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閱讀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寫作

2019-07-03 02:31李曉蓉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古典詩詞作文教學

李曉蓉

【摘要】對于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最大的困惑就是作文。何為作文?“作文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素材所進行的集中的書面的表達?!钡斀竦淖魑慕虒W,教師教無定法,法無定式,隨意性強。而學生作文主題單一固定,材料老舊寬泛,結構散亂無序,語言平白簡單。這已然成為大部分中學語文教師的困擾。

【關鍵詞】文章閱讀;作文教學;古典詩詞

“忽視了前期有意識地讀的準備和積累,忽視了為寫而讀在積累材料、拓寬視野、習得技能和活化思維方面特有的價值?!辈苡儡娎蠋熖岢鑫覀冏魑慕虒W的最大弊病就是將閱讀與作文孤立地分割開,而忽略了閱讀的價值,更忽略了閱讀對于作文的引導性作用。故而,當下的作文教學要找尋一條有效可行的道路,或許應當考慮將作文教學與閱讀學習進行有機結合,由閱讀示范來引導作文寫作,由作文教學來反哺閱讀理解。這種觀點在清代學者萬斯同《與錢漢臣書》也得到充分的驗證,“必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筆為文?!?/p>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閱讀材料都適用于作文教學的引導,什么樣的閱讀材料才對作文教學具有引導性的作用呢?筆者認為,現今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習壓力大,長篇閱讀在作文教學中的開展空間不大,不如將目光投到較為短小精悍、精華濃縮的短篇作品中去,而其中“古詩詞是濃縮的經典。其深刻的思想內容、豐富的人文素材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文思枯竭、無話可說、寫作過程痛苦的問題;其獨到的表達方式、精巧的布局構思可幫助學生解決詞匯貧乏、缺少文采的問題?!?/p>

那么我們該如何借助古典詩詞來引導作文寫作呢?現筆者試從人教版七年級上《古代詩歌四首》詩歌閱讀來做一個大膽的嘗試。

一、言為心聲

在寫作過程中,主要體現為兩大難題,即“寫什么”和“怎么寫”?!皩懯裁础痹趯懽饕笾畜w現為符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等幾個方面摘自[《初中作文評分標準(2018)》],分別對應到寫作則表現為:確定一個明確、突出的中心和精確選材。那么如何調動生活素材和閱讀積累,讓學生的筆下能進行有序、有機的組合,最后形成一篇佳作,我們還需到古詩文中去尋覓良方。

1.意者,以身為主

在詩歌詩詞寫作中,最為強調中心的重要性。王夫之《姜齋詩論》中提到,“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惫识?,我們在誦讀詩詞之時經常能感受到作者濃烈的情感,如《天凈沙·秋思》,作者借一系列秋天的意象,在曲末點明情感“斷腸人在天涯”,表達羈旅游子的思鄉之情。而同樣作為思鄉名篇的《次北固山下》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來表達鄉愁。雖兩者同樣表達思鄉之情,但后者在立意上更進一層,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表面上描繪日月交替、冬去春來的自然交替之景,實則蘊含新舊交換,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之理。中心立意由抒情性的綿長上升到哲理性的思考,由淺入深,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統之,由上面兩首詩詞的分析,我們可稍作總結:其一,在古典詩詞中,中心立意起到統率性的作用,一讀便知,立意明確且突出。其二,立意涉及面廣泛。既有幽幽思鄉之情,又有錚錚報國之志(如《觀滄?!罚?既有閑靜隱居之雅致(如《飲酒》),又有積極出世之偉略(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既有男女相思之切切(如《鵲橋仙》),又有友人送別之依依(如《贈汪倫》)等等,在此不一而足,但足以拓展寫作視野。其三,其立意不僅抒發個人之情思,更有進一步表達個人之見解,其間層層深入,升華主題。這對于初中作文寫作有重要的啟發,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開拓寫作角度,挖掘作文深度,提升作文的層次,對初中生的寫作思維起到良性引導作用。

2.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在《初中作文評分標準(2018)》中明確提出“內容充實”一詞,即要求作文寫作過程中應當言之有物。如何做到言之有物?這要求作文寫作之前應當精選材料,不可籠而統之,泛泛而談。在古典詩詞,也有同樣的狀況。古典詩詞受到字數和格式的限制,所能表現的內容很有限,故全景式“面面俱到”不是詩歌的主要選擇,反倒是典型細節的描摹更為重要,以期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但典型細節如何選擇?“部分的描寫,并非一定主要絕對地描寫一部分,目的是要從部分使人仿佛全體?!边@些細節“部分與背景的中間,最好要有有機的不可分的關系存在?!蓖瑫r這些細節應該包含一定的情感內涵。

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描寫到“楊花落盡子規啼”,李白僅挑選楊花、子規兩種景物進行細節刻畫——“落盡”“啼”,借兩種具有典型性的細節不僅點明暮春時節,更借這兩種傳統意象渲染了聽聞好友王昌齡被貶謫時凄涼悲苦的氣氛。這對于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中考作文要求字數為600—800字,在有限的時間和范疇內進行寫作,就要求學生要學習詩歌描寫——著眼于細處,且這些細節都應是具有暗示作用的,從部分暗示整體,并渲染情感與氛圍,以點帶面來深化主題。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深厚的文學素養為基礎,而這些應當源自詩歌閱讀。

二、不可“得魚而忘筌”

在我們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之后,接下來將要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如何調動生活素材和閱讀積累在一篇文章中進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使之中心明確,使之詞達文美,使之優美雋永,這就是寫作技法的神奇作用了。而這些我們仍應向詩歌中尋覓。

我們都知道,“詩以言志”古典詩詞的一大目的就是言志——抒發情感、表達觀點。故而古典詩歌為我們如何抒情,如何協調文章各部分來服務于言志功能,提供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1.一瀉胸中千斛愁

在有限的閱卷時間中,閱卷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文章進行細品慢咂,故而要求學生寫作應快速地亮明觀點,開宗明義。而直抒胸臆,就是最直觀體現中心的寫作方式。

《天凈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和《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都直接表露天涯游子對故鄉魂牽夢縈,肝腸寸斷的愁絲,引起了讀者最強共鳴,同時也勾出讀者悠悠之思,綿綿之情。以最直接的方式與讀者的情感“短兵相接”,快準狠地切中肯綮,引起讀者的共情效果,將作品的抒情效果最大化。

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完全可以借用這種方式來旗幟鮮明地點明中心、亮明觀點。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抒心中塊壘,我們還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表達技巧來增加閱讀的難度,提升閱讀趣味性。如《次北固山下》雖也是直抒胸臆,但利用設問的方式增設一層思考,引發讀者思考的同時也表現詩歌婉約之美。一問一答,更容易引起詩人與讀者之間的共情。除了設問,我們還可以借用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擬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夸張“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等修辭手法來直抒胸臆,亦是別有一番風味。

2.猶抱琵琶半遮面

雖直抒胸臆能夠直擊人心,但在我們的傳統審美傾向中更趨向于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先賢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借鑒的典范。

如借用不同的景物并賦予它們不同的品性特征來表情達意。在曹孟德的《觀滄?!分?,先寫詩人東臨碣石,極目遠眺,望大海壯闊,驚濤拍岸,怪石嶙峋,樹木葳蕤。感其勢滔天,容量無限,氣吞日月,包羅萬象。在廣闊的天地間暈染一幅蒼茫壯闊之景,故而有感而發,自比大海,表達自己一統中原,渴望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除借景抒情外,有時我們還需對景物進行藝術的加工,“文章以造境第一”,這里的“造境”不再是普通景物了,“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边@里已經對景物描繪有了更高的要求,將作者情感不著痕跡地融入景物中,初讀渾然不覺,但如啖橄欖,越嚼越是甘甜生津。被王國維盛贊為“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钡摹短靸羯场で锼肌?,其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眱H十八字,卻勾勒出九種不同秋日景物,初讀時,只窺見寫景之妙,反復涵泳之后,胸中頓生無限悲涼之意,源于真景物中鍛入游子濃烈思鄉之意,真景融真情,真情襯真景,境界全出,故成就“秋思之祖”。

學生在寫作過程常常要表達個人情感,與其大段的心理表白,淺白直露,不如借景抒情,既點明時間、地點,又能渲染氛圍,表達情感,更增文辭之美,又添境界之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古典詩詞在時間長河中不斷地被甄別淘洗,都是經典星空中閃耀璀璨的群星,都是重煥生機的古老寶藏,我們除了在反復誦讀涵泳中感知其永恒的生命力,更要將其融入現代寫作范疇中,在融合撞擊中,感受其新生的強勁脈搏。

【參考文獻】

[1]孟慶榮.指導學生寫作的三點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

[2]曹永軍.對讀寫結合的冷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1999(6).

[3]萬斯同.與錢漢臣書[A].清代前期教育論著選[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陳媛媛.論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對寫作訓練的促進作用——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為例[D].蘇州大學,2014.

[5]郭莽西.一篇文章的構成——民國文人寫作十講[C].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79,81.

猜你喜歡
古典詩詞作文教學
古典詩詞在廣告文案寫作中的運用探討
趣從詩中來
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快樂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