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工作方法探析

2019-08-21 03:09江寅昌梅亞松
商情 2019年34期
關鍵詞:對策分析特點互聯網

江寅昌 梅亞松

【摘要】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高校輿情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做好高校輿情應對工作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與焦點。本文通過剖析高校輿情的特點,探究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而提出應對高校網絡輿情的工作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網絡輿情 特點 問題 對策分析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多種傳統大眾傳播媒體之后出現的最先進的"第四媒體"?;ヂ摼W的普及率在我國已經達到60%以上,大學生群體正成為互聯網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發表對熱點問題的看法以及反映困難、表達不滿的重要渠道和平臺。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干預機制,提高高校對突發事件輿情的應對能力,對維護高校校園的和諧與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一)利益沖突

高校網絡輿情的出現,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高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利益產生沖突,往往是因為某一件事或某一個決定觸及到了高校學生的切身利益,從而導致矛盾發生。自認為利益受損或身處弱勢的一方通過網絡的途徑去反映、揭露、或吐槽,希望借由網絡來發泄自身不滿情緒、博得大眾關注、改變事件走向。

(二)情緒化與非理性表達

有學者認為,輿論的質量關鍵在于理性程度。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高校網絡輿情。當發生高校網絡輿情事件,大學生群體發表觀點、表達意見與看法的理性程度對于整個輿情的發展走向影響尤為重要。高校一旦發生網絡輿情事件,大學生群體易沖動、不成熟的性格特點導致他們很難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發表觀點與看法,他們更多的是采取一些非理性、極端化、情緒化的表達,利用網絡這種虛擬的排解渠道來宣泄自身的某些負面不良情緒,無法做到合法、理性、客觀有序的表達。

(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深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信息發布是單向且經過嚴格審核的,易于管理和掌控。但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依靠手機、電腦等終端平臺,每一個網民都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意通過微信、微博、飛信、QQ、論壇、貼吧等網絡平臺接收、發布、跟帖、轉發信息,導致信息的發布量極大,難以監管。一旦發生輿情事件,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短時間內就會形成輿論熱點。高校一旦發生輿情事件,學生群體由于思想、心理不夠成熟且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更容易受到輿情負面情緒影響。網絡輿情的不斷蔓延、發酵,對高校正常的教學管理、學習、工作及生活秩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高校的形象、聲譽等產生不良影響。

二、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責任主體不明確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于網絡輿情工作還未能足夠重視,許多高校中,都沒有建立專門的領導機構來負責輿情監管與引導工作,一般都是將輿情應對工作交由學生處和校團委等部門負責,具體由各系部專職輔導員來落實。而新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管理工作則主要由學校網絡信息管理部門負責,各部門之間沒有建立聯動機制,缺乏信息共享與互動平臺。然而現今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復雜化趨勢明顯,涉及到的部門較多,但是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籌管理協調學生工作與網絡新媒體技術監管、宣傳工作,造成高校網絡輿情工作責任主體不明確。

(二)被動性與滯后性

由于缺乏大數據的監管與預測,導致高校網絡輿情的發生存在難以預料性,高校輿情工作顯得極為被動和滯后?,F今高校一般都是運用搜索軟件篩選敏感詞、關鍵詞等方法來輔助輿情監測預警工作,對于網絡的整體輿論傾向、發展態勢以及網民的心理現狀分析仍需要專業人員來采集、甄別和剖析。但目前的現狀是高校輿情工作只能是在輿情發生且具有一定影響之后才能介入和干預。在這一過程中,高??赡芤呀涘e失了某些重要信息或失去了應對負面輿論的最佳時期,輿情應對工作的被動性與滯后性影響尤為突出。

三、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對策分析

(一)建立輿情監管系統

建立科學、合理的輿情監管系統是避免高校網絡輿情發生、蔓延最有效、最實用的防控辦法。高校應當建立實時網絡輿情監管系統,密切關注學生群體在微信、微博、QQ、論壇以及各大門戶網站上發表的言論、觀點和看法。高??刹捎脤嵜乒芾磙k法,通過校園網絡使用登入備案的客戶端實名認證和校內論壇實名注冊,保留學生的上網聊天記錄,實現網絡實時管理。同時,還應加大對網絡監控技術建設的投入比例,購置先進的網絡輿情監控設備,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協同管理,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監管輿情,并快速有效應對。

(二)完善網絡輿情引導干預機制

配備一支思想道德素質高、綜合業務能力強的專業隊伍負責應對網絡輿情工作,為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干預機制提供保障。這支專業隊伍可選取高校優秀教師、有經驗的專職輔導員以及社團或班級優秀學生干部組成,對輿論熱點進行有效指引,對不良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和開解,避免負面情緒蔓延、擴大;同時建立自己的權威發布平臺,第一時間主動辟謠、表明態度、澄清事實,避免輿情的繼續傳播和負面信息的蔓延、擴大化,及時有效處理輿情事件。

(三)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自律意識

高校要做好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最根本的落腳點在于抓好大學生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黨建、團建工作、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網絡安全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以及文明上網等能力。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更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新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和挑戰。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尤為重要,它不僅關系到高校校園的和諧與穩定,更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發展與未來,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應對工作機制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7-20.

[2]王懷民.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N].中國教育報,2009:9.

作者簡介:江寅昌(1986.11-),男,安徽壽縣人,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助教,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此文為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校級課題《基于智慧校園大數據平臺創新高職院校特色育人體系》成果(課題編號:201914SKB040)。

猜你喜歡
對策分析特點互聯網
重大疾病保險的產品定價和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對策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