王朝的開放、包容、大氣、自信在敦煌莫高窟嶄露崢嶸,莫高窟石窟藝術繼往開來,塑一代新風,雕塑、壁畫和裝飾圖案均有長足發展。

從文化角度來看,唐代在這一時期文學藝術整體上表現出高昂壯闊、青春豪邁的性格。唐代審美普遍偏愛奔放熱烈,這在莫高窟同樣得到鮮明的體現,壁畫色彩瑰麗、氣度恢弘,彰顯出一派大唐盛世氣象。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藝術風格發生明顯變化,壁畫具有雄渾的氣魄、明麗的風采和創新精神,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不斷革故鼎新,且超越前代。張籍《涼州詞》云:“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②,描述了當時絲綢之路的繁榮盛況。唐代畫壇空前繁榮,題材廣大而深厚,風格多樣,造型藝術崇尚圓渾豐滿、雍容華貴。唐代的敦煌石窟在營建上充分呈現了博大開放的精神風貌,渾涵汪洋、千匯萬狀。③唐代的文化政策和審美風尚給藝術個性的發揮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藝術風格方面,盛唐的吳道子和周昉分別創造了“吳家樣”和“周家樣”,成為唐以后佛畫的主流式樣。與此同時,長安的新思想、新畫風和各類壁畫摹本不斷傳入敦煌,中原興起的佛教各宗派,也通過各種方式傳至敦煌,對敦煌石窟造像、壁畫和裝飾紋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及其他位置圖案之變化、發展,具有鮮明的共同性和連續性,與初唐前期和盛唐后期都有明顯差別,是敦煌裝飾圖案發展的鼎盛階段,內容豐富、藝術精湛,超越了莫高窟前代各個時期。

一、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的類型和內容

初唐后期以第220、386、335、96、332等窟為代表,其中第335窟有明確紀年,分別為上元二年(675)、垂拱二年(686)和長安二年(702),據此可推測這組洞窟的建造時間約為太宗至武則天時期。④初唐后期莫高窟洞窟形式多樣,主要為覆斗頂一龕窟,窟內圖案布局基本定型,即窟頂中央有藻井,窟頂四披、四壁上部、龕沿內外均有邊飾,塑像圓光多有紋樣裝飾。經筆者實地考察和資料統計,初唐后期有藻井且繪于本時期的洞窟有第211、323、331、334、335、340、341、372、321、77窟,這些洞窟成組建造,均為大中型、敞口龕洞窟,覆斗形頂。⑤

盛唐前期續修續畫前期洞窟有5個,本期開鑿并完成的洞窟有34個,本期開鑿而未完成的石窟有10個。⑥其中第217、41窟有明確紀年,第217窟為中宗神龍年間(705~707)建造,第41窟壁畫底層有開元十四年(726)題記。根據第217、41窟的明確紀年,以及第130窟發愿文和第180、185窟的比較,并綜合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其他因素,判斷上述三窟為第三期洞窟⑦。本文所闡述的盛唐前期石窟也大致在武周之后的神龍元年、中宗、睿宗、玄宗前期的開元時期。經筆者調查統計,收集到盛唐前期藻井資料的洞窟如下:第339、103 、215、384、46、216、32、33、49、175、217、123、320、319、26、122、199窟。

整體而言,這一時期藻井圖案與初唐前期相比,無論構成題材、審美情趣,還是表現方法,都有明顯差異。比較來看,這一階段藻井井心圖案結構繁復,但嚴整有序,構思精巧、中心突出、層次清晰,寶相花成熟并盛行,有獨占鰲頭之勢。

1、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的類型劃分和內容分析

唐代寶相花紋樣一直處于變化的過程,其造型和構成特征在唐代前后幾個階段各不相同,根據寶相花花朵結構關系,可以分為三型:瓣式寶相花、團形發射式寶相花和花朵式寶相花(盛唐后期出現),根據花瓣和花心的關系,其中團式寶相花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即空地式寶相花和滿地式寶相花。

(1)瓣式寶相花

瓣式寶相花的花瓣圍繞圓心排列,外延單元花瓣互不相倚連接,圖案結構疏朗,相對簡單,帶有明顯的初唐前期石榴蓮花和大蓮花藻井圖案的特征。根據統計可以發現,瓣式寶相花藻井井心相對寬大,邊飾層次普遍較少,一般只有二、三層。

這一階段瓣式寶相花代表洞窟有第211、321、323、32、33、46、215、216、384窟。第211窟藻井中心繪四葉小蓮花,向外四面再斜向交叉繪四個桃形瓣蓮花,與中心四葉蓮花形成交錯鼎力之狀,花瓣之間以卷葉相聯,聚散有序。藻井團花為四出結構,造型特殊,蓮瓣內外四層,既有平瓣,還有側卷瓣和正卷瓣。第321窟藻井圖案結構簡練清晰,團花中心為四出小花,向外八個小石榴葉紋,再向外八個橢圓云頭紋蓮瓣,蓮瓣間隙安置葉紋,在疊暈色彩作用下,整個團花呈現自中心向外層層發射特征,形成層層綻放的律動美感。如初唐后期第215窟藻井中心四瓣花三組疊加,向外依次由八個卷云葉形瓣和八個桃形瓣組成,藻井整體雖保持著初唐特征,但顯現了向盛唐過渡的趨勢,結構與盛唐典型團花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花瓣布局排列略顯松散,不似盛唐典型圖案那樣嚴密,邊飾中繪制葉形瓣,較為少用,卷草紋邊飾依然保持著初唐特征,垂幔上稠密短小的三角紋已呈現出盛唐紋樣的意趣。第216窟方井中心綠底,井心繪制四瓣花,向外環繞八個葉形紋,然后是八個內卷云紋和八個桃形瓣,桃形瓣中間間隔葉形紋,共同組合為一個團花,邊飾層次簡略,只有一層,單枝卷草紋邊飾簡潔清秀,為初唐簡單卷草紋特征。以上所述諸窟藻井井心圖案部分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例舉,下文亦作同樣處理。

(2)團形發射式寶相花藻井

團形發射結構寶相花從中心向外作層層擴展分布,形成一種圓形輻射狀結構,雖層次細密,但繁而不亂。這一時期團形發射式寶相花藻井代表洞窟有第77、321、331、334、335、338、339、340、341、372、26、49、103、122、123、175、217、319、320等窟,根據寶相花結構和造型特征,又可細分為三組。

第一組洞窟藻井寶相花部分延續初唐前期瓣式寶相花特征,花型分為內外兩層,可稱之為“空地式寶相花”。所謂“空地式寶相花”指的是團花分花心和外層花瓣兩層,但花型較瓣式寶相花繁密,瓣形不甚清晰。代表洞窟有第335、340、341、372、122、217、319窟。第341窟藻井圖案結構、樣式與第340窟極為相似,井心繪一朵八瓣桃形瓣蓮花,內有內卷云紋相連,外有似花似葉形的旋轉云氣紋環繞一周,四角繪中心蓮花之一角。第372窟藻井井心寶相花由三層蓮花花瓣構成,蓮花由內向外層層展開,層次分明,構圖嚴密緊湊,疊暈賦色,呈富麗華貴之貌。

表1: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部分洞窟藻井井心圖案分類

第二組洞窟藻井寶相花也為“空地式”,代表洞窟有第49、123、175、320窟,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花心中間大多為圓心空白,二是花瓣外圍有齒形附瓣,融入牡丹花元素,整個花朵形似盛開的牡丹,這是開元時期出現的新特征。第49窟藻井中心寶相花五層結構層層疊加,既有蓮花的靜美,又有牡丹花的富貴,造型豐滿華麗、富有韻律。藻井素壁為底,紅綠相間,清新雅致,半團花圖案造型別致,與打散組合的云頭紋、圓葉紋構成“X”造型,與第215窟井心圖案有相似之處。第123窟藻井中心寶相花圖案造型獨特,似蓮花,又似牡丹,與第320、175窟相似,花瓣末端有方齒形鑲邊。中心寶相花由六個桃形瓣和卷云葉形瓣構成,花瓣繁復,每層清晰地排列環繞,紋樣嚴謹、結構緊密、富于變化、描繪細膩,色彩沉穩莊重。

第三組洞窟藻井圖案為“滿地式寶相花”,其特點為花朵花心和外圍花瓣層層勾連,內外渾然一體,代表洞窟有第331、334、338、339、26、103窟。第331窟藻井井心以淡藍色為底,寶相花中心為四出小花,依次向外放射交叉,有小葉紋、側卷蓮瓣、云頭紋、蓮花瓣等,共七層,最外層由八個側卷蓮瓣構成,蓮瓣大,桃形,呈盛開之狀。第26窟卷草紋邊飾是該藻井的突出之處,形態飽滿,大氣磅礴,已是成熟形態的大唐卷草紋。第103窟藻井中心團花結構復雜,由中心向外發射,層次繁多,中心四瓣花,三組疊加。

2、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內容統計和分型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藻井井心都為寶相花圖案,可分為瓣式寶相花和團形發射式寶相花。邊飾中的卷草紋類型多樣,有A型葉形簡單卷草紋,C型石榴纏枝卷草紋,D型海石榴花卷草紋,E型纏枝牡丹卷草紋。⑧聯珠紋邊飾較之前期更趨簡化,基本為E型線型聯珠紋。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團花盛行,有A型一整二半團花和B型半團花和C型團花。⑩方璧紋變得華麗,中間內填團花或其他植物花草紋樣?;ò昙y出現次數增多,在第334、215、319、320窟出現,蓮瓣紋只有一種類型全部為疊暈著色無內飾。?邊飾中龜甲紋和回紋分別在第175窟和第123窟出現,此二種邊飾紋樣在盛唐后期出現次數增多。第339窟邊飾中出現北朝和隋代藻井邊飾中常用的千佛。垂帳可分為三型,A型為素紋垂帳,疊暈著色無內飾,B型為垂角流蘇瓔珞組合型垂帳,C型為無垂角式流蘇瓔珞垂帳。?

二、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的特征

初唐后期盛唐前期,大唐國威日甚,絲路暢通,中外文化交流活躍,佛教藝術空前發展,唐代的經濟、文化發展到鼎峰階段,誠如雷圭元先生所說:“唐代文藝園地上,盛開著三朵金花:一是唐詩,二是書法,三是裝飾圖案?!?這一時期的洞窟圖案除宗教需求外,更多的是滿足世俗審美需要,具有鮮明的世俗生活色彩,無論藻井,還是頂光和邊飾,其花形與組合結構都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充分顯示出這一時期藻井裝飾風格日益成熟的特征。

圖1:盛唐莫高窟第320窟藻井井心圖案

圖2:唐陜西西安三兆村唐墓出土寶相花銀熏球圖案

圖3:盛唐莫高窟第384窟藻井井心圖案

圖4:唐寶相花三彩陶圖案

1、圖案發展和變化規律與中原近乎同步

初唐以降,中原工藝美術器物上涌現出更多的裝飾圖案,主如牡丹紋、海棠紋、纏枝石榴紋、卷草紋、寶相花、瑞獸葡萄紋、海石榴紋、瑞獸禽鳥紋等,她們以適合紋樣的形式出現在銅鐵金銀器、瓷器、石刻和各類紡織物品上,構成和分布的共同特點是飽滿、充實。?這一時期河西地區安定,絲路暢通,莫高窟石窟藝術進一步發展,大窟壁畫布局統一,繪制精致,裝飾圖案紋樣及其結構受中原影響,與中原更加相似。將初唐和盛唐莫高窟石窟藻井圖案與同時期中原器物裝飾紋樣進行比較,如圖1莫高窟第320窟藻井井心圖案與圖2西安三兆村唐墓出土寶相花銀熏球圖案,圖3莫高窟第384窟藻井井心圖案與圖4唐寶相花三彩陶圖案,可以發現無論紋樣內容還是結構特征都高度相似,反映出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

關友惠先生指出,到中宗、玄宗初年,莫高窟和中原兩地圖案制作無論壁畫、石刻、金銀器物、絲織品等,不只紋樣相似,制作年代及其變化規律也近于同步,至天寶年間達到高峰。?由此可見當時敦煌和長安、河洛地區聯系之密切。對比中原各地寶相花和莫高窟藻井寶相花圖案,可以印證敦煌這一時期的紋樣發展與中原基本是同步的,莫高窟洞窟中出現的圖案樣式在中原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紋樣。西安碑刻中的海石榴花紋有較多的紀年資料,可排出一個序列,其形成經歷了與莫高窟海石榴花紋同樣的過程,也可分出如敦煌連續紋樣中石榴花型的各種型式,只是限于線刻,未能將這一融合、形成過程表現得像敦煌資料那么細膩、全面。貞觀八年鄂國公夫人蘇氏墓志上的海石榴花紋,貞觀二年陜西邠縣大佛寺中脅侍菩薩的頭光環帶紋,都與莫高窟接近。薄小瑩先生根據考古資料研究認為,中原地區的海石榴花紋的演變要略早于敦煌。?比較而言,因為壁畫繪制相對于金屬器來說工藝簡單,而且表現空間大,因此莫高窟藻井圖案更為復雜、精細,是對中原金屬器紋樣的改造和提升。

盛唐時期,莫高窟圖案與中原近乎同步發展和變化,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這一時期,佛教大興,官府重視,民間崇尚,佛教藝術創作氛圍空前興盛,京洛地區和莫高窟都出現了爭奇斗艷的競爭作畫場面。?莫高窟的大窟多為世家大族所建造,他們為累積佛事功德,同時為了夸飾自身的地位,便請來中原畫師為其畫窟。這些中原畫師(也包括來自西域的畫師)來到敦煌,自然會帶來中原畫稿,這一時期莫高窟圖案紋樣新、變化快,正是這一現象的體現。

2、寶相花獨占鰲頭,造型圓渾

圖5:莫高窟第321、335窟寶相花邊飾

圖6:莫高窟第123、320窟藻井菱格紋邊飾

唐王朝以其世界大國的風度,容納古今中外文化,裝飾藝術吐故納新,唐人既擅長以線造型,也善于運用色彩,創造了層層疊疊、造型圓渾、氣勢磅礴的寶相花世界。這一階段窟頂圖案富麗堂皇,引人入勝,雖然窟頂和龕頂作畫難度較大,但幾乎窟窟精彩,如第329、334、103、123、321等窟的藻井都是唐代裝飾圖案的典范,呈現出雄渾圓滿,氣勢跌宕的景象。層層重疊的卷草紋、莊重輝煌的寶相花,契合了唐人追求熱烈奔放、雄渾圓滿、華麗富貴之審美旨趣。

中國傳統工藝審美思想認為圖案之境界有四,分別為“能、巧、妙、神”,在能、巧、妙境基礎上,進而邁入神境。?如果這四種境界來概況、形容盛唐莫高窟圖案的接續無跡、敷彩能精、豐韻獨饒、空際傳神,亦是非常貼切的。另外,佛教注重“相圓為美”?,在這種審美傾向的影響下,許多佛教裝飾圖案呈現出“圓渾”的特征,盛唐藻井寶相花圖案進一步體現出這種“圓者全也”之審美思想,有“圓滿無缺”之感,連同經變畫一起禮贊佛陀。

初唐后期、盛唐前期的寶相花類型豐富,窟窟不同,姿態迥異。云曲瓣和云頭紋應用更為靈活多變,蓮花的結構被解構,層層花瓣,由中心向外蔓延,或互不相倚,或相互連接穿插,結構嚴密,裝飾細密繁復,充分表現出“神儀內瑩,寶相外宣”之感,使人聯想到“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的佛國世界,熠熠生輝,仿佛散發佛法的光輝。

初唐后期,井心團花造型變化加大,層次繁縟華麗,呈放射狀,有富貴寶相氣。盛唐前期藻井寶相花紋樣在初唐基礎上發展到頂峰,是寶相花最為多變、新穎、富有朝氣的時期。這一時期寶相花普遍運用疊暈的方法上色,使圖案艷麗精彩,花瓣層次繁多,花形漸圓,結構呈收合狀,形象飽滿,取之自然而又匠心獨到,融合了牡丹、卷云紋、葉形紋等紋樣,塑造出華麗豐富的佛教藝術紋樣,如第123、216、320、49、175等窟。開元后期,寶相花開始向牡丹花形演變,在大花瓣外緣加上一周附瓣,其形狀與牡丹花瓣相似,整個花形與牡丹花更為相仿,如第49、175、123、320窟,其中第175、49窟和盛唐后期的第170窟完全由云曲瓣組成,形同一朵俯視的大牡丹花。

3、結構嚴謹,布局嚴密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說“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代的楷書法度森嚴,在書法結構和用筆方面進行了規范化和精致化,筆畫嚴謹、一絲不茍,大家輩出。唐代莫高窟的經變畫同樣反應出這種審美思想,場面恢宏、內容龐雜,但構圖井然有序、章法嚴密,藻井圖案亦復如是。

這一階段藻井井心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呈現了由初唐寬大向盛唐窄小且深過渡的趨勢,因此藻井井心普遍較小,窟頂坡度逐漸加大,向上深凸,給人深遠的透視感,是“從穴中置天窗”的體現。如第217、103、320窟藻井結構嚴密,布局規整、秩序井然,給人以明顯的莊重、穩定和秩序感。隨著井心漸趨小而深,井心在藻井中的比例逐漸降低,進而著重加強了對邊飾的設計。這一階段藻井邊飾層次增多,有的多達十幾層,利用簡潔的幾何紋作間格,形成疏密相間的節奏。

4、邊飾圖案推陳出新

這一階段的邊飾紋樣中,寶相花盛行,成為主流紋樣,卷草紋發展成熟,同時出現葉形紋、茶花紋等新型紋樣,還有菱格紋、回紋、龜甲紋等幾何紋邊飾。垂帳紋樣由簡趨繁,流蘇、瓔珞盛行,部分取代了原先垂角紋的位置,具體分析如下:

(1)寶相團花花紋在邊飾中大量出現,成為邊飾的主要紋樣之一,這與井心圖案的發展是同步的。寶相花邊飾造型豐富多變,有半團花式、一整二半式,還有半對半式,根據藻井圖案的整體需要設置。如初唐第335窟和第321、323窟(圖5),邊飾中的寶相花與井心寶相花內外呼應,營造出盛大華麗、氣勢恢宏的強烈視覺沖擊。盛唐前期藻井邊飾中的寶相花增多,進一步呈現出大唐藻井圖案華麗繁密之特征。唐代絲織品紋樣中團花盛行,據《唐六典》載,有“獨窠”“兩窠”“四窠”“小窠”“鏡花”等多種形式,唐玄宗時曾令六品以下“不得著獨窠繡絞,婦人服飾各依夫子”?。由此可以想見唐人對團花圖案的推崇,其圓滿、雄渾、華麗的審美意象契合了唐人的審美風尚。

圖7:初唐莫高窟第321、334窟藻井井心

圖8:初唐莫高窟第335窟藻井井心

圖9:盛唐莫高窟第49、319窟藻井井心

(2)卷草紋出現全新變化。這一階段的卷草紋以自由式為多,多莖多葉,如水波滾浪翻轉卷曲,日漸繁麗,展開即邊飾,環形連接即圓光,主要用于藻井、窟頂四披,回卷式的紋樣較前規整,多用于圓光。這一時期的卷草紋類型多樣,各類型流行的時間前后不盡相同,單枝卷草紋延續了初唐卷草邊飾風格,多枝蔓草卷草紋主要流行于開元年間,與海石榴卷草紋基本同步,但后者延續時間更長,直到盛唐后期,二者既有相近之處,但也有區別,限于篇幅,此處不再贅述。

(3)幾何紋增多。藻井邊飾中有多種幾何紋,如菱格紋、方璧紋、回紋、龜甲紋、聯珠紋,相對簡略明朗,她們和各種細密華麗的團花紋、卷草紋交替并置,起到疏密節奏關系的調節作用。菱格紋在初唐近乎消失,第209、322窟邊飾中的團花紋有菱格紋的意象,團花由早期的四出忍冬紋演變為“米”字形四出團花,到盛唐前期菱格紋再次回歸,在第123、320等窟中都有出現,如圖6所示。

(4)垂帳紋出現流蘇、瓔珞,并逐漸流行。初唐后期藻井垂角基本為素紋疊暈式,盛唐第175窟藻井垂角紋演變為邊飾圖案,是垂角紋固定程式位置被打破的標志。盛唐窟頂藻井邊飾圖案中的流蘇和瓔珞已不同于先前的垂角紋意象,垂角紋在初唐后期、盛唐前期已變得短小密集,甚至部分藻井垂帳消失,如第334、335、321窟,而第339窟完全沒有邊飾和垂帳。這些洞窟藻井突出井心圖案的繁復華麗,故弱化垂帳,甚至省去邊飾和垂帳。盛唐后期瓔珞逐步發展流行,如第32、123、175、122、320等窟,垂帳中的流蘇瓔珞變得寬大、華麗繁復,進一步向世俗華蓋意象融合。到中晚唐時期,井心圖案相對簡略弱化,而垂帳圖案更為華麗突出,是石窟藝術進一步世俗化的反映。

三、初唐后期、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的色彩特征

縱覽莫高窟各階段裝飾圖案,可以發現唐代藻井圖案氣魄宏偉,色彩與線條相得益彰,以極富彈性的筆觸,整體呈現出無限生機和博大情懷,盛唐時期尤甚。此時期藻井圖案色彩表現技巧純熟,富麗堂皇,境界宏大,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達到莫高窟裝飾圖案藝術的鼎峰。

1、華麗豐滿、莊重嚴整

形與色的巧妙配置是本階段莫高窟藻井圖案的卓越特征之一,各類紋樣從自然物象中脫胎換骨,磅礴而出。這一時期莫高窟藻井圖案風格發生明顯演化,從初唐前期的爽朗明快轉變為盛唐的繁復華麗、莊重嚴整。藻井色彩雖對比強烈,但色彩純度和明度控制得當,故不失典雅和諧,其配色方法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如第211、321、334、323、339、372、26、33、46、320、103、175、217窟(圖7),井心紅地,團花主要以青、綠二色為主。第二種如第77、341、335窟(圖8),井心青綠地色,圖案以紅、黃為主,中間穿插眾多其他色彩。第三種如第340、338、123、49、319窟(圖9),淡黃素地或以石黃為地,圖案以青、綠、紫為主。無論哪種方法,都用色大膽、對比強烈、絢麗多變,部分圖案貼敷金箔,營造出華麗豐滿、富麗堂皇的氛圍,與窟內壁畫和整體氣氛渾然一體。

唐代莫高窟圖案的配色使人聯想到紅、黃、綠、褐等色相間的唐三彩瓷器、滿飾寶石和螺鈿的金銀器,以及閃爍著金絲銀屑的華美織錦??梢娝逄茣r期莫高窟圖案配色同樣借鑒當時工藝美術作品的優秀成果,或取材陶瓷器,或取材服飾,或取材自然。初唐以來,人們追求裝飾紋樣的自然化、情趣化,北朝和隋初拘謹、神秘、威嚴的形象和色彩被自由、明麗取而代之。

圖10:盛唐莫高窟第320、49、319、79窟藻井井心

圖11:盛唐莫高窟第217窟藻井井心

2、疊暈繁密,盛大輝煌

疊暈配色手法受隋唐織錦圖案影響,隋代后期開始出現,至初唐前期這一手法日趨成熟。王家樹先生曾說:“唐代染織圖案的色彩效果,可以稱得上是唐代工藝用色之冠?!?歷代絲織物的用色永遠是有代表性的,唐代絲綢綾錦圖案用色大膽,色彩富麗明快,為前代所不見。

這一階段莫高窟藻井井心圖案基本都是寶相花,造型巧妙、結構嚴密,疊暈層次大為增加,井心蓮花瓣、葉形紋等一般都有三、四層疊暈,多的則有七、八層,一個團花可以疊暈三十多層,與初唐前期的平瓣蓮花和葡萄石榴花等圖案相比,顯得異常華麗。如果描繪成線稿,可以發現團花線條密密匝匝,甚為精密繁縟,如第320、49、319、79窟團花(圖10),絳色打底,團花涂色交錯疊暈。不同色相色彩以淺、中、深三種不同層次進行退暈表現,色階分明,貼敷金箔,具有立體感。第217窟藻井團花圖案以朱砂為地(圖11),青綠花瓣疊暈相生,色相對比強烈且不失調和,白色交替間隔,青綠交錯疊暈,形成金碧輝煌的氣象。唐代畫師創造了層層疊疊、造型圓渾、氣勢磅礴的窟頂圖案世界,場面恢宏、內容龐雜,體現出“結構嚴謹、布局嚴密”之審美思想,彰顯出莫高窟鼎盛時期壯麗輝煌的盛世景象。

唐人既擅長以線造型,也善于運用色彩,可謂“形神兼備”。一幅藻井圖案有多層結構,從垂幔、邊飾一步步地推進到中心重疊錯置的寶相花,仿佛散射出佛法的光輝與芬芳,使靜寂的窟室煥發出“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的境界。?

結語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洞窟莫高窟壁畫和裝飾圖案具有“滿而不厭”“全而不膩”“艷而不俗”“多而不亂”的整體格調,吐故納新、中西合璧,被賦予更深刻的氣質和雄渾的氣魄。敦煌石窟藝術在理想與現實、宗教與世俗、藝術與現實、藝術與宗教之間構建了一座彼此溝通的橋梁,正所謂“始于宗教而終于審美”。?

敦煌石窟藝術處于多元情境的網絡,故莫高窟圖案并非孤立的研究對象,而是一個由之勾連的豐富而龐大的多元文化網絡,各種異質文明在這張無形的網絡中邂逅,彼此交融、滲透,具有大唐氣象的莫高窟藻井圖案正是在這張無形的網絡中孕育生發,蓬勃而出。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裝飾紋樣在隋代和初唐前期基礎上,以京洛文化為魂魄,以多元外來文明為養分,以敦煌本地文化為特色,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敦煌風格”,宏觀地展現了大唐生機蓬勃的時代精神,將唐人開放、自信、包容的精神世界盡展無遺,鍛造了莫高窟石窟藝術的新高峰。

一言以蔽之,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藻井圖案題材和風格的巨大變化,決定因素并非單純藝術本身,而是隋及唐前期的國家統一、國勢強盛。唐王朝以其世界大國的風度,容納古今中外文明,中原文化和諸多外來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和融合。莫高窟藻井圖案在特定歷史進程中、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形成傳承有序、中西合璧、渾厚大氣、瑰麗多變的文化奇觀,生動地展現出一幅精彩的歷史畫卷,如同無字的中國隋唐裝飾圖案發展史,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此化為無聲的圖式。

注釋:

①D.Twitchett and A.F.Wright,Introduction:P erspectives on the T'ang,ed.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P1.

②[唐]張籍 《涼州詞》,[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六,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4357頁。

③孫昌武 《隋唐五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第51頁。

④樊錦詩、劉玉權:《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分期》,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58頁

⑤注:《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分期》一文將386窟列為唐代前期第二期,但386窟藻井圖案內容和類型特征更多接近第一期洞窟,故本文將386窟藻井圖案歸到第一期。盛唐前期有覆斗頂一龕窟、覆斗頂三龕窟、覆斗頂無龕窟、佛壇窟、中心柱窟、大像窟六類,窟形多沿襲隋代至初唐洞窟舊制,或稍作變化,如在正壁和南北兩側壁開龕的覆斗頂三龕窟。

⑥樊錦詩、劉玉權:《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分期》,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71頁。

⑦樊錦詩、劉玉權:《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分期》,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03頁。

⑧唐代卷草紋形式多樣,變化非常豐富。筆者根據卷草紋造型特征,將莫高窟初、盛唐卷草紋分為五型。 A型:葉形簡單卷草紋,花形由葉紋組合而成,有圓形葉、長條葉、卷頭葉,繪飾不多,纏枝上無附葉,多繪于一些窄小部位,如第60窟藻井邊飾、第329窟壁畫欄板、第321窟藻井邊飾。B型:葡萄纏枝卷草紋,如第322、329窟藻井中的邊飾。C型:石榴纏枝卷草紋,是纏枝卷草紋的主流,如第334、103、66等窟。D型:海石榴花卷草紋,是開元時期出現的新型卷草,取代前期葡萄石榴卷草紋,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單枝海石榴卷草紋,單元花飾中心為一石榴紋,石榴剖面露籽,外層內卷包合狀,纏枝上葉子稀少,應用廣泛,延續至盛唐之初(如第220窟)。第二種是多枝大葉海石榴卷草紋邊飾,主要繪于開元年間,其延續時間較長,直到盛唐末年。此紋樣是在主干枝蔓上附著數條分枝,分枝上每段有一較大的石榴卷草,并附有許多細碎大小不一的卷葉,枝藤多隱于花葉之中,花葉正反轉側變化無定,繁華富麗,節奏感不強,如第105、217、41、335窟。E型:纏枝牡丹卷草紋,主要繪于開元后期和天寶時期。到盛唐后期,海石榴單元花形已由初唐的側視剖面、層層卷葉合包石榴花形,變為卷葉寬大,內中石榴成半圓形或寫實形,花形俯、仰、背、側多有變化,如第120、130、182、148窟。

⑨注:筆者將隋代和初唐聯珠紋共分為五型,分別為A型團窠對稱動物聯珠紋,B型團窠單獨動物聯珠紋,C型團窠植物聯珠紋,D型團窠幾何聯珠紋,E型條帶聯珠紋。

⑩筆者將團花邊飾共分為三型,分別為A型一整二半團花、B型半團花、C型團花。

?筆者將隋唐蓮瓣紋分為三種類型,A型內飾寶珠紋,B型疊暈著色無內飾,C型內飾團花。

?本文將隋及唐前期垂角紋分為三型,分別為A型有忍冬紋內飾,B型套疊著色無內飾,C型無垂角式流蘇瓔珞垂帳。

?雷圭元口述;楊成寅、林文霞整理;程十發藝術館主編:《雷圭元圖案藝術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5月,第186頁。

?鄧福星:《中國傳統圖案論綱》,《美術研究》,1993年第4期,第7頁。

?關友惠:《莫高窟唐代圖案結構分析》,馬世長編:《敦煌圖案》,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2年5月,第106頁。

?薄小瑩:《敦煌莫高窟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的裝飾圖案》,北京大學中古史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第54頁。

?劉進寶:《敦煌歷史文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75-76頁。

?李硯祖:《裝飾之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第420頁。

?關于圓相的特點,天臺宗經典《輔行記》謂:“圓者全也,……即圓全無缺也?!庇帧端慕虄x》謂:“圓以不偏為義?!眻A相圓滿無缺,是一切形狀中最美的形狀。佛教的這種觀點表現了對世俗審美趣味的隨順和認同。佛教說佛陀具有“三十二相”,這三十二種美好之相中,形圓是整體特點。佛教傳入中國后,相圓為美的思想也隨之流傳進來,以“圓”或“圓滿”形容佛陀之美,如“首相妙好,周圓平等”;“面輪修廣,凈如滿月”。參見祁志祥:《中國佛教美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43-44頁。

?[清]梁巘:《評書帖》,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577頁。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二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第562頁。

?王家樹:《中國工藝美術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4月,第285頁。

?常書鴻:《敦煌圖案》,《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代序一,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2頁。

?易存國:《敦煌藝術美學研究——以壁畫藝術為中心》,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月,第169頁。

猜你喜歡
藻井洞窟莫高窟
傳統經典藻井紋樣——創意百變寶相團花
樊錦詩: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
淺析中國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莫高窟第95窟水月觀音圖為西夏考
洞窟驚魂
洞窟驚魂
藻井
敦煌,第245號洞窟前
莫高窟里看藻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