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設計文獻散佚及??眴栴}研究

2019-04-23 03:09楊先藝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文獻設計

楊先藝 劉 震

從學術史的角度看,國內對文獻學與設計學的交叉應用集中于文獻選編、輯要、辭典等匯編類著作,研究內容以文字注釋、品評及目錄編制(目錄學)等為主體,代表性著作包括:郭廉夫、毛延亭編著《中國設計理論輯要》、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倪建林《中國工藝文獻選編》、張燕《中國古代藝術論著研究》、張格《諸子箴言》等。

另一種研究主要聚焦于專門的設計理論專著??迸c評述。如聞人軍勘?!犊脊び泴ёx》、鄒其昌點?!稜I造法式》、趙農注釋《園冶圖說》、陳植注釋,楊伯超校訂《園冶注釋》《長物志》、田君注釋《裝潢志圖說》、楊明注,長北??弊g注《髹飾錄圖說》、王徵譯繪《遠西奇器圖說》、王世襄勘?!肚宕匙鲃t列匯編》等。然而,此類文獻在整個古代設計文獻庫所占比例偏少,無法管窺設計文獻學的總局與全貌。事實上,中國古代大量分散于不同典籍中零散的設計記錄構成了中國古代設計文獻的主要存在形態。這類設計記錄在龐雜的典籍中時隱時現,不成體系;在歷史的流離中散佚嚴重,版本真偽難辨,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文獻本身存在錯謬與疏漏,這些特征構成了古代設計文獻學研究的主要障礙。因此,通過運用現代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對古代設計文獻開展??迸c版本甄別工作,廣泛搜集、注釋與評析古代國家法規條例、思想著述、詩詞歌賦、筆記小品、地方志、工藝專著等的設計記錄,逐步夯實國內設計文獻??睂W、版本學和目錄學方面的研究積累勢在必行。

一、先秦設計文獻的普遍佚亡與隱形存在

先秦時期是中國設計理論初創的奠基時期,研究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文獻散佚問題變得具有基礎研究價值。然而,囿于文獻出處年代較遠,缺少文字記錄,已有版本信息大多為漢代以后民間流傳或摘抄,難以憑信。因此,考據先秦設計文獻的出處、版本及其作者是一項極其困難的工作。

《周禮》是當時官方管治資料的匯編書目。目前關于其版本的考證比較可信的是楊向奎先生的提法?!吨芏Y》至遲出于戰國,由齊國人撰寫,并非周公所作。全書分六篇,其中因《冬宮司空》早已散佚,西漢時期河間獻王以《考工記》補《冬宮》。顯然,古籍的官方化為該書的流傳奠定了社會條件?!犊脊び洝啡缃癯蔀橹袊F存最早的工藝美術專著,系統地記錄了當時的工藝規范與設計文化。歷史上對此文獻開展校訂與注釋的書籍較多,如鄭玄撰《考工記注二卷》、王安石解《考工記解二卷》、林希逸撰《鬳齋考工記解二卷,釋音二卷》、徐昭慶撰《考工記通二卷集諸家論一卷》、程明哲撰《考工記纂注二卷》、郎兆玉撰 《注釋考工記一卷》、徐光啟撰《考工記解》、張鼎思補圖《考工記補圖》、戴震撰劉復抄《考工記圖二卷》。從以上版本年代與數量分析,明朝學者對《考工記》的注釋、圖解著述遠勝前代,反映了明朝民間設計理論研究的興盛。

圖1:《鬳齋考工記解》,康熙年間,納蘭性德通志堂精寫刻本

圖2:《太平御覽》,明萬歷二年(1574),周堂銅活字印本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下諸子百家常借助造物為題,論辯國家政治、經濟及思想問題,進而無意間成為后世設計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計文獻考據的角度來看,諸子百家學說的原文大多早已散佚,而今流傳的版本多為后人匯編,不同版本之間內容多有差異。其中,《老子》亦稱《道德經》,古今有關此書的注說類書多達上千種。秦漢魏晉以來流傳王弼注本較廣,但其正文與注文出入頗大,故認為已非舊本,不全可信。而河上公注本、蘇轍《老子解》、吳澄《道德真經注》等在歷史上都曾產生過較大的社會影響。1973年12月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是目前最古一本,其內容與后世版本出入明顯。

《論語》的版本同樣存在散佚問題,西漢時流傳三種文本《魯論》《齊論》及《古論》,而今所使用的文本又與前三種不同,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計二十篇。另《漢書·藝文志》著錄《孔子家語》二十七卷,流傳至唐代時亡佚。今本二十卷是三國魏王肅所傳,后人都懷疑此本是其本人著作,假借前人之名而已?!肚f子》自唐以后被稱為《南華真經》,現存三十篇,亡佚情況如今已不可考?!赌印芬粫篮笕丝甲C,并非作于一人,今通行本猜測為漢代流傳而來,不過是墨家弟子著作的匯編集?!豆茏印穫鳛榇呵稞R國管仲所著,實為托名于他的著作,成書于戰國后期?!抖Y記》為戰國至秦漢時期由《儀禮》選編而成,其作者應不止一人。而《大戴禮記》原編八十五篇,也早已殘缺。綜上所見,先秦設計文獻曾被后世假借或匯編的情況相當嚴重,魚龍混雜之下對各種文獻版本進行謹慎??背蔀榍貪h設計思想研究的基礎工作。

二、秦律漢賦作為設計文獻的片段化流傳

秦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反應在設計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官方為農業與器具生產制定了標準化的設計法律。1975年,湖南云夢縣出土的秦代竹簡記載部分法律,含有五十幾篇律令,涉及統一度量衡、農業、器具等多個方面,反映了秦朝造物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秦朝《工律》也成為現存最早的國家手工業管理文獻,后來的 《漢律》基本繼承了秦朝《工律》的規范。

發展到漢朝前期,儒家文化與黃老之學大興,一方面社會流行對假借先秦諸子的儒家經典進行匯編出版;另一方面,此時期儒家文獻中開始出現與設計相關的專題內容與著述。如《淮南子》本名《鴻烈》,舊題西漢淮南王劉安撰,后經考證是其與眾多門客一起撰寫而成,書中主要研究了工藝的專業分工與標準化問題?!痘茨献印纷猿蓵螽a生了很多版本,現存最早的版本乃北宋小字本,清代劉履芬曾據此影抄一部,后收藏于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涵芬樓。1920年商務印書館據此抄本重印,收入《四部叢刊》初編。宋刊本流傳于世的僅此一本,學術價值不言而喻。明代研究《淮南子》人數眾多,形成了的版本也非常豐富,有二十八卷本、二十一卷本及節選本之別。道藏本是《淮南子》現存明刊本中最早的版本。明代道藏的編纂始于明成祖永樂年間,由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奉旨重編。弟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纂。至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始行刊版,正統十年(1445)校定付印,史稱正統道藏。正統道藏收錄有《淮南子》,書名為《淮南鴻烈解》。正統道藏按千字文的順序編排函。綜合來看,因明代《淮南子》版本學術價值較高,清代及近、現代學者往往都選明代的一種版本作底本,以他本作參本。

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作為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尤其是側重“體物寫志”,為造物記錄創造了意外的空間。漢賦的內容可分為五類,其中渲染宮殿城市一類成為建筑設計文獻的主要文學形態。漢初之賦,據《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八家,即陸賈、朱建、劉友、賈誼、莊忌、枚乘、劉安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門下群臣賓客,共一百七十二篇。其中陸賈三篇、朱建二篇、劉友一篇,劉安八十二篇已全部亡佚,無法具論;余下四家之作雖也不全,然畢竟尚可窺豹一斑。漢武帝、宣帝年間著名的賦作家還有東方朔、枚皋、王褒等人?!稘h書·藝文志》著錄他們的賦作頗多,但傳世頗少。如枚皋,據記載有賦一百二十篇,現一篇無存。

綜合來看,漢賦在流傳過程中多有散佚,現存作品包括某些殘篇在內,共約二百多篇,分別收錄在 《史記》《漢書》《后漢書》《文選》等書中。漢代賦中,關于城市與建筑方面的內容頗多,如東漢時期王延壽所作《魯靈光殿賦》描繪了魯靈光殿的建筑、壁畫等,被傳稱“宮殿賦之宗”。此外還有司馬相如《上林賦》、傅毅《洛都賦》、班固《兩都賦》、杜篤《論都賦》、張衡《兩京賦》、揚雄《蜀都賦》《甘泉賦》等。

從古代文獻學研究來看,我國??睂W始于漢代、魏晉南北朝期間,從漢到南北朝官方曾有過許多次較大規模的圖書整理,由此這一時期的儒道學文獻與漢賦中的版本與校訂內容較為可信。

三、魏晉南北朝與設計相關的私人修書與戰爭佚亡

魏晉南北朝社會動蕩不安,國家喪失了對史書修撰的有效控制,私人撰修史書的現象日盛。然而,受到戰亂影響,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眾多史籍往往折損亡佚都非常嚴重。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是一次破壞力極大的歷史浩劫,經曹魏西晉兩朝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圖書又流失大部,待到東晉王朝建立之后,統治者再一次地搜集散落的圖書,西晉時期的近三萬卷圖書此時僅存三千一十四卷。如晉朝張華撰寫的《博物志》,共十卷,全部是由后人摘取各類書中所引用的《博物志》章節內容重輯而成,原作早已散佚;清代周心如后來增補兩卷,王仁俊輯佚文一卷,形成了今本的復雜內容。東晉王羲之的《筆經》對毛筆的材料和工藝論述詳細,但此書早已亡佚,內容不可考。

北魏楊炫之撰《洛陽伽藍記》是記述北魏洛陽佛寺的地理著作,全書共五卷,成書于東魏武定五年(547)?!堵尻栙に{記》現多為明清版本,對于之前此書的模樣,只能參考其他書中的引文。清末繆荃孫曾根據徐松(徐星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河南志》編成藕香零拾叢書本《元河南志》,相似之文為元代《洛陽伽藍記》之模樣。明清以后,《洛陽伽藍記》的翻刻版本逐漸增多,按照目錄學關于書籍的分類,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類:一是足本,如《古今逸史·逸志》本、《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真意堂三種》本、《廣漢魏叢書·載籍》本、《增訂漢魏叢書·載籍》本等;另一種是一卷或不分卷的節錄本,如《說郛》本、《五朝小說·魏晉小說外乘家》本、《舊小說》本等。曹魏時期何晏所寫的《景福殿賦》最早的留存版本原無名款,因卷末有宋人曾肇的跋文,謂為孫過庭書,故一般稱為《孫過庭景福殿賦》。明代為項元汴所藏,有天籟閣諸收藏印記。董其昌曾選摹此卷二十行刻于《戲鴻堂帖》中,清代乾隆刻《墨妙軒法帖》又將此卷全部摹刻。

四、隋唐五代與設計相關的律典、碑刻詩文散佚及海外留傳

唐代文獻典籍體裁齊備、內容廣泛,尤其是官修文獻興盛,遠遠地超過了前代。唐朝政府曾廣泛收羅前代遺籍,向民間購求散佚文獻,并設置專門機構,任命專使,訪求遺文。據史料記載,唐王朝派遺圖書使、訪書使以及諸遣采訪圖籍使一類專使,從事文獻典籍收集工作。由于唐代雕板印刷尚未流行,圖書典籍主要靠手抄墨寫行于世。因之,圖書典籍的積聚與流通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如此,唐朝公私藏書也是很可觀的。中唐以后,由于社會動亂,文獻散失嚴重。至唐朝未年,形勢繼續惡化,隨著唐王朝的滅亡,文獻典籍遭致更大的浩劫,其嚴重程度并不亞于前代的兵災戰亂。有關公私收藏唐人著述,目前尚難以作出準確的統計,據兩唐書經籍藝文志收錄情況可知,唐人著述約在二千二百余種。

隋唐時期文獻出處以壁經、石井及雕版刻經為載體,文體以傳、銘、賦、說等居多,并從官方至民間興起了全國性的整理收集古代文獻現象,對古文獻的研究意識從信偽轉變為辯偽,提升了隋唐時期文獻研究的可信度?!爸袊糯悤木幾朐催h流長,一般認為,魏文帝曹丕時編纂的 《皇覽》乃中國類書之祖。自 《皇覽》以下,中國歷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傳世者以成書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帖》 四大類書為最古。這四大類書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遺文秘笈,而這些典籍今已不傳,所以在??惫偶?、輯錄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詩文賦和文獻資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無以替代?!雹?/p>

唐代出現的設計文獻包括張仲素《繪事后素賦》、白居易 《大巧若拙賦》、魏式《工先利器賦》;農具方面的設計文獻以陸龜蒙《耒耜經》為代表,最初收在他的《笠澤叢書》中。此后歷代許多官修民撰的大型叢書、類書,如欽定《授時通考》《古今圖書集成》《夷門廣牘》《農政全書》《全唐文》等,都曾將《耒耜經》全文轉引或影錄。唐代陸羽所作《茶經》,章節中有介紹采制茶的用具設計內容,成為唐代烹飲茶器具設計的珍貴記錄?!恫杞洝纷蕴屏鱾饕詠戆姹绢H多,統計幾十種是有的?!八我院蟆恫杞洝犯鞣N版本,大致有四種,一是有注本,最早為宋代左圭本即《百川學?!繁?;二是無注本,即百卷《說郭》本;三是增本,即加入《茶具圖贊》;四是刪節本。有注本是《茶經》的主流。今存最早版本為南宋咸淳九年(1273)始刊的《百川學海本》,此本距陸羽撰成的書已有500年。今天所見《茶經》基本是《百川學?!繁镜暮笠?,當然也有個別抄本,但其祖本已無法說清。明代從嘉靖起至萬歷年間開始對《茶經》內容有所增添,在原有《茶經》后附加其他資料名之為《茶經外篇》;也有在《茶器》卷后加入《茶具圖贊》,使之一如正文。清代《茶經》大致和前朝相同,沒有什么變化,只是更多地保存于叢書中,較少單獨刊刻。福建茶官陸廷燦刻《續茶經》,冠《茶經》于卷首,以作序?!端膸烊珪繁疽苑浮昂敝M而略有更動。民國以來《茶經》柯羅版大量印行,張宗祥?!墩f郭》本,???,是唯一無注本?!雹?/p>

法律方面以《唐六典》為代表,它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具有國家行政法典性質的文獻,書中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的田畝、戶籍、賦役、考選、禮樂、軍防、驛傳、刑法、營繕、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等。其中,卷七尚書工部記載了唐朝工部的官銜等級、皇城規劃與宮室建筑設計法則等;卷十二內官宮官內侍省記載了宮室有關服裝、配飾的管理制度?!啊短屏洹纷钤绲目瘫臼潜彼卧S三年(1080)本,已佚。今存最古刊本為南宋紹興四年(1134)溫州刊刻殘本,僅存卷一至卷三第一頁,卷三、卷七至卷十五、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共計十五卷(內有缺頁),分藏于北京圖書館、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現有中華書局影印本。明代有正德十年(1515)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兩種刻本。清代有嘉慶五年(1800)掃葉山房本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廣雅書局本?!雹?/p>

《唐六典》在國外流傳甚早,約在9世紀末成書的《日本見在書目》,即著錄有《唐六典》一書。日本現存古刻本有享保九年(1724)近衛家熙刻本和天保七年(1836)官刻本,以近衛本較好。1973年,日本廣池學園事業部影印《大唐六典》,系以近衛本為底本,吸收了玉井是博《南宋本大唐六典??庇洝返男?背晒?,成為日刊《唐六典》的最佳版本。由此來看,《唐六典》成為中國古代設計文獻海外流傳現象的最早代表之一。

五、宋元與設計相關的官修類書、筆記小說留存及海外流傳

宋代疑辯之風盛行,重視考據和編纂,文人興起對金石文字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之風,間接助推了古代器具設計文獻的校對與復抄流行。此外,受到宋朝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助力,文人士大夫與市民階層的經濟消費能力提升,導致面向普通市民商品消費的設計專題文獻著述興起。如沈括《夢溪筆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鄭樵《通志·器服略》、吳自牧《夢梁錄》、洪邁《客齋隨筆》等文獻??傮w來看,宋元時期的文獻??陛^為真實,版本考據準確,為兩宋設計文獻學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獻基礎。

依據撰寫目的不同,宋代設計文獻可劃分為三種類型:

1、政府組織編撰文獻,其書被后世民間藏書家多次刻印、抄本、整理,書籍文字或插圖早已嚴重流失,而今存版本內容已難辨真偽。如哲宗元佑六年(1091),將作監第一次編成《營造法式》,由皇帝下詔頒行,此書史曰《元佑法式》。北宋紹圣四年(1097)又詔李誡重新編修。南宋初,經過“靖康之難”,圖籍流散嚴重,《營造法式》幾成絕響,連皇家藏書中也不見?!稜I造法式》能流傳至今,全靠明代《永樂大典》本、范氏天一閣鈔本、趙氏脈望館鈔本、錢氏述古堂鈔本等。清代《四庫全書》基本源自明代天一閣抄本,其中缺三十一卷,從《永樂大典》補齊,收入《四庫全書》,分抄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民國年間,陶湘印本字體仿宋崇寧刻本精繕鏡木,陶本民國十四年(1925)出版,成為《營造法式》崇寧本問世820余年來最完整的印本。1961年,梁思成重新整理 《營造法式》注釋稿,一年多后完成《營造法式注釋》(卷上)。

北宋時期官修類書興起,影響較大的有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和《冊府元龜》,其中《太平御覽》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于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短接[》保存的大量古書遺文,十之七八今已亡佚,其中漢人傳記百種,舊地方志二百種,研究唐代服飾、飲食、器物往往一檢即得,流傳下來最早版本為閩刻本,是現存最古版本,然幾經流傳,國內閩刻本僅有三百五十一卷,部分殘本流傳至日本;其后是蜀刻本,《御覽》蜀刻本比較完整?!八问窨瘫緡鴥葻o藏,日本宮內著書陵部藏有一部一千卷,此本刻功極為古雅,每冊首尾有‘金澤文庫’印記。缺卷460~469、卷545、555、566等,抄補齊全。此外,日本京都東福寺也有此殘本,已作為‘舊本國寶’珍藏。全書凡一百四十二冊?!雹艿谌N為光宗刻本,大約12世紀后期傳入日本,據日本《山槐記》記載,此版本共三百卷。此本國內史籍未有著錄。

明清兩代遞有付梓,所以該書的版本有多種?!懊鞔谝粋€版本為倪炳所刻,第二個版本為活字本。清代刊刻者有多家,首先當數從善堂本。此后,阮元和鮑崇城以還原宋版舊貌為目的又?!队[》,糾正明刻本的失誤。乾隆年間修纂的《四庫全書》把《太平御覽》收編進去,但是由于明代兩本都錯訛迭出,館臣選派侍讀學士沈咸熙為詳校官,進行了認真的???,成為清代主流版本?!雹?935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宋本出版后,成為二十多年來最流行的本子。

2、筆記小說類,此類文獻多被后世官方匯編入《四庫全書》等從書得以流傳。北宋陳舜俞《說工》從工的社會性方面揭示了本末之間的辯證關系;北宋范仲淹《制器尚象賦》:“器乃適時之用,象幃見意之筌。當制器而何本,實尚象以為先?!北彼挝膶W家歐陽修所作散文《畫舫齋記》記錄了舟船的內部設計;北宋蔡襄有感于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茶錄》,文章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北宋李公麟《考古圖·序》共五卷,對三代古器研究多有發現;北宋黃伯思《燕幾圖》列舉多種組合式桌子的設計,成為中國家具史上第一部組合家具的設計圖,另著有《古器說》;米芾《硯史》記硯二十六種,其中《樣品》條述歷代硯之形制;南宋趙希鵲的《洞天清錄》是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古器物(古玩)辨認的書籍之一;南宋蔣祈的《陶記》是世界上最早記述瓷器生產的專文,該書記載景德鎮瓷器生產情況,此書無單行本,始載于《康熙浮梁縣志》,但未署作者朝代?!肚「×嚎h志》也錄其書,定為元人著作。元末明初陶宗儀的《輟耕錄》記述了黃道婆紡織工藝以及窯器等工藝,該札記有元末刻本和明刻本多種,1958年中華書局據影刻元本斷句后重印。

3、站在匠人立場,服務工藝記錄的專題性設計文獻。此類文獻原本早已失傳數百年,后人依賴其他書籍的相關書評與只言片語的摘錄得以追溯。如北宋建筑工匠喻皓撰寫的《木經》成為少數以專業工匠身份著述的文獻,然而該書早已失傳,其書內容保存至今的僅有沈括《夢溪筆談》所錄的一段文字。元中統二年(1261)刊印出版的木工理論家薛景石的《梓人遺制》元代只有孤本傳抄,后被收錄在明《永樂大典》卷18245“十八漾匠字諸書十四”(新印本第172冊)內得以廣泛流傳,但僅保存了其中的兩部分。

六、明清與設計相關的官修類書、私人藏書及海外流傳

明代民間商品經濟發達,關于商品設計相關的文人撰書與私人藏書興盛,設計文獻出現類型龐雜而多樣的態勢,學術研究也從理論逐步回歸到設計實用的本性討論。至清代初期,政府嚴苛管制社會文化,清政府一方面希望通過官方修書重建社會認知,維護統治威權,一批以《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為代表的官修文獻為設計文獻的保留提供了官方渠道;另一方面,清政府對漢人推行嚴酷的“文字獄”,對前朝遺存的設計文獻進行全面清查與整理,不可避免地導致嚴重的歷史文獻散佚與錯漏問題。相對而言,以顧炎武為代表的學者發起考古求真,力求恢復古文獻原貌,批判明代古文獻學因襲、空疏的學風,辨偽成果頗豐。

總體來看,這一時期的文獻類型可以歸納為最主要的三種:

1、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最具代表的是宋應星 《天工開物》。其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第二版在清初順治年刊刻發行后在南北各地流通,而且成為向國外出口的書籍之一??滴?、雍正年間出版的 《古今圖書集成》和乾隆年間的大型農書 《授時通考》中,大量轉引《天工開物》各章的內容。18世紀后半葉,乾隆設四庫館修《四庫全書》時,發現《天工開物》中有北虜、東北夷等反清字樣。因此此書沒有被收入《四庫全書》?!短旃ら_物》單行本較難見到,但仍可從《圖書集成》及《授時通考》中看到該書的幾乎全部內容。

2、以筆記小品為代表的文人著述。所述內容非設計為主,主要收錄于《永樂大典》(明朝永樂編)、《四庫全書》(乾隆年間編)、《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年間編)以及綜合性的地方志文獻中。代表文獻包括:文震亨《長物志》收入《四庫全書》,主要記錄居室設計內容;周嘉胄著 《裝潢志》成書于明末清初,被收入《昭代叢書》《學海類編》《藏修堂叢書》等多本從書。谷應泰撰《博物要覽》,其書論列古器物、字畫、織繡、印寶等藝術品。成書時未刊刻,后經李調元經手寫序刊行于世,共十卷。盡管此書基本內容多見于其它更早的書籍,有的甚至幾乎照搬,但仍對后世設計研究產生重要影響?!袄疃纷稉P州畫舫錄》記錄揚州城市規劃園林等設計內容。初刊本見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1795)自然庵初刻本及同治十一年(1872)重印本兩種。后于西歷1959年中華書局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漢字繁體字本行世,由中華書局李圣傳先生主其事而成鉛印范本,另有自然庵刻本《揚州畫舫錄》傳世?!雹蘩顫O《閑情偶寄》康熙十年(1671)刊刻,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

除此之外,明清時期通俗文學與戲曲文化盛極一時,大量文人在小說戲文的撰寫中對建筑、器具與審美時尚進行記錄與品評,構成設計文獻留存的輔助部分。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 《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蒲松齡《聊齋志異》、烏有先生《繡鞋記》、通元子《玉蟬記》等。

3、專門的設計專題文獻。此類文獻多為單行本流傳,并有多部流傳日本。

(1)專論刺繡的文獻:丁佩《繡譜》成書于清道光元年(1821);沈壽口述,張謇記錄整理《雪宦繡譜》,南通翰墨林書局刊印,民國八年(1919)問世。

(2)專論陶瓷設計: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被收入清末大儒、江陰人繆荃孫編訂,于1899年刊刻出版的《常州先哲遺書》;朱琰《陶說》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后曾多次重刻,傳本較多。程哲《窯器說》、藍浦《景德鎮陶錄》、唐英《窯器肆考》、寂園《陶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等。

(3)專論營建的文獻:計成《園冶》,書成于明崇禎四年,刻印于明崇禎七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稱為“奪天工”?,F存崇禎七年(1634年)木刻本,存一卷(缺二、三卷)兩冊、翻拍明刻本膠卷存一、二卷,缺第三卷,明版日抄本、喜詠軒叢書本等十余版本;另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頒布《工程做法》。此書與李誡《營造法式》成為中國古代由官方頒布的關于建筑標準的僅存兩部古籍,建筑學家梁思成將此二部建筑典籍稱為“中國建筑的兩部文法課本”。

(4)專論漆藝的文獻:黃大成《髹飾錄》,乾、嘉之際失傳,后被日本木村孔恭氏藏抄本一部于蒹葭堂,成為傳世手寫孤本,世稱“蒹葭本”。民國初年,紫江朱桂辛先生致函日本大村西崖氏,請為抄一副本惠寄。桂老校訂后,于1927年丁卯刻版付印,世稱丁卯本。上一世紀《髹飾錄》雖一次刊版,一次影印,但迄今仍為稀有之書。

(5)專論機械的文獻:王徵《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機械工程學專著,明天啟七年(1627)刻于揚州,由德國傳教士鄧玉函口譯,王徵筆錄并繪圖;《諸器圖說》(一卷),初刻于天啟六年(1626)。后兩書合刊,有多種版本行世,如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七世孫王企???;清道光十年(1830)本,來鹿堂藏版;守山閣叢書版;清光緒三年(1877)年重刻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一四八,譜類第一器物之屬。四庫提要中指明為乾隆四十六年校?!雹?/p>

結語

總體而言,明清之前設計專題以寄存于官修類書與律令、諸子學說、詩詞歌賦、筆記小品、通俗讀物中的片段化評述為主要保存形態,設計專題性文獻留存偏少。針對此類文獻的??睂W、版本學和目錄學研究需要借助文學、歷史學、文獻學等相關學科的已有研究成果作為支撐與借鑒,以做補充。明清之后,受到官修類書、私人藏書及海外流傳等留存渠道的多元化影響,設計文獻留存狀況大有改善,版本趨于豐富,尤其是官修類書與私人藏書的目錄學、??睂W研究成果能夠為古代設計文獻考據提供重要線索。

注釋:

①董志安:《唐代四大類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1頁。

②佚名:《茶經版本說》,《農業考古》,2004年第5期,第301頁。

③鐘興龍:《唐六典注文撰修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第7期,第22頁。

④嚴紹璗:《日本藏漢籍珍本追蹤紀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58頁。

⑤周生杰:《太平御覽歷代??笨肌?,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第5頁。

⑥王偉康:《揚州畫舫錄與徽學——以兩淮徽籍鹽商為主體觀照》,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第10期,第64頁。

⑦李文、戴無三:《清華大學圖書館藏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文獻》,2003年第7期,第37頁。

猜你喜歡
文獻設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s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American media and Korean media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