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系統中RAN側集中單元(CU)和分布單元(DU)架構分析

2019-04-23 06:5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朱峰李洪城唐鈺
通信世界 2019年8期
關鍵詞:物理層集中式高層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朱峰 李洪城 唐鈺

CU/DU分離架構是5G網絡部署的基本需求。CU/DU分離架構可以實現性能和負荷管理的協調和優化。

在5G無線接入網絡(RAN)架構討論中,3GPP考慮將傳統RAN劃分為中心單元(CU,central unit)和分布單元(DU,distribute unit),以節省傳輸資源,優化資源協調。本文從3GPP研究階段關注的8種CU/DU切分選項入手,分析了CU/DU切分的好處、CU/DU切分的方式和特點以及CU/DU切分方式的標準化研究結論,并展示了CP和UP分離與否情況下的CU/DU架構,從而全面分析和體現了未來5G系統中無線接入網的實現方式和網絡結構。

5G RAN云化架構的概念

中國移動5G RAN架構

中國移動在MWC2017上發布的“3.5GHz 5G系統樣機技術指導建議”中表示,5G采用獨立組網(standalone)部署時,gNB的邏輯體系采用CU和DU分離的模式。CU-DU邏輯體系可以分為2種,即CU-DU分布架構和CU-DU融合架構。在CU-DU分離(distributed)架構中,NR協議棧的功能可以動態配置和分割,其中一些功能在CU中實現,剩余功能在DU中實現。在CU-DU融合(integrated)架構中,CU和DU的邏輯功能整合在同一個gNB中,這個gNB實現協議棧的全部功能。如圖1所示,左側為CU/DU分離模式,右側為CU/DU融合模式。

可見,CU/DU分離就是根據需求將gNB內部功能進行分割,一部分功能集中放置在CU側,實現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協作控制等功能,其余功能分散式放置在DU側進行處理。采用CU和DU分離的架構,并結合不同的場景和傳輸網絡特性,可以應對各種場景的需求。

圖1 gNB中CU-DU架構

“邁向5G C-RAN”白皮書中的RAN架構

2016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發布的“邁向5G 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白皮書提到,5G的BBU功能將被重構為CU和DU兩個功能實體。CU與DU功能的切分根據處理內容的實時性進行區分。CU設備主要包括非實時的無線高層協議棧功能,同時也支持部分核心網功能下沉和邊緣應用業務的部署,而DU設備主要處理物理層功能和實時性需求高的L2功能。

在圖2中,5G采用CU和DU相獨立的架構。CU可采用通用服務器基于虛擬化技術實現,DU則采用傳統的BBU架構??紤]移動邊緣計算時,一部分核心網功能還可以下移到CU甚至DU中。對LTE和5G中RAN的功能實現進行對比可知,LTE中所有的L1/L2/L3功能都在BBU中實現;而采用新的5G CU/DU分離架構,就可以將L1/L2/L3功能分離,并分別由CU和DU甚至RRU來實現,從而靈活地應對傳輸和業務需求的變化。圖2對傳統的RAN功能進行了多層分割,L3和L2中的非實時功能(L2-NRT)由CU來實現,L2的實時功能(L2-RT)以及L1的部分功能(L1'')由DU來實現,L1的另外一部分功能(L1')則由RRU來實現。

圖2 從4G單節點到5G CU/DU兩級架構(參照白皮書繪制)

CU-DU分離方式及對比

采用CU和DU分離的RAN架構,有3方面好處。第一,CU/DU分離架構是5G網絡部署的基本需求。為實現5G的大吞吐量、低時延和大連接性能目標,需要增加帶寬、提高頻譜效率并增加站址密度。帶寬增加意味著需要采用較高頻段甚至毫米波,這會降低小區覆蓋,從而需要增加傳輸接收點(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考慮采用在RAN側引入集中控制單元,即CU。第二,硬件實現靈活,便于節省成本。由于5G的帶寬和天線數要求都較高,因此某些條件下無法完全集中化管理,比如多天線處理、前傳壓縮等功能還需要在遠端分布單元中實現。采用RAN分離架構便于在各種場景下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第三,CU和DU分離的架構下可以實現性能和負荷管理的協調和性能優化功能。在5G系統中,可能采用高低頻以及非授權頻譜等多個頻段,也會采用宏蜂窩和微小區等多層小區技術,因此網絡實現復雜、管理難度增加。為了獲得更大的性能增益,就需要中央處理單元來實現干擾管理和話務聚合作用。

在3GPP R14版本中,曾提出了8種CU/DU分離方式,如圖3所示。最終在此基礎上確定R15版本將首先對選項2進行標準化。后期L1及RF接口上是否還會采用新的分離選項,有待繼續關注。

選項1:RRC位于CU中,PDCP、RLC、MAC以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DU中。

選項2:RRC和PDCP位于CU中,RLC、MAC以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DU中。

選項3:RLC的低層(部分RLC功能)、MAC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DU中,而PDCP和RLC的高層(部分RLC功能)位于CU中。它還可以分為兩類,選項3-1基于ARQ進行切分,選項3-2基于TX RLC和RX RLC進行切分。

選項4:MAC、物理層和RF位于DU中,PDCP和RLC位于CU中。

選項5:RF、物理層和部分MAC功能(如HARQ)位于DU中,MAC高層、RLC和PDCP位于CU中。

選項6:RF和物理層(PHY)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選項7:部分物理層功能和RF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選項7-1:在上行方向上,FFT、CP去除以及PRACH過濾功能都在DU中,其他物理層功能在CU中。在下行方向上,iFFT和CP添加功能在DU中,其他物理層功能在CU中。

選項7-2:在上行方向上,FFT、CP去除以及資源解映射以及預濾波功能都在DU中,其他物理層功能在CU中。在下行方向上,iFFT、CP添加和預編碼功能都在DU中,其他物理層功能在CU中。

選項7-3:僅用于下行方向上,編解碼位于CU中,其他物理層功能位于DU中。

圖3 TR38.801中描述的8種CU/DU切分方式

選項8:RF功能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表1 8種CU/DU切分方式對比

在TR38.801中,基于LTE協議棧對每種分離方式都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說明,見表1。

是否具有研究基準:選項2與LTE雙連接相類似,選項8則與CPRI協議相類似。

話務聚合:除了選項1之外,其余選項都具有話務聚合功能。

ARQ位置:ARQ位于RLC協議層。選項1和選項2中,ARQ位于DU中,而其余選項下,ARQ都位于CU中。

CU中的資源集中:從選項1到選項8,CU中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選項1中只有RRC,其集中化程度最低;選項8中除了RF之外其余部分都在CU中,因此集中化程度最高;選項2~5下,CU都包含RRC和部分L2功能;選項6下,CU包含RRC和全部L2功能;選項7下,CU包含RRC、全部L2和部分PHY功能;選項8下,CU包含RRC、全部L2和全部PHY功能。

傳輸網絡時延需求:選項1、2、3-1和3-2下,CU中包含RLC及上層功能,主要處理非實時性業務,因此CU與DU接口上的傳輸網絡時延要求相對較低;選項5目前研究較少;選項6、7和8主要包含MAC、PHY及RF等實時性較強的功能,因此CU與DU接口上的傳輸網絡時延需求較高。

傳輸網絡峰值帶寬需求:選項1沒有用戶面需求,因此不用考慮;而從選項2~8,需求則越來越高。選項2~6以及7-3下,CU與DU接口上傳送的是基帶比特信息,且隨著MIMO層數增加而擴展;選項7-1和7-2下,CU與DU接口上傳送的是頻域的量化的IQ信息;選項8下,則是時域的量化的IQ信息;選項7-2仍隨著MIMO層數增加而擴展;選項7-1和選項8則隨著天線端口數的增加而擴展。

多小區/頻率協調:選項1、2和3下使用多個調度器,因為每個DU都具有獨立的調度器;而選項5~8下,CU中可以采用公共的集中調度器。

上行先進Rx:選項7-1和選項8具有先進的上行接收技術,選項7-3則沒有,其余一些選項尚無太多研究。

選項1可能利于uRLLC/MEC;選項5、6、7-2和7-3下,由于調度和物理層處理相分離,所以可能比較復雜,同時,選項5下調度器和HARQ相分 離,也會增加復雜度。

3GPP中CU-DU切分最終選項

在2017年舉行的RAN3#95會議上,CU/DU高層切分方式由業內專家提出了建議,并最終由RAN#75全會通過。

圖4 采用CU和DU架構的gNB

一種是高層切分方案。在3GPP Stage 2/3階段將設定一種高層分離方案。目前推薦考慮選項2(即PDCP/RLC分離模式)。選項3-1(即RLC內部分割)比較難以實施。采用PDCP與RLC分離的CU-DU方案,是考慮到LTE中雙連接3C模式就是采用的PDCP與RLC分離的方式,且已經標準化了,所以便于實現。另一種是低層切分方案。需要進一步對低層分割方案、可行性、切分方式選擇等進行評估,并且進入規范階段之前,需要基于NR進行技術優勢的對比分析。

選項2是PDCP和RLC間切分的方式,其用戶面類似于X2的設計方式,但是控制面一些功能有差異,需要一些新的信令過程。根據用戶面可控制面是否分離,選項2又可劃分為2-1和2-2。

選項2-1:僅分離用戶面(類似3C)RRC,PDCP在CU中,RLC、MAC、PHY和RF在DU中。這種方式下,NR和E-UTRA中的話務聚合功能可以集中實現。另外,可以對NR和E-UTRA之間的話務負荷進行管理。LTE雙連接中對PDCP和RLC之間的3C分割方式已經標準化了,因此這種分割方式利于標準化,所需工作量較小。另外,從LTE遷移的角度看,LTE-NR與功能分割方式在用戶面一致也是有好處的。

選項2-2:控制面與用戶面分離。RRC、PDCP在CU中,RLC、MAC、PHY和RF在DU中。另外,可以將控制面的RRC和PDCP與用戶面的PDCP放在不同的CU中來實現。這種方式下,NR和E-UTRA中的話務聚合功能可以集中實現。另外,可以對NR和E-UTRA之間的話務負荷進行管理,有利于PDCP層的集中化。它主要受用戶面過程的影響,可隨著話務負荷的增加來擴展。RRC/RRM集中處理,且與用戶面分離,但是需要確保不同PDCP實體間的安全性配置。

5G RAN中CU和DU分離下的架構

5G gNB組成和概念

采用CU和DU架構的5G gNB結構如圖4所示。其中Fs-C和Fs-U分別為控制面和用戶面接口。

CP和UP合并下的CU/DU架構

不考慮CP和UP分離時,采用選項2進行CU/DU分離時的RAN架構如圖5所示。其中,所有的PDCP功能都在CU中實現。

圖5 CU/DU選項2下RAN架構(摘自R2-1700637)

圖6 集中式PDCP-U本地化RRM的架構

CP和UP分離下的CU/DU架構

PDCP中,控制面功能包括加密、解密、完整性保護、控制面數據的傳送、雙連接和載波聚合下PDCP PDU的復制等。PDCP用戶面功能包括序列編號、頭壓縮和解壓縮、用戶數據的傳送、排序和重復檢測、PDCP PDU的選路、PDCP SDU的重傳和丟棄、加密盒解密、PDCP重建,以及RLC AM下的數據恢復、雙連接和載波聚合下PDCP PDU的復制等。

集中式PDCP-U中,本地化RRM的架構如6圖所示。

PDCP和RRM都采用集中式,且集中式RRM位于不同平臺中,架構如圖7所示。

圖7 PDCP和RRM都采用集中式且集中式RRM位于不同平臺中的架構

猜你喜歡
物理層集中式高層
高層動態
論高層民用建筑施工管理
基于K-ML-MPWFRFT的物理層安全傳輸技術
探析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問題及對策
集中式小區廣播在鐵路客運車站中的運用研究
公路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路側單元物理層自動測試軟件研發
全新Mentor DRS360 平臺借助集中式原始數據融合及直接實時傳感技術實現5 級自動駕駛
一種應用于5G基于LDPC碼的物理層包編碼
集中互動式多媒體術前宣教在門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高層樓宇滅火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