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施策略初探

2019-06-11 03:47吳笛
學周刊 2019年18期
關鍵詞:實施策略幼兒園

吳笛

摘 要: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在主題背景下的“游戲活動”,有其特殊性。它注重幼兒以其特有的方式與伙伴交流,從而體現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過程性。文章聚焦當前個別化游戲活動出現的諸多問題,從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兩個層面分別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目的是讓幼兒的個體學習過程顯性化、可視化,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過程性學習,為提升幼兒個別化學習質量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8-01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63

一、背景分析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幼兒園積極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探索幼兒教學改革,促進了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使幼兒的學習方式更適合每個不同個體的發展需要和“最近發展區”,實現幼兒的個體建構與自主發展。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幼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現了一部分發展潛能好的幼兒,他們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得“如魚得水”,也出現了一部分發展暫時落后的幼兒,他們常常在活動中感覺“無所適從”。在這批同齡幼兒的相似發展進程中,他們的發展速度不盡相同,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優化活動實施策略,因材施教,迫在眉睫。

(二)當前幼兒園課程存在的一般問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當前,學前教育初步解決了“入園難,入園貴”的突出問題,總體面貌有了極大改觀。但是,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學化”傾向,即傳授本應小學階段才系統進行的符號化學習內容,存在做計算、學拼音、集體背誦、統一書寫等方式進行訓練的現象,存在日常管理小學化,還有教研活動小學化,即把集體教學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組織團體觀摩、反復磨課等。

二、幼兒園開展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情況分析

(一)幼兒園開展個別化學習活動的主要問題

幼兒園個別化活動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綜合來看,在整個幼兒園層面上,存在著全園統一作息時間表、精確到分鐘、剛性執行、不因幼兒活動進展情況而有時間彈性安排等問題。在幼兒教師層面上,教師除了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缺乏觀察與指導能力外,還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以幼兒為主的意識不強,在個別化學習中變相隱含集體學習的要求,主觀設定學習內容,對幼兒學習經驗、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視不夠。二是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設計更換頻繁,盲目求新、求異,缺乏對幼兒學習過程的關注與支持,導致活動成效低下。

(二)幼兒園開展個別化學習活動的主要經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明確要求幼兒園堅持游戲為其基本教學活動,以綜合課程架構為基本建設思路,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核心,以課程園本化為基本途徑,將游戲精神融入課程建設全過程,形成環境創設、游戲設計、活動組織、生活環節融為一體的幼兒園課程。

提高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效果應從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能力和教師專業能力兩個方面綜合施策。具體來說,提高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能力,必須系統優化幼兒園的時間分配、空間環境、學習材料、保育環節、活動目標、幼兒觀察與分析方式六個方面;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必須考慮材料的設計與投放、活動的內容和玩法、觀察指導與記錄、分享與評價四個關鍵環節。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優化幼兒園個別化學習的策略與關鍵環節

(一)優化幼兒園實施的六大策略

第一,優化時間分配。將一日生活時間安排統整為幾大環節,便于教師根據幼兒活動進展情況進行時間彈性調整,也便于幼兒形成有規律的生活學習習慣。

第二,優化空間環境。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以區域活動為主,構建戶外活動空間,如山坡林地、戶外閱讀、沙池水系等;構建室內游戲空間,如美工、烹飪、積木、科學等。

第三,優化學習材料。整理實物資源建立教學素材庫,梳理幼兒園附近幼教資源,編制課程資源分布圖,梳理教師編寫的結構化資源以組成課程資源庫。

第四,優化保育環節。在日常餐點、午睡等生活環節中體現幼兒的主動性。

第五,優化細化活動目標。在實施活動之前,以多維方式將教學目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落實到集體活動的每一個區域活動中。要根據主題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水平,來創設相應的環境,投放相應的材料,把教育目標物化。

第六,優化幼兒觀察。將教師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分解為若干環節,每天必須保證教師有一定的時間追隨幼兒,觀察其言行并做好記錄。

上述六個方面采用從易到難、螺旋往復的方式進行。

(二)優化幼兒教師實施的四個關鍵環節

1.優化材料的設計與投放

(1)減負增效,建立共享資源平臺。借助于網絡建立整個幼兒園教師共享的教玩具資料借用室。該借用室具有教玩具存量和分類的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安排專人負責,教師只要在電腦上輸入關鍵字,即可依據游戲策劃的需要到這個共享資源管理庫來匹配對應的教學玩具。例如“小班、建構游戲”,適合小班幼兒的插塑玩具、積木等材料一覽表便即刻映入眼簾,教師可根據系統提示到教玩具資源管理室按圖索“具”,辦理借用手續。

(2)多功能性。材料的多功能性指游戲材料做到一物多玩。飲料瓶、紙盒、酸奶瓶、包裝盒等材料都是一物多玩的廉價材料,在游戲過程中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材料進行組合創新。一物多玩既節約了游戲的成本,又激發了幼兒的創新靈感,使幼兒的區域探索活動更具吸引力。

(3)合理修正材料,去除學習障礙。該方法要求教師事先確定學習區的價值,確定材料的呈現方式,觀察并分析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尤其是教師要在幼兒游戲中觀察游戲材料的質地、數量、擺放方式、擺放空間對幼兒學習產生的障礙,進而對材料進行修正,幫助幼兒去除學習障礙。

(4)適當刪減,注重實效。教師在學習區創建初始,往往會把材料一股腦兒投放進去,導致幼兒無所適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忙于操作、體驗各種材料,不僅降低了學習興趣,還影響了關鍵經驗的獲取。研究發現,學習區的推進與優化,并非是一味增加材料或增強挑戰性,有時恰恰是根據幼兒的學習實際,對材料進行適當的刪減。

2.優化個別化游戲內容與玩法

據觀察發現,教師設計的個別化游戲活動存在一些現象。比如,許多游戲活動內容因為玩法或結果過于簡單,不能通過反復操作讓幼兒自主發現規律;區域活動結構化程度過高,因而幼兒參加人數少,感興趣程度不高等。這些現象反映出教師在設計個別化學習活動時并沒有重點關注幼兒的興趣、認知水平、心理需要、探索方式等,只關注了自己要教的知識,而忽視了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只關注了活動的教育價值,而忽視了幼兒的興趣的啟蒙和發展。幼兒對活動的認可往往與好奇心、可玩性有關,而與教師寄予的期望和投入關聯度小?!翱赏嫘浴钡闹饕卣鳛槟芡?、愛玩、耐玩、會玩?!澳芡妗笔侵缸屓四堋巴妗钡闷饋?,材料有趣,玩法簡明易懂,能引發玩性?!皭弁妗笔侵缸屓嗽凇巴妗钡倪^程中體驗到快樂,“耐玩”是指讓人持續探索的興致,能反復體會,過程不重復,結果不唯一,具有連續性進程?!皶妗笔侵缸屓擞凶孕?,肯鉆研,能積極想辦法掌握玩法,增長智慧。

3.優化幼兒過程性學習的觀察記錄與指導

觀察是幼兒教師課程實施時應具備的首要專業能力,如果教師只沉浸在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設計、玩法及材料投放,而忽略對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觀察指導,或許會在行動中迷失方向。因為活動設計的方案是可以改變的,材料也是可以增減的,唯有觀察才是了解幼兒、發展幼兒的依據,提高教師對幼兒學習行為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現場指導能力十分必要。

(1)明確觀察目的和要點。角色游戲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在教育過程中的職能,不該停留在表面現象的觀察,而應站在幼兒的背后耐心地觀察,真正從觀察中去獲取獲得幼兒個體與群體、環境與材料提供之間的互動信息。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十個要點入手確立觀察目的,并采用敘事式觀察記錄、表格式觀察記錄、照片式觀察記錄等方法。①游戲空間:游戲空間的安排是否設置合適,能否促進幼兒游戲互動。②主題確定:幼兒是否能在同伴與成人的影響下選擇游戲并自主參與現成游戲。③游戲材料:游戲的材料投放數量是否適宜、種類是否豐富、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水平、是否能引起幼兒主題的興趣。④材料運用:是否符合游戲主題的要求變化玩,幼兒是否能創造游戲需要的角色與情節需要的替代物。⑤游戲經驗:幼兒是否具備游戲主題的相關經驗,是否能利用已有經驗解決游戲中的沖突與矛盾。⑥同伴交往:幼兒是否能主動和其他幼兒一起玩,是否能用自己的想法影響游戲,把別人的想法納入自己的游戲中。⑦游戲語言:幼兒是否能用游戲情景與角色需要的語言交流,語言大膽的表達游戲后的感受。⑧角色扮演:幼兒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分配角色,協調角色之間的關系。⑨游戲情緒:幼兒是否積極主動有目的、專注的參與游戲并獲得成功感、滿足感。⑩游戲常規:幼兒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戲的規則,是否能行為有序,及時收放材料,做到物歸原處。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由于他們的教育目標、顯性要求不同,各年齡班幼兒在游戲方面的能力發展是不同的。在觀察時也要各有自己的側重點。幼兒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生活經驗的豐富,處于聯合游戲階段,想與人交往但尚無交往技能,幼兒間的交往容易出現沖突。因此,可以在幼兒的交往能力上注重觀察。

(2)優化教師指導策略。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關注幼兒的能力給予不同的指導,要關注現場的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要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給予不同的指導。

4.優化個別化學習活動中集體分享與評價環節

(1)優化集體分享,讓幼兒的學習更有效。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分享環節,若教師把握契機,就能有效幫助幼兒收獲成功、積累經驗,從而在玩中學、學中玩中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在集體分享中,教師可以把握活動的“分享環節”,借助同伴成功的經驗讓幼兒發現其他游戲的樂趣,引導幼兒參與各類個別化學習活動,在分享中激發興趣;可以幫助幼兒提出疑問,組織大家共議,以解決學習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分享中及時釋疑,讓幼兒的經驗、思維不斷碰撞,獲得不同的認知經驗;可以幫助幼兒在一個個小活動中、一次次操作中逐漸發展、逐步完善,豐富各種經驗、發展多種能力,最終在情感上得到升華,并最終落實主題活動的目標。

(2)優化評價手段,提升幼兒經驗。教師要及時評價,掌握授課內容對幼兒成長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及時調整、及時改進,提高保教質量。這種評價不僅僅體現在活動結束后的集體分享環節,更貫穿于整個個別化學習活動過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評價類型和評價語,對幼兒游戲行為進行了針對性的評價,可使幼兒感受成功,提升經驗。

四、結語

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明晰了課程游戲化新理念,為幼兒園提高課程游戲化的能力,建構課程游戲化方案,創建課程游戲化環境,建設課程游戲化資源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開啟了幼兒個別化學習的新階段,踐行了現代兒童觀。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的:“教育要適應兒童天性的發展。兒童是一種不斷地渴求創造性表現的存在,真正的教育在于使兒童的這種自然本性得到發展?!眰€別化學習活動實踐內容的全面推廣和有效落實將是一項艱巨和有特別意義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魏玨蘭.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3).

[2]殷雅竹.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探索幼兒園課程改革新路徑[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6(4).

[3]倪曉敏.把握大班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分享交流的時機[J].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2016(10).

[4]王翠.材料,讓個別化學習更有生命力[J].家教世界,2016(12).

[5]周念麗.讓幼兒園教師一天只有21小時[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5(1).

猜你喜歡
實施策略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愛“上”幼兒園
體驗營銷在遵義旅游業中的運用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