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有活力的初中化學課堂

2019-04-27 01:40孫林海
科學與技術 2019年21期
關鍵詞:白磷濾紙二氧化碳

孫林海

一、關注課堂“突發事件”,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案之外偶然發生的情況可能比其它學科更多一些,經常會出現一些讓老師想象不到的問題,那么,如何控制好這些不利于教學的局面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不利因素轉化為課堂教學的有利因素.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老師首先要鎮定,要分析這個不利因素中有沒有可用的教育或者教學契機,然后就要在第一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維引導過來,從而變不利為有利.比如,筆者在“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時,為了說明物質的燃燒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補充演示了一個實驗:將紅磷與白磷放在銅片上,把銅片放在盛有開水的燒杯上面,開水中放有另一塊白磷,目的是讓學生看到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銅片上的紅磷和開水中的白磷卻沒有燃燒.演示實驗時,我首先從水中拿出白磷,然后用小刀切取一小塊,因為怕污染講臺,所以用濾紙墊著白磷.切了一小塊后,將剩下的白磷仍然放回水中,并將濾紙捏成了團放在講臺的旁邊.正當我準備演示實驗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濾紙團突然著火了,學生的眼球一下子被這個著火事件吸引過去了.為了安全起見,我迅速采取措施,將這個燃燒的濾紙轉移到地面上,并用腳踩滅.這個“意外”是我在備課中沒有想到的,是一件很典型的“突發事件”,是這個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問題,這個生成性問題打亂了原有的課堂教學的秩序,那應該如何處理呢?我理了一下思緒,立即提出問題:這張濾紙為什么會著火燃燒?放在旁邊的濾紙為什么沒有燃燒?老師是用什么方法將火焰撲滅的?并且立即提問一個學生,這時教室就立即安靜下來了.在學生觀察和分析演示實驗之后,我及時引導學生一起來分析濾紙燃燒的原因:在切割白磷的時候,少量的白磷碎末落在濾紙上,白磷會產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放出了熱量,又因為濾紙是捏成團的,使產生的熱量無法較快散失出去,從而使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導致白磷自燃,白磷的燃燒又引起了濾紙的燃燒.由此可見,燃燒的條件之一: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同時又課外拓展提出下列問題:在生活中,為什么不能在居民密集的地段燃放煙花?能不能亂扔香煙頭?家中的油鍋起火了,用什么辦法撲滅火焰比較好?這樣引導學生分析思考,仍然抓住了教學的重點,使預設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時機能有機的整合起來.

二、融化分歧,培養價值觀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不一樣,他們對于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加之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看問題常常片面.新課程教學不僅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不能進行枯燥的講解,最好是結合鮮活的事例,進行巧妙的滲透.比如:我在上初三化學第一節課的時候,讓學生舉例說明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認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來的預設是想讓學生說說化學的有用性,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意外的情況出現了:很多學生舉出了化學對生活不利的例子.比如,新裝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入住,因為有毒;某些飲料里添加了塑化劑,不能吃;農藥與化肥的使用,導致新鮮的大米不能立即吃;咸鴨蛋里可能含有蘇丹紅等等,當然很多學生說出了化學的有用之處.同班學生被這個簡單的問題分成了兩個“派別”了,出乎了老師的預設.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訓斥那些“拆臺”的學生,也沒有批評他們都往壞處想,而引導學生,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我即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科學界的最高獎項是諾貝爾獎,諾貝爾是一位瑞典的化學家,為了解決采礦工人的勞動之辛苦問題,潛心研究炸藥許多年,終于成功研制出化學炸藥,他的本意是為了解決采礦工人的勞苦問題,但如果把炸藥用在戰爭中,就成為對人類不利的一面.再比如:使用農藥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害蟲,提高糧食產量,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使人中毒死亡.由此可見,化學是一把雙刃劍,看我們如何應用它.當今社會離不開化學,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只有學習好化學,才能利用好化學.

三、抓住“意外事件”,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經常出現意外現象,教師若能因勢利導,把它開發成新的化學生成性的課程資源,成為化學教學新的生長點,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做《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分組實驗時,突然,有一個公認的“調皮大王”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組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了,但后來渾濁又沒有了,不知為什么?”一瞬間,實驗室立即安靜下來,大家都把驚異的眼光投向這位同學,他變得不好意思起來,臉漲得通紅,自言自語說:“我隨便說的,可能是我錯了!”我沉思片刻,在黑板上寫到:“請各組再次做兩個實驗:①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有什么現象?如果出現渾濁,再繼續通二氧化碳,現象怎樣?②再把上述液體加熱,現象又怎樣?”等同學們把實驗做結束后,設問: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呢?我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解釋: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鈣而出現渾濁.然而碳酸鈣還有一種性質,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就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氫鈣,因此,繼續通二氧化碳一會兒又變澄清.把上述液體加熱后,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又變渾濁.繼續拓展:在自然界里不斷發生著上述兩個反應,于是就形成了象廣西桂林地區石灰巖溶洞里那些奇特的千奇百怪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硬水中含有較多碳酸氫鈣,煮沸硬水時,在水壺里能形成水垢,這也是碳酸氫鈣受熱生成了碳酸鈣等沉淀的緣故.這次實驗出現意外現象,我沒有忽略,而是抓住這“節外生枝”出來的問題,開展實驗探究和課外拓展,讓學生親歷過程,體驗方法,既培養了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學相長的理念.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王家莊街道王家莊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白磷濾紙二氧化碳
白磷燃燒實驗的改進
濾紙上微量化實驗的妙用
“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知識歸納
科學家成功把二氧化碳變成石頭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地球上的氧氣能用得完嗎?
把白磷彈關進“籠子”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步驟2、3的改進
某些乳濁液難透過濾紙的原因探析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的理解性掌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