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讓學生感受本土民歌的魅力

2019-04-25 00:09楊陸梅
關鍵詞:音樂課堂魅力

楊陸梅

【摘要】? 三灶民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可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更可以為教學所用。讓生活在三灶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音樂教學中,了解家鄉本土民歌,感受本土風土人情、本土民歌的魅力。

【關鍵詞】? 音樂課堂 三灶民歌 魅力

【中圖分類號】? G623.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083-01

從2007年至今,三灶鎮已成功申報了國家、省、市、區不同等級共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三灶民歌、鶴舞、定家灣茶果、三灶編織、三灶剪紙等多項三灶本土非遺項目已在本地許多小學校園推廣傳承。為了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感受到本土民歌的魅力,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究:

一、了解本土民歌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三灶民歌,是珠海三灶島居民用粵語傳唱的民歌,三灶民歌的歷史悠久,清光緒《香山縣志》記載“元宵燈火裝演故事游戲通衢,舞者擊鼓以三為節,歌者擊鼓以七為節,又春宵結隊彼此酬福,曰唱燈歌,又曰唱鶴歌?!比钍且粋€有著三灶民歌內容廣泛,涵蓋勞動、時政、生活、情歌、婚嫁、敘事等方面,其內容反映出嶺南人那種寬容、好學、進取的精神風貌。歌詞以賦比興手法和藝術語言來表達熟悉的生活,形象豐富,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

現在人們接觸這類藝術形式的機會少了,尤其是小學生對它們更是感到陌生,如果我們教師因為自己對這些藝術形式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說因受個人興趣愛好的局限而在教學中忽略了這些教學內容,實際上就是使學生失去了認識寶貴的藝術瑰寶的機會,所以重要的是我們音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并在教學中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幫助學生了解三灶民歌的風格特征以及它們所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比如我在《插秧對歌》的教唱課上,我特意邀請了三灶民歌的傳承人蔡柳森阿姨到班級為學生示范演唱,由于這首歌曲短小生動,節奏活潑,又兼有勞動歌曲的風格特征,所以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我便抓住時機,利用這首短小的歌曲給大家介紹三灶民歌的有關知識,使他們對三灶民歌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又播放三灶人在農田干活對唱的情境給學生欣賞,啟發學生在欣賞和哼唱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歌曲中所表現的內容、情感和濃郁的風格特征。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隨著蔡阿姨的演唱搖晃著腦袋,一邊跟唱,一邊品味著其中的韻味。

讓每一個學生都會唱自己家鄉的歌,本土的學生有著本土語言的優勢。本土音樂的保護與傳承的觀念更容易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不僅讓學生有中華文化觀念,也有本土文化意識。

二、總結本土民歌特點,啟發學生掌握音樂風格

三灶民歌源于我國的“民歌母體”,衍生出南方漁農人家的音韻。白彩蓮,悅耳悠揚,多用于對唱,也有獨唱。山歌,直抒胸臆,啟迪于事理,諧趣自如。鶴歌,歡欣豪邁,歌舞相伴,是節日里的贊歌,三灶民歌的歌詞常以比喻、夸張、白描、借代、重疊、諧音、雙關語等語言藝術來表達“下里巴人”的心聲。文辭在雅俗之間,音節則自然天籟,入神佳處動聽感人。

在音樂課堂上,我選擇了《鶴歌對唱》讓學生演唱,而三灶鶴歌只有235三種音組成,音樂悠長,抒情。我先范唱了一遍,同學們對比音樂書中有歡快伴奏的歌曲,覺得鶴歌和單調乏味,很排斥這樣的歌。我靈機一動,用故事來吸引他們:有一天,山歌大王到了沼澤地,看到云霧繚繞,彷如仙境,還看見白鶴在云霧中紛飛起舞,不禁唱下了這首歌。同學們對故事很感興趣,在故事的情境下,他們仿佛也看到了云霧繚繞的沼澤地,見到了白鶴。我也播放了文化館在采風的時候錄制的鶴歌視頻,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但是在學習歌詞的時候,因為部分同學不會方言,總是念得很別扭。我從聽覺入手,根據民歌口口相傳的特點,用大量的音頻資料,視頻資料,讓學生在鶴歌節日的氛圍中感受音樂氣氛,在一字一句的教唱歌曲,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漸漸把握了歌曲的風格。我告訴同學們這就是三灶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三灶人,應該學好幾首本土民歌,我講了傳承人的故事,徐彩鳳附言:這首鶴歌是叔公徐義聯教我唱的。那時候,義聯叔公開了一間小鋪店,我十三歲(約1936年),常到他的小店里玩,他教我唱鶴歌,還囑咐我:“不要把這歌忘記,要傳下去?!蓖瑢W們聽完故事帶著自豪,帶著節日的喜慶,很好的演唱了歌曲。這時,我又用普通話演唱了一遍,同學們覺得普通話比方言更別扭,便認定了地方歌曲要用方言演唱才有特點。

三、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豐富學生視野

三灶民歌光靠口口相傳是遠遠不夠的,在民歌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動作、演唱、表演、演奏等綜合實踐的學習方式的運用,那民歌的學習就不能深入的進行,也就失去了民歌學習的樂趣與意義。

我在《猜物對歌》一課的教唱中,還加入了小樂器的伴奏,先用小堂鼓穩定兩拍子的節奏,再讓學生跟著鼓點的重音演唱,因為三灶民歌基本都是清唱,沒有任何伴奏音樂。在加入了鼓點后,學生的聽覺頓時豐富起來,這時,我還順勢加了三角鐵拍打弱拍,加入電子琴伴奏和弦。在掌握歌曲旋律后,我還讓學生自編伴奏,學生提出在歌曲演唱的間隙要用鼓點伴奏,這樣會更有韻味,在師生合作的伴奏音樂中,三灶民歌靈動起來了。我還在學校的三灶民歌組找來漁民勞作時的服裝,花衣服,花褲子,花帽子,阿婆鞋,學者視頻里的漁民邊織網邊對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仿佛去到了遼闊的海邊,在勞作中演唱。

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學生深深感受到本土民歌的魅力,相信在他們的心里,一定對三灶民歌有了美好的印象,從小培養孩子們對本土民歌的熱愛,是本土民歌得以傳承的關鍵,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音樂如何豐富多彩,本土音樂永遠是最貼近孩子心靈的。

[ 參? 考? 文? 獻 ]

[1]三灶民歌/中共珠海市金灣區委宣傳部,珠海市金灣區文化體育旅游局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11.

[2]ISBN978-7-5126-2424-.

[3]民歌/趙爽編著.—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1.

[4]ISBN978-7-5534-1379-2.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魅力
語言的魅力
巧用動畫歌曲優化音樂課堂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適應性教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魅力展示
被注入東方魅力的配飾
提升魅力有要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