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想品德課程的留守兒童教育研究

2019-07-10 01:29楊慶先
活力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育對策課程教學留守兒童

楊慶先

[摘要]思想品德課程肩負著學生德育教育的責任,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課程主渠道作用,落實課程的德育目標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途徑。本文堅持“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和“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的原則,就如何實現思想品德課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引導,具體歸納總結了五項實踐活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引言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和關愛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在學校,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作為一門為小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必修課程,擔負著至關重要的責任?!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边@樣,從思想品德課程的角度出發來分析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探索教育的對策建議,就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教育問題及原因分析

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遺留的一大社會問題,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很多農村家長為了生計背井離鄉,選擇外出務工或創業,把孩子留在爺爺奶奶身邊或是親戚代看管,這一群體的孩子我們通常稱之為留守兒童。由于留守兒童生活成長的環境特殊性,造成了他們與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樣的性格,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習慣普遍較差

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往往是比較差的,有些家庭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管束,任由孩子隨性發展;有些是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習慣培養。導致孩子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比較差。

(二)心理比較脆弱

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他們沒有深刻感受到家人之間的關愛,從而使自己的心理需求又長期得不到滿足,淤積的情緒得不到適時的排解。加上環境造成的自卑心理,導致行為拘謹易發怒,這是心理脆弱的主要表現。

(三)人際交往敏感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在孤獨和壓抑的環境里成長,狹隘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們缺乏良好的人際交往體驗,有的孩子對他人還有抵觸情緒甚至敵視情緒。在生活交往中有較強的自卑心理,習慣于對他人的猜疑,人際交往中不能和諧共處。

(四)法紀觀念淡薄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無人管教約束,這樣的生活導致學生自我意識膨脹,做事無規矩無底線;有的學生在缺乏家庭管教的環境下結交了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沾染了一些壞毛病;有的學習極差,不受教師管教。在受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留守兒童身上集中出現了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的行為。

(五)集體觀念缺乏

留守兒童沒有良好家庭氛圍的熏陶和感染,也沒有較好的親子關系體驗,做事情很少顧及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的。這就導致他們在班集體中也習慣性地以我為中心,而不去顧忌同學和集體利益。不能真正融入班集體,不愿意參加集體的活動,有的甚至被邊緣化。

二、基于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對策及建議

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程資源和優勢,做好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引導。思想品德課就應通過系列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品德和心理,彌補家庭教育的短板。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了“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和“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兩條原則,探索開展了五項實踐活動,實現了對留守兒童教育和引導的目的。

(一)認識自我活動

這是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己、積極接納自己,逐步養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評價自己,給自己畫像。在此基礎上,同學、老師幫助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幫助,讓他們敞開心扉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二)行為后果體驗活動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隨意施加某種行為,比如打架斗毆,然后讓學生分析行為帶來的影響和應該承擔的后果。通過分析,讓學生懂得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后果,要學會換位思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明辨是非,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以案說法活動

在此項活動中,我選擇典型案例,讓學生列舉其中的不良行為及其表現,分析這些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的危害,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意義。從而掌握一些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懂得自我保護,并能夠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

(四)親子交流活動

留守兒童的親子交流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可以選擇書信和電話這兩種方式。同時,讓學生利用假期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完成接觸性體驗活動??傮w上是每周一次10分鐘以上的通話,每月一封1000字左右的書信,每年3次左右的肢體接觸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增加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體驗父母的辛苦,體會父母的愛,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五)我為集體活動

有意安排并努力引導留守兒童為集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班級做貢獻,努力融入集體生活。在這個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與人合作的能力,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結語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以“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人的公民”為核心,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立足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思想現狀,精心設計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實現剖析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最終實現成就自我的目標。更重要的是,這種融入課程的,沒有標簽化的活動,能夠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教育效果還是長效的,對孩子一生都是有用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Z],2017(08).

[2]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

[3]?;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淺探[J].學周刊,2014(02).

猜你喜歡
教育對策課程教學留守兒童
幼兒告狀行為狀況及其對策
淺析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成因與教育對策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狀況及教育對策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