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賁門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并支氣管肺癌: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

2019-07-26 01:22王世垚王亞運鄭鵬飛程志斌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19年3期
關鍵詞:賁門淋巴瘤胃腸道

王世垚,胡 歡,王亞運,張 勇,鄭鵬飛,程志斌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通外科,甘肅 蘭州 730000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亞型,為彌漫性增生的腫瘤性大B淋巴樣細胞[1]。原發性胃腸道淋巴瘤是最常見的結外淋巴瘤,胃、小腸和結腸較常見,食管受累是罕見的[2]。本病例合并有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極易誤診為胃惡性腫瘤肺轉移,目前尚未有食管賁門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并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報道。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54歲,因“劍突下隱痛1月余,加重伴進食后哽咽不適2周”入院。其病史特點如下: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無明顯誘因出現劍突下隱痛,伴納差、反酸、呃逆,無惡心、嘔吐,無嘔血、黑便,無腹脹、腹瀉等,未予重視,未行特殊治療。于2周前自覺上述癥狀加重,進軟食后出現哽咽不適,尚可流質飲食,遂就診于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示:賁門Ca,為求診治,遂就診于我院,我科以“賁門惡性腫瘤”收住入院?;颊?月體質量下降約5 kg,既往持續性干咳半年,長期吸煙史30余年,1包/d。查體:腹平軟,未見腸型及蠕動波,上腹部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Murphy征陰性,肝脾肋下未觸及。肺部聽診右下肺呼吸音減弱。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正常,大便潛血+,白蛋白 28.1 g/L,癌胚抗原(CEA)6.22 ng/mL,CA125 42.71 U/mL,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13.14 ng/mL,CY211 3.19 ng/mL,甲胚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梅毒螺旋體(TP)均為陰性。影像學檢查:腹部超聲提示膽囊多發結石,最大1.1 cm;胸腹部CT報告:右肺下葉病灶并周圍阻塞性炎癥,考慮轉移灶;右側第9肋骨局部皮質增厚,建議骨掃描;賁門Ca,累及食管,T3N1M1(圖1A)。胃鏡見距門齒約40 cm至賁門可見環周潰瘍浸潤性病變,侵及食管,底覆污苔,至管腔狹窄,齒狀線無法暴露,考慮為賁門Ca侵及食管(圖1B)。上消化道鋇餐見食管下段粘膜紊亂、中斷,累計長度距賁門約6 cm,考慮為賁門Ca,并侵犯食管下段。支氣管鏡見右肺下葉外后基底支被菜花樣新生物幾乎完全阻塞,新生物表面被覆壞死物質,凹凸不平,滲血明顯,活檢質脆易出血,考慮支氣管肺癌(圖1C)。骨掃描未見明顯異常。胃鏡活檢病理見鱗狀上皮下及黏膜肌層彌漫排列的異型細胞,胞漿透明,核漿比大、異型深染,考慮:食管下段非霍奇金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非生發中心樣亞型。免疫組化:瘤細胞示CD20+,CD19α+,CD43部分+,CD3-,cl-2-,CD30-,CD5-,CD10-,Bcl-6-,Mum-1-,C-erB-2-,Syn-,CK8/18-,MYC<5%+,Ki-67陽性細胞數60%(圖2A、B)。支氣管鏡活檢病理見粘膜被覆鱗狀上皮異型增生,異型細胞呈條索狀、巢團狀向纖維間質內浸潤性生長,細胞胞界不清,胞核增大,異型、深染,核分裂象易見,考慮:右肺下葉外后基底支鱗狀細胞癌。免疫組化:癌細胞示P63(+),CK5/6(+),TTF-1(-),K7(-),yn(-),apsinA(-),i-67陽性細胞數1%(圖2C、D)。根據患者病史、體征及輔助檢查,診斷為:(1)食管賁門連接處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根據Musshoff分期[3],該病例為II1期);(2)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根據國際肺癌研究學會公布的第八版肺癌TNM分期[4]以及與臨床分期的關系,該病例為IIa期);(3)膽囊多發結石。該病例中,已行R-CHOP方案化療2周期(C13呼吸試驗提示HP感染,輔抗HP治療),患者拒絕立刻行肺癌根治性切除術,遂針對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同時給予NP方案化療2周期,2月來患者一般狀況可,近期擬行肺癌根治性切除術[5](解剖性肺切除+系統性肺門和縱膈淋巴結清除),術后擬繼續行NP方案+R-CHOP方案化療4~6周期[6]。

圖1 影像檢查結果

圖2 病理圖

2 討論

胃腸道淋巴瘤占結外淋巴瘤的5%~20%[7],只占消化道惡性腫瘤的1%~4%[8],原發性食管淋巴瘤占胃腸道淋巴瘤的1%[9],英文文獻報道的病例不超過30例[10],最早報道的原發性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在1979年[11],至今關于原發性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只有少量病例報道,尚未有食管賁門淋巴瘤合并支氣管肺癌的病例報道。原發性消化道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危險因素是免疫抑制,如HIV感染[12],該病例傳染病檢查卻均為陰性,而免疫功能正常的食管淋巴瘤極為罕見,國內外鮮有報道。原發性食管淋巴瘤的影像學特點表現為潰瘍、狹窄、息肉樣腫塊,瘤樣擴張和惡性食管氣管瘺(TEF)等,是非特異性的[13],本病例為潰瘍、狹窄型。TEF是食管淋巴瘤的嚴重并發癥,可致嚴重呼吸道感染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認為大多數惡性食管氣管瘺和食管癌合并肺癌有關[14]。食管淋巴瘤致食管氣管瘺目前國內外僅有數例報道[9],且不合并有原發性肺癌。該患者食管淋巴瘤合并支氣管肺癌,屬于TEF高危人群。TEF預后極差,故因盡早治療原發病,預防其發生。

消化道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無特異性表現,位于食管部位的淋巴瘤主要以哽咽癥狀為主,易與食管鱗狀細胞癌相混淆。胃腸道淋巴瘤癥狀與腺癌相似,總體發病率偏低,臨床特點不典型,診斷率不高,較易誤診,本病例誤診為賁門癌致肺轉移。研究顯示:不同發病部位的胃腸道淋巴瘤在男女構成、發病年齡、根治性手術實施率、臨床分期、腫瘤來源方面無明顯差異[15]。胃腸道淋巴瘤的診斷主要依靠其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6],癥狀通常為胃腸道一般癥狀,如腹痛、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食欲減退、梗阻、出血及體質量減輕等,體征主要有貧血、腹部包塊等,但常出現在病情較晚期且沒有特異性。輔助檢查如腹部平片、CT及消化道內鏡檢查等往往無明顯特異性表現,極易造成術前誤診、漏診。病理活檢及免疫組化是術前確診的常見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內鏡超聲由于能夠準確地描述病變的結構異常和浸潤深度,因此在淋巴瘤的評估和術前分期中獲得了臨床應用。內鏡超聲的外觀沒有病征,表現為低回聲或無回聲改變[16]。因胃腸道淋巴瘤的治療方案與其他類型消化道腫瘤明顯不同,故對懷疑胃腸道淋巴瘤的患者極有必要術前行病理活檢+免疫組化,提高術前診斷率。對肺門部占位性病變,可行支氣管鏡+病理活檢以證實其病理性質。目前關于消化道淋巴瘤的分級和分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1993年在瑞士盧加諾召開的一個國際研討會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盧加諾分期[17],但這個分期并沒有被廣泛接受。后來Musshoff分期[3]較多用于臨床,具體分期如下:I期腫瘤局限于胃腸道在橫隔一側,無淋巴結轉移,I1期病變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層,I2期病變累及肌層、漿膜及漿膜下層。II期腫瘤從病變部位侵及腹腔、淋巴結,II1期引流區淋巴結轉移(胃旁淋巴結),II2期遠處淋巴結轉移(腸系膜、腹主動脈旁、腔靜脈旁或腹股溝等膈下淋巴結),IIE病變穿透漿膜層累及鄰近器官或組織。III期病變累及胃及縱膈兩側淋巴結。IV期腫瘤巨大,伴有或者不伴有淋巴結轉移和彌漫性非胃腸道器官或組織累及。

近年來同一機體同時或先后發生不同腫瘤的報道越來越多。單一發生的胃底胃體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和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較為常見,發生于食管賁門部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偶有報道,但是食管賁門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并原發性肺癌尚無相關報道。同一機體發生不同腫瘤其機制可能為:(1)引起腫瘤發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同時作用于機體多個組織器官,引起不同組織器官同時或先后發生腫瘤;(2)在原發腫瘤基礎上,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故易并發其他腫瘤[18]。若臨床上用單種腫瘤不能完全解釋其臨床表現時,應注意同時發生多個腫瘤的可能性。該病例中,患者有哽咽不適癥狀,既往半年干咳史,長期吸煙史,影像學檢查提示賁門食管惡性腫瘤、肺部占位性病變,為了鑒別是否為轉移性肺癌,我們做了食管和肺的組織活檢及免疫組化,確診該病例為食管賁門部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并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對于消化道淋巴瘤的治療,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目前在治療方面,趨向于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19]。大量文獻表明,胃腸道粘膜相關淋巴瘤(MALT)的發生與HP感染有關,對于HP陽性的早期胃腸道淋巴瘤,根除HP為公認的一線治療方案,根除HP后60%~100%的患者可以達到長期緩解[20]。與MALT淋巴瘤相似,最近的研究證明局限期DLBCL采取抗HP感染治療后可緩解[21-23],因此抗原檢查對胃腸道淋巴瘤患者是必要的。研究認為現在或以前有存在HP感染證據的,除化療外還需行抗生素治療。研究顯示,CHOP方案聯合放療對于消化道淋巴瘤療效顯著[22,24],宜作為首選。近年來研究顯示,隨著靶向治療藥物利妥昔單抗的出現,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4-26]。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消化道淋巴瘤的CR率明顯提高。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7],R-CHOP方案化療10年OS為91%~96%,優于手術+放療的局部方案,其10年OS為53%~54%,化療+手術OS為91%。有文獻報道R-CHOP組5年OS為100%,而CHOP方案組5年OS為63%。原發胃腸道淋巴瘤是一類病理類型復雜的疾病,主要是MALT和DLBCL,前者早期以抗HP治療和局部放療為主,后者則以全身化療為主,手術在兩者的治療中地位已經下降,不常作為首選。但各種治療措施所處的地位尚有爭議,沒有明確的指南,仍需大量前瞻性研究以優化消化道淋巴瘤的治療。關于胃腸道淋巴瘤的預后,有研究顯示[28],年齡、性別、B癥狀、發病部位、ECOG評分及手術均與生存期無關,分期、LDH、IPI評分、細胞表型及病理類型與總生存期密切相關。

總之,本病例根據病史、體征及影像學檢查易誤診為賁門癌侵及食管,肺繼發惡性腫瘤。類似患者術前有必要完善病理+免疫組化檢查,以明確診斷,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盡可能延緩患者的生命。

猜你喜歡
賁門淋巴瘤胃腸道
體外仿生胃腸道模型的開發與應用
HIV相關淋巴瘤診治進展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腹腔鏡下賁門肌層切開術及Dor胃底折疊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臨床分析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食管、賁門類癌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現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術后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對Ⅲ期賁門腺癌預后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