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綜版式織機

2019-04-23 03:09鳥丸知子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緯紗經紗織機

(日)鳥丸知子

一、綜版式織機概述

綜版式織機是一種古老的織造設備,它可以制作出既牢固又美觀的絞經組織的繩帶類織物。在其他國家,綜版式織機被稱為Tablet Weaving或Card Weaving①,其使用范圍涉及美國②、歐洲的法國、冰島、挪威,以及北部非洲的摩洛哥和亞洲的敘利亞、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不丹、緬甸、泰國、印尼等地區的民族。

筆者推測綜版式織機的起源不限于某個地區,“綜版”原本可能是一種用于搓纖維而制作紗線的工具,后來演變為利用綜版進行織造的方法③。所有古代人類的需求應該都基本一致,那就是怎么能制作出“紗線”。因此,在全球如此廣泛的地區都有綜版織造技術,并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中國綜版式織機起源至遲不晚于商代(公元前13世紀)和東周(公元前8~3世紀)時期。這種技術應該是編織向織造的過渡產物。據《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記載“1972年,在遼寧省北票豐下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一小片綜版式織機織成的織物”。經北京紡織科學研究所分析,該織物重疊,結塊硬化,呈淡黃色,紗線均勻無捻度,像絲織品,織物的結構是上下絞轉,縱截面呈橢圓形,圈內殘存有緯紗,是一種典型的綜版式織機織造的織品。1976年在山東臨淄郎家莊的一號東周殉人墓中,發現有兩塊是同樣結構的綜版式織機織造的織品。豐下遺址和郎家莊一號墓出土的絲織品都是單層織物,兩根經紗一組,每織一緯,上下交換一次位置,這大概是古代出現的最原始的絞紗織品④。

綜版式織機在中國古代的紡織品生產中不乏應用之處,但對其展開的研究卻幾乎空白。如筆者看了《中國新疆山普拉墓》⑤中的圖片,推定山普拉墓(西漢晚期至東晉時期)出土的幾條織帶應該是綜版織機織造的。圖1所示的織帶,其中間部分是經二重組織,邊部是絞經組織,是雙色平紋地經二重組織和單色絞經組織的混合織物,從圖中還可以看到邊部由于版轉方向改變引起的突起。圖1也展示了筆者采用30張四孔四角形綜版織機試織的相同組織的織帶。

二、綜版織造工藝原理和表示方法

圖1:新疆山普拉墓出土的織帶的正面(最左),其背面(從左第二張),筆者試織的綜版織帶的正面(從左第三張),其背面(最右)

圖2:穿線方向與版轉方向的關系圖

綜版式織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綜版開口來控制經線上下運動,變換相鄰經線位置,而形成經緯交織點的浮沉結構,是最簡易的織造織物的方法之一。一般綜版式織機采用四角形(兩孔或四孔)、六角形(六孔)的型版,每一個孔里穿一根經線。型版材料可選用皮質、木質、膠質、紙張等耐磨薄片。近代中國的綜版式織機的特點是采用六孔六角形綜版。在今天貴州安順屯堡與河南登封,當地漢族人還在使用六孔六角形綜版織造腰帶,筆者推斷中國采用六孔六角形綜版織造的歷史至遲不晚于明代。

綜版式織機通過經紗穿入綜版的方向、版轉方向與角度、經紗的顏色排列等差異來織造多種紋樣,并且可織造絞經、經二重等多種特征紋理結構的帶子。

1、經紗穿入綜版的方向

經紗穿入綜版的方向有兩種。(同一張綜版中, 所有經紗的穿入方向必須一致,否則無法進行綜版的轉動。)由經紗的前端來看,綜版的右面穿向左面,本文用符號“↖”表示;由經紗的前端來看,綜版的左面穿向右面,本文用符號“↗”表示。

2、版轉方向與角度

由經紗的前端轉向經紗的后端的方向,稱為前轉(forward turn),本文用符號“f”表示。

由經紗的后端轉向經紗的前端的方向,稱為后轉(backward turn),本文用符號“b”表示。

另外,轉動的角度各有差異。比如四角形綜版,四角形有四條邊,如果一次轉四角形的一條邊(90°),本文用“1/4”表示;如果一次轉兩條邊(180°),用“2/4”表示。如果為六角形綜版,則表示為“1/6”(60°)、“2/6”(120°)、“3/6”(180°)等。

3、穿線方向與版轉方向的關系

穿線方向與版轉的關系對織物捻向有一定的影響。

穿線方向為“↖”、版轉方式為“f”與穿線方向為“↗”、版轉方式為“b”所得到的黏度都是Z捻;穿線方向為“↗”、版轉方式為“f”與穿線方向為“↖”、版轉方式為“b”所得到的黏度都是S捻。

圖2所示即為上述內容。

4、穿綜圖的表示方法

分配經紗顏色是按照花紋或形成所需要的組織結構而排列的。本文對經紗顏色排列與穿線方向的表示方法如圖3:1所示,其中的綜版孔編號位置如圖3:2、圖3:3所示。

圖3:4所示的是按照圖3:1的穿綜圖來整經之后版轉規律為f1/4連續來織造的結果。

三、實地考察事例

1、西藏綜版織(調查時間:1999年)

西藏扎朗澤當古城,綜版式腰帶的織作者——加珠先生,演示了腰帶的整個織造過程。

(1)整經

兩個大釘子被釘在地上,相距約2米。兩個釘子之間的距離決定了經紗的長度。準備六色比較粗的人造毛線和手工做的41張四孔四角形綜版。盡管加珠先生的綜版是用紙板做成的,但最早的綜版是牦牛皮做的。加珠先生將經線穿過綜版的四個孔,速度很快,期間不斷確認經紗顏色的排列順序。手指在兩個釘子之間飛快地移動,好像已經把穿紗順序、經紗排列記在腦子里了。加珠先生一張綜版一張綜版地穿經,并不斷拉直經線。色紗依據預先設計的紋樣進行排列。很快,41張綜版穿經完畢,紗線被拉直,整經結束。

(2)織作

拔起一根釘子,經線一端打一活結,系于附近的柱子上。拔起另一根釘子,經線另一端系于織作者的腰上。小心維持經紗的張力,整理綜版的穿線方向和經紗配色位置(圖4)。

為了便于織作,得到一定的幅寬,加珠先生將41張綜版集中在一起,緊握手中,并將它們不停轉動b1/4。每轉一次,引緯、打緯。這是絞經織的基本動作??椀揭欢ㄩL度,由于綜版的回轉,經線會被加上一些捻回,經線之間容易纏繞合股。這時需要將綜版回轉f1/4,以消除捻回。這樣織造,既能形成幅寬(6厘米),又可以得到縱向對稱的圖案(圖5)。

有了一定的幅寬之后,再次把綜版回轉,調整經紗配色位置,開始織紋樣(圖4)。

紋樣部分為經二重組織,這能得到雙面效果的織物(圖5)。這時,41張綜版的回轉方向并不完全相同。綜版卡號1到7和35到41的布邊部分為絞經組織,綜版轉f1/4或b1/4連續就可織成。綜版卡號8到34的紋樣部分為經二重組織,綜版操作依據紋樣進行,有別于布邊的操作(圖6)。

圖3:穿綜圖的表示方法和織造結果事例

圖4:西藏腰帶開頭部分(絞經織)的穿綜圖(上)和為了織造經二重組織再次調整的穿綜圖(下)

圖5:腰帶正面:絞經組織(下部)和經二重組織(上部),其腰帶的背面

圖6:卐字紋的圖案(綜版卡號8到16的部分)以及織造卐字紋時的版轉規律(版轉角度都是1/4)

圖7:加珠先生織造時的情景和織成的綜版織?。椃?厘米,長度185厘米)

圖8:屯堡人的綜版織?。椃?厘米,長度500厘米)和織造情景

圖9:上下兩枚平紋織作

加珠先生自如地回轉綜版,一會兒功夫,腰帶就完成了。整條帶上有十三種不同的圖案(圖7)。

依加珠先生所言,綜版式織機又稱“ko-tha”。在藏語里,“ko”是皮膚的意思,“tha”是紡織的意思。除了用作腰帶,綜版式織帶還可用作綁腿帶、多用途的繩子等。

2、貴州屯堡綜版織(調查時間:2011年)

屯堡人和一般的漢民族及其他的少數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并且穿著獨特的民族服裝。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穩重的黑色(當地人稱黑色為青色)絲綢腰帶(也被稱為絲頭系帶⑥)。腰帶長度約4米(含流蘇的長度是5米)、寬6厘米,質量為2公斤。這種絲綢腰帶就是應用六孔六角形綜版織造的(圖8)。

在貴州安順市郊區西橋鎮鮑屯村,綜版式腰帶的織作者——鮑中蘇先生演示了絲綢腰帶的整個織造過程。

(1)整經

棉線從安順市內購得,經紗使用白色的棉線??椩煲粭l帶子大概需要5米經紗,整經一次可得18條5米長度的經紗,即90米。采用六孔綜版26張,即總經紗根數是156根。將原來的經紗的尾頭和這次的經紗的先頭,一根根打結連接,即完成整經。26張六孔綜版一直與經紗連在一起。經紗用兩臺木臺拉緊,兩臺木臺之間有4米的距離。為了避免木臺移動,木臺上放了很大很重的石頭。

(2)穿筘

經紗上還有為了保持寬度(門幅)而使用的筘,筘的一個孔內穿入一張綜版內穿過的6根經紗,故筘有26個孔。(打緊緯紗不使用此筘,用打緯刀)。

(3)織造

織者坐在經紗的旁邊,橫著進行織造。

①平紋織作

屯堡人的絲綢腰帶是一種復合組織織物。帶子前部(110厘米)和后部(110厘米)是由上下兩枚平紋,用一根緯紗環狀通緯而成,因此,這部分變成上下兩枚平紋,形成一個袋子的狀態(帶子的中間是空的)。腰帶前后段為了流蘇用的絲線也一起織進去。156根經紗分兩份,即一份有78根經紗,再把78根經紗分絞用來織造上面的平紋,剩下的78根經紗也分絞用來織造下面的平紋。上下兩枚平紋都由分絞棒和線綜完成織造(上面的平紋用分絞棒與提上的線綜,下面的平紋用分絞棒與提下的線綜)(圖9)。

織完腰帶前部的平紋部分之后,把分絞棒和線綜都去掉。如果分絞棒和線綜留著,下一步驟的綜版織造則無法進行??椩煅鼛Ш蟛康钠郊y時,再把分絞棒和線綜裝上去。

②綜版織作

圖10:綜版織作

圖11:穿綜圖和百果花紋樣的圖案(綜版卡號5到22的部分)以及百果花紋樣(右半部分)織造的版轉規律(綜版卡號5到13的部分)

圖12:綜版織造的“榮”“華”漢字紋樣(經紗:白色;緯紗:黃色)

絲綢腰帶的中間部分(175厘米)由26張六孔六角形綜版進行織造。經紗都是白色的棉線。鮑中蘇先生說祖先使用的綜版是用水牛皮做的,現代人則多用塑料替代。綜版織部分的組織結構是絞經織,將26張綜版集中在一起,緊握手中,并不斷將它們向同一個方向轉(f1/6或b1/6)。每轉一次,引緯,打緯。絞經織部分不形成袋子狀態(帶子的中間不是空的)。一張綜版內穿過的六根經紗絞扭著變成一根線。六孔六角形綜版自然會出現兩個開口,所以,每次引緯的時候,在上面的開口部分從前面把緯紗放入,再在下面的開口部分從后面把緯紗放回來,因此每次引緯有兩根緯紗(圖10)。

開始織紋樣,26張綜版的回轉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百果花紋樣,綜版卡號1到4和23到26的布邊部分,版轉f1/6或b1/6連續就可織成。綜版卡號5到22的版轉規律如圖11所示。

傳統紋樣有百果花、梅花、卍字等二十多種,把其中的十多個紋樣在一條腰帶上織出。鮑中蘇先生已開始織出富、貴、榮、華等吉祥漢字的紋樣(圖12)。

屯堡人的綜版式織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保持寬度(門幅)的筘。一般的綜版式織機不具備筘,無法控制經紗密度,因而經紗會集中,緯紗都被經紗蓋住而不露出,使用26張綜版才能有約3厘米的門幅。但是屯堡人的綜版式織機具有筘,所以能形成6厘米的門幅,緯紗不完全被經紗蓋住,會在經紗和經紗之間露出。這樣的綜版織帶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見的。

圖13:登封的綜版式織機

圖14:河南登封練功帶的穿綜圖

依鮑中蘇先生所言,鮑屯村有約700家,現在能制作絲綢腰帶的只有十多家。鮑中蘇家的第七代在明朝早期從安徽省歙縣來到貴州定居,第十一代返回故鄉安徽省時學到這一織造技術,一直流傳到現在。鮑中蘇先生是鮑家的第二十二代,也是綜版織造的第十二代傳人,自13歲起開始織造絲綢腰帶,完成一條帶子,大概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綜版織造在當地“傳男不傳女”,為了織作更美麗的絲綢腰帶,每家都有自己的小秘訣。

3、河南登封綜版織(調查時間:2014年)

登封市是中國武術圣地少林寺的所在地,登封市內的少室路上有許多武術用品的專營商店。

王萬利先生開的專營商店“少林三霸武術用品廠”里出售有采用六孔六角形綜版進行織造的練功帶,是由從登封市內開車約20分鐘的廿十里鋪村的王先生家人制作的。

(1)整經

高度30厘米的兩個棒(棒A和棒B)被釘在地上,相距約2.5米。準備216根人造棉線和36張六孔六角形綜版。綜版是用塑料做成的,被稱作“塑料片”,最早的綜版是木板做的(叫它木片)??椩煲粭l帶子大概需要2米多的經紗(完成品的長度約2米,前后的流蘇部分各約70厘米,織成部分約60厘米,織寬約6.5厘米),整經一次可得12條2米多長的經紗,即25米。用完25米的經紗(完成12條練功帶)之后,將新的25米經紗重新穿透綜版。練功帶有單色的,也有由經紗的顏色排列來織出圖案的。經紗的一端留著70厘米(為流蘇使用)與前方的棒(棒A)連接,經紗另一端與后方的棒(棒B)連接,拉緊。余下的經紗繞在棒B上??椩鞆陌鬉到棒B的方向進行??椡甑谝粭l帶子之后剪掉,把繞在棒B上的經紗再移送到棒A(圖13)。

(2)穿筘

與前述的貴州屯堡人一樣,經紗上還有為了保持寬度(門幅)而使用的筘,筘的一個孔內穿入一張綜版內穿過的6根經紗。(打緊緯紗不使用此筘,用打緯刀)。當地人叫它穿線版。一根細桿在筘的上部從左穿透到右, 把它取掉時可以打開筘的上部。再把它穿透時可以閉關筘的上部。

圖15:綜版織作

(3)織造

織者坐在經紗的旁邊,進行織造。

練功帶前后部分70厘米為流蘇使用,中間部分(60厘米)由36張六孔六角形綜版進行織造。但開頭部分只用12張綜版進行織造。大概織了5厘米長度(織寬3厘米)之后再加12張綜版(總計使用24張綜版)。大概織了5厘米長度(織寬4厘米)之后,再加12張綜版(總計使用36張綜版)(圖14)。該帶子的組織結構是絞經織,將所有綜版集中在一起,緊握手中,并不斷將它們轉f1/6。每轉一次,引緯,打緯。一張綜版內穿過的六根經紗絞扭著變成一根線。六孔六角形綜版自然會出現兩個開口,所以,每次引緯的時候,在上面的開口部分從右邊把緯紗放入,再在下面的開口部分從左邊把緯紗放回來,因此每次引緯有兩根緯紗(圖15)。使用36張綜版大概織了20厘米(織寬6.5厘米)的地方就是這帶子的前一半。為了避免織造絞經織時會發生的前端的經紗會逐漸絞合在一起,到這里把整個織機翻轉上下,繼續轉f1/6來織造帶子的后一半。帶子的后一半先用36張綜版織20厘米后,用24張綜版織5厘米,最后用12張綜版織5厘米后留著70厘米的流蘇部分,經紗可以剪掉。

依王萬利先生所言,綜版織造練功帶始于河南省,然后在山東、河北、浙江等地也開始生產?,F在學中國武術的人越來越少,練功帶也有幾種其他代替品,長期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繼承的綜版織造技術面臨滅絕的危險。

其他六孔六角形綜版式絞經織的織帶,筆者在1999年曾在遼寧沈陽故宮博物院、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見有三件清代早期的實物,均為馬鞍上使用的織帶,筆者應用綜版制造技藝成功對其進行了組織結構復原。用綜版式織機進行織造,既可以形成格調高雅的紋樣,效率又很高,尤其是六孔六角形綜版的絞經織由六根經紗絞扭而成,其厚實、柔軟、堅固的特點更適用于馬鞍。

后記:筆者從1998~2000年在東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碩士論文的題目是 《中國綜版式織機技法與錦帶研究》,到今天已經過去了20年的歲月,至今筆者一直繼續關注、調查、研究它。但截至目前,中國還保留著這一古老織造技術的地區只發現了三個,在這三個地區懂得綜版織造技術的人越來越少,綜版織帶的需求量也漸漸減少,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從中國清代的文物來判斷,綜版式織機在中國曾經是比較普遍的織造技術,但很可惜由于社會的變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綜版式織機很多古老的傳統紡織技術即將消失。筆者將繼續關注,盡量記錄下綜版織造這一非常巧妙的織造工藝,同時要記錄現代人們不應忘記的原始人類的智慧和努力。

致謝:感謝北京服裝學院徐雯教授和劉琦老師提供貴州屯堡實地考察信息,感謝北京服裝學院蔣玉秋老師助譯。

注釋:

①每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對這種工藝的叫法都不同。如:綜版式織機、卡片式織機、Tablet Weaving、Card Weaving等稱謂并不是當地人的稱謂,而是研究者給出的稱謂。

②美國使用綜版織造工藝的人只限于當代藝術家和手工愛好者。

③(日)鳥丸知子:《中國綜版式織機技法與錦帶研究》,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第15頁。

④陳維稷主編:《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28頁。

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新疆山普拉》,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9頁(圖號302)。

⑥徐雯等著:《貴州安順屯堡漢族傳統服飾》,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年,第26頁。

猜你喜歡
緯紗經紗織機
在劍桿織機上織造塑料扁絲織物的幾項改進
寬幅家紡面料中縫疵點的解決措施
神機妙算 中國傳統織機的分類和演進
基于一元二次函數的層聯機織預制體細觀結構表征
基于激光三角法測量經紗管振程的研究
劍桿織機斷緯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提高小樣整經機效率的一項改造
由甲紡機:兩款織機高速高效穩定節能
古織機與絲綢文化
玻纖織機光電感應經停裝置的研制和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