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2019-06-29 09:59王颯孟亞平
北方經貿 2019年1期
關鍵詞:會計政策財務指標

王颯 孟亞平

摘要:企業收益質量的高低對于利益相關者做出經濟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怎樣去有效評價企業收益意義重大。目前企業收益質量的評價仍存在諸如外部審計報告的可信度不高、過于偏重財務指標分析、企業收益質量整體不高等問題。對此提出完善企業收益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議如完善相關準則及監管制度、綜合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分析、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等等。

關鍵詞:收益質量;會計政策;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外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1-0148-02

一、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收益質量整體不高

1.粉飾利潤的企業比例大。部分企業為了保持股份可以正常持續交易,常常會采用粉飾利潤的手段,如把應該費用化的資產進行資本化從而虛增企業利潤;通過未實際發生的交易增加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從而增加利潤來美化企業的收益結果,這些情況導致了企業收益質量下降。

2.企業利潤的來源不合理。上市公司中存在通過其他業務而增加利潤包裝的行為,尤其在一些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中,倘若第三年繼續虧損會影響其股票在證券市場上的交易。房產作為企業的資產有較高的價值,對房產的轉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有效手段。

3.利用關聯交易操縱企業收益現象嚴重。關聯方交易是企業常用的操縱收益的手段,因為這種方法有較高的隱蔽性并且容易操作。有些公司通過和關聯方進行交易,輕而易舉地調整企業期末所產生的凈利潤。在企業虧損的情況下進行關聯方交易,可以使上市公司避免停牌、退市的風險;企業盈利時進行關聯方交易,可以使企業達到避稅的目的。正是這些行為的存在,使企業的收益喪失了真實性,導致了企業收益質量的下降。

(二)財務指標分析具有局限性

1.企業收益評價只重視短期營業利潤。財務指標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數據上的結果,導致對企業收益質量的評價出現偏差。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對企業長期發展的規劃。企業往往不會把資金投資于短期內不利于盈利卻有利于企業長期盈利的項目,忽視了企業長期價值的創造。

2.企業用過去的經營業績對未來的經營做出錯誤決策。企業利用過去的經營業績對未來的經營做出的決策通常是不可靠的,尤其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下,企業利用過去的經營成果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決策通常是錯誤的。經濟市場往往是經濟周期的循環往復,處于衰退階段的企業不能以之前增長期的數據作為參考依據,這樣作出的決策必然是錯誤的。

(三)外部審計報告的可信度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企業審計報告產生的過程和審計報告質量的高低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今虛擬經濟日益膨脹,股東、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希望通過可信度較高的審計報告得到更為可靠的會計信息,避免因會計信息的差錯而導致決策錯誤。然而近幾年,我國時有審計丑聞被披露和曝光,主要是由于某些注冊會計師為了一己私利而喪失了職業道德,對所出具的報告不考慮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忽視對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響,嚴重損害了他人的合法利益。利益相關者使用缺乏真實性、準確性或完整性的審計報告導致了其經濟決策的失誤。

二、完善企業收益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準則及監管制度

1.對會計準則進行修訂和補充。企業會計準則對我國會計行業的行為進行了規范,是各個企業進行會計工作的依據,但是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會計準則的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自會計準則產生以來一直在不斷的對其進行修訂和補充。為使會計行為更為規范,應把現有準則當中存在漏洞的部分進行修訂,并把目前會計準則當中還未包含的內容進行補充。繼續對會計準則進行修訂可以規范會計業務在處理過程中的細節,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加強對財務信息和會計報告的約束,使利益相關者能夠更好地作出決策,保護其合法利益。會計準則的修訂和補充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合理發展,為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2.將道德觀植入會計監管系統。會計制度和公共領域之間存在著密切復雜的關系,有時會計制度和職業道德可以彼此取代,有時又是互相補充的。會計制度和職業道德兩者相輔相成,會計制度完善的結果是對職業道德要求減少,職業道德完善的結果則是對會計制度的要求減少。相反的,伴隨著會計制度的發展完善,他的公共領域是在逐漸變小的,相應的諸如誠信、嚴謹等職業道德發揮的影響力就會漸漸消失。另外,行為者將隨著會計制度的逐步完善,能夠進行機會主義的情況日益減少而變得更加道德化。把道德觀植入會計監管系統可以作為完善會計準則的途徑之一,把從業人員的道德行為記錄在案可以有效減少違反道德行為的發生。

3.完善我國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往往會造成企業收益質量存在問題,通過完善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相關信息得到充分披露是信息使用做出正確經濟決策的首要保障。董事會的存在可以使企業對一些重大事項共同作出決策,防止獨斷專行,造成某些利益相關者的損失。設立監事會對公司的內部治理進行監督,防止任何一方徇私舞弊,同時要保證監事會在公司的獨立性,及時發現與準則產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通過建立更加清晰明確的產權制度,解決所有權虛化的問題,最大程度上減少企業對會計政策可變更的程度,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濫用會計政策變更的問題,防止企業經營者侵害股東的權益。

(二)綜合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分析

1.用經濟附加值替代會計凈收益指標。經濟增加值是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的核心和基礎,這是一個全面且相對成熟的性能評價指標。經濟增加值體現的是真正的經濟效益,是扣除所有資本的機會成本后的剩余利潤。在傳統的會計凈收益方法下,當企業的實際收益率低于以市場為基礎的風險調整資本成本時,可能凈利潤大于零;用經濟附加值進行衡量,企業則會虧損。用經濟附加值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可避免出現隱形虧損而侵害股東的權益,因此使用經濟附加值評價企業收益質量更為恰當。

猜你喜歡
會計政策財務指標
EVA在商業銀行業績評價體系中的應用研究
新準則下境外子公司合并報表編制的研究
上海晨光文具財務報表綜合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實證分析
會計政策選擇研究
吉利汽車的發展戰略及財務分析
EVA業績評價體系應用分析
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會計政策與會計方法選擇對會計職業責任的影響
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