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市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9-06-18 08:10張昊龍
中國住宅設施 2019年2期
關鍵詞:濟寧市用地城鎮化

張昊龍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家《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結合山東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濟寧市不斷加快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形成以都市區為重要載體,各級城鎮和農村居民點有序發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通過建設,濟寧市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化格局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濟寧市城鎮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將就濟寧市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濟寧市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城鎮化發展總體滯后,市民化程度不高。

近年來,濟寧市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也明顯滯后于本地工業化進程。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9.02%)4 個百分點;與周邊的城市相比,濟寧的城鎮化率也是較低,比如2016年末日照市城鎮化率56.86%,棗莊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47%,臨沂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5%,因此濟寧市城鎮化發展仍任重道遠。另外,在濟寧市的常住人口中仍有相當一部分為農業人口,戶籍不在城市,不能充分享受城市待遇,成為“無根”人群。

1.2 產業結構不合理,就業支撐能力不強。

2016年,濟寧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1.2:45.3:43.5,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服務業比重明顯偏低、農業比重較高,且工業結構偏重,資源依賴特征明顯。這種重化工業和資源型產業主導的產業結構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難以有效拉動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遷移,對濟寧市的就業支撐能力較弱,很大程度影響了全市城鎮化水平的提升。

1.3 建設用地粗放,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

城市和村鎮建設統計年報顯示,至2016年底,濟寧市區、縣城(含縣級市城區)以及建制鎮鎮區人均建設用地分別達129.75、127.31、183.08平方米,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2 年發布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所規定的城市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最高為115平方米/人,濟寧市的人均建設用地已經遠超國家有關標準上限。另外,2008年以來全市城鎮建設用地增加了20322 公頃,增幅44.44%;而城鎮人口僅增加125.76萬,增幅39.17%,城鎮建設用地增幅是人口增幅的1.13 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濟寧市的建設用地管理粗放,土地城鎮化遠快于人口城鎮化。

1.4 土地塌陷制約城鎮化發展空間,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

濟寧市是全國重點規劃與建設的13 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截至2015年,全市采煤沉陷區為76.31 萬畝,經預測,2020年全市采煤沉陷區將達96萬畝、采煤塌陷地為78萬畝,由于塌陷區及潛在塌陷區廣泛地分布在濟寧市、兗州區、鄒城市等市區周邊,極大地限制了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發展布局,影響了城鎮化建設的進程。此外,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建筑用地的擴張占用了部分林地、濕地等,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給區域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1.5 城鎮化建設中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

城鎮化建設使大量城市周邊的農村人口失去了土地,住進了回遷房,擁有了城市戶口,但是這類社區往往處于城區外圍,交通、教育、醫療、水電、供暖等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導致這部分城市新入人口難以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便利,且因為配套設施欠缺,易引起各種矛盾沖突,既增加了政府各部門的工作難度和工作壓力,也降低城鎮化建設的質量。

注明:本文為2018年度濟寧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

2 濟寧市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2.1 推進城鎮化制度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制度

城鎮化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政府應該根據城鎮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濟寧市城鎮化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對土地管理制度、產業發展制度、戶籍制度等進行改革,放寬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準入條件,建立政府和社會相互補充、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城鎮建設,緩解資金緊缺對城鎮化建設的限制,加快濟寧市城鎮化建設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

2.2 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城融合

政府應該將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進行融合,做好產業、城市發展的前瞻性規劃,尤其是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城區、新區域更應該注重將土地資源、空間資源用于新興產業或者對城市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產業。濟寧市是傳統的資源型城市,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且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應借助產業結構轉型機遇,吸引和發展優質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城融合發展,保證濟寧市城鎮化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互補性。

2.3 統籌發展城市建設用地,強化城鎮建設范圍控制

推動土地高效配置、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按城鄉統籌的要求優化用地布局、加強城鄉用地互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方面研究和推廣土地復合利用、循環利用等節約集約的用地模式,加快城鎮化建設和改造,鼓勵和促進企業對建設用地增容改造,推動對荒廢土地、荒山荒嶺等進行開發利用;另一方面,重視和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加強城鎮建設范圍控制,避免新城區、開發區等城市新區出現盲目求大、多建多占等現象,促進土地使用主體珍惜土地,主動采用節地新技術,抑制土地粗放浪費,改變不合理的消費需求,實現城鎮化發展目標與土地管理目標的協調統一,為濟寧市的城鎮化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2.4 加強塌陷區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建設文化城市

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采煤塌陷區治理是濟寧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濟寧市城鎮化建設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應該積極探索塌陷區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積極推動采煤塌陷區的治理和利用。比如利用塌陷區的建設都市型生態農業、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區等,既可以實現塌陷區土地的有效利用,又能夠擴大城市的綠色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度假的活動區。此外,濟寧市在推進城鎮化建設時,也應該注重保護本地區的自然、地理、人文等景觀風貌,抓好重點區段、河道水系和采煤塌陷地等規劃建設,打造沿河、沿湖、沿歷史街巷的生態人文環境,挖掘和用好豐富的儒家文化資源,保持和發展濟寧市的文化特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居環境。

2.5 加強新建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入城人口生活質量

城鎮化建設不應僅僅注重城市空間的擴大,還要重視城市建設的質量,尤其對于新建城區的管理和規劃,更應該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強化空間管控,嚴禁盲目擴規模,推動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轉變,公共財力重點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便民服務功能。加強對于新入城人口的關注和幫扶,滿足這部分人員對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住房和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城鄉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增強城市服務功能,使城鄉生活更加和諧宜人。

結語

城鎮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社會資源利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完善政府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濟寧市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應當積極借鑒其他省市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先進經驗,加強城鎮化建設模式的探索和創新,統籌推進土地政策、人口政策、戶籍管理、城市建設、行政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立符合濟寧市城鎮化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構建有利于濟寧市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提高濟寧市城鎮化建設的水平和質量。

猜你喜歡
濟寧市用地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自然資源部:堅決防范臨時用地“臨時變永久”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2016年房地產用地供應下降逾10%
近30年濟寧市霧和霾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濟寧市品牌農業發展對策研究
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臨時用地審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