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及其意義

2019-08-21 12:00陳國敏
戲劇之家 2019年24期
關鍵詞:自然主義盧梭

陳國敏

【摘 要】盧梭順應、回歸自然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與價值。本文分析了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產生的背景與基礎,剖析了其自然主義教育的基本倫理內涵,并從中總結其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的意義。

【關鍵詞】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

中圖分類號:G40-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4-0164-02

盧梭是法國18世紀聞名的哲學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倫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小說《愛彌爾》中,這是在西方教育歷史上首次提出新的系統的教育觀。盧梭主張,符合兒童身心的教育是真正符合人的教育,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是讓兒童成為與自然一體的人。

一、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的產生

(一)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的背景

18世紀的法國千瘡百孔,生活在底層的人民苦不堪言。天主教會為了防止人民覺醒,在思想方面對人民進行嚴厲的控制。當時的社會上關于自然的學說十分風靡,如關于道德宗教就提出了自然道德學說,并且進一步提出自然人,這些關于自然的理論構成自然的內涵。同時也為教育理論和自然教育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基礎。在很多主張自然教育的理論中,盧梭所提倡的是絕對的個性自由,倡導解放人的天性,宣揚以人為中心,主張從人的情感出發,實行自然教育?!白匀唤逃本褪侨说纳硇淖杂砂l展的教育,“返回自然”即回歸到人類原本的生活,返回到人的自然本性。

(二)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的基礎

盧梭關于教育的思想源于其哲學思想,他的自然主義哲學觀致使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產生。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是有上帝給予的自由,所以教育也應該是按照人的天性,依據自然進行的。利用良知來防止被利益和欲望誘惑,使用理性來控制人的自由,進而促進善良。人類生性善良,但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產生,私有制出現,于是就破壞了人本性的善良,貪心、狡詐使得人們陷入社會的羈絆之中。通過教育的培養使得人自愛,并且能夠把自己的善、道德傳遞給別人,形成他愛。在社會中,人應該是自由、善良、有道德的;在理想的社會中,道德應該是人們所共同認同的。

二、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的內涵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是以自然教育為基礎創立的,他提倡順應自然,尊重與發展兒童天性。針對兒童的道德教育提出應分階段開展教育。

(一)順應自然——幼兒期教育的倫理要求

《愛彌兒》中將嬰兒從出生到兩歲的這段時間稱為“生命的第一個時期”。認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觸及的是自然給予的感覺,后來理性思想的產生是通過接觸自然,形成感覺經驗不斷積累而成的。孩子出生的時候,自然就已經給了孩子完好的教育,即“它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磨礪孩子的性情,教他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煩惱和痛苦?!币虼?,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的教育當是朝著自然安排的方向。每個孩子剛剛出生就具備學習的本事,比如用看、聽、摸在活動中發展各種感官,為積累經驗做準備。在這一時期為孩子發展語言的重要時期,不應急于讓孩子說話,在感官慢慢發展的過程中,讓孩子聽能聽懂的話,逐漸說可以說出的話。通??奁沁@個時期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武器,應該避免孩子常用這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需要,形成不好的習慣。

(二)服從自然——兒童期教育的倫理導向

幼兒期的結束就是兒童的來臨,幼兒期教育是兒童期教育的根基?!稅蹚泝骸分姓f到“人生中最危險的時期是從出生到十二歲,即童年期?!边@個時期的孩子處于成人中,往往會被當成大人來看,實際上還是個孩子。在此階段,應該要保護和關心孩子善良的本性,培養體力和發展其他方面的感官,不能讓復雜的社會環境擾亂了孩子的心智,使他們平安、快樂地度過這個人生中最危險的時期。同現實來說,自然總是會給孩子一種天生的感覺,去引導孩子,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孩子利用自己伶俐的感應,去做自己看到、摸到、聽到的事情,于是產生影響。

(三)理性啟蒙——少年期教育的倫理特征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少年時期才能處于理性啟蒙的階段,因此盧梭把理性啟蒙的階段單獨拎出,作為培養人的一個獨立時期。在少年時期孩子將生命中多余的能量放到將來脆弱的成人時期,為將來的成人時期做一個準備?!稅蹚泝骸分杏终f到“愛彌兒是不會把自己的東西放在別人可能偷走的箱子里或者放在不屬于他自己的倉房里,為了要真正占有他所取得的東西,就要把他們放在他手里或者頭腦里,放在他自己的身體里”,這說明在少年期的愛彌兒已經不再依靠單純的消極教育,到了理性的覺醒。伴隨著自然的發展,這個階段可以開始理性的教育。

(四)道德教育——青年期教育的倫理重心

盧梭主張,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在青春期才開始。在《愛彌兒》中認為幼兒期、兒童期、青年期三個階段接受的教育應該是自然的教育,老師在此階段的教育是一種消極的教育。按照孩子成長的過程,應在孩子的理性產生以后開始老師的教育,為成為自然人做好教育準備。進入青年期的孩子,他們處于人生的過渡時期,身心產生巨大的變化、情緒時常不穩定。在這個由兒童轉向成人的過程中,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孩子對于異性的愛慕開始增長,在盧梭看來這不可以采取制止的辦法,只能暫緩它的發生,遷移他的焦點,讓孩子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去查看和思考他周圍的人。應該對此時青年高漲的情感加以應用,去培養他們愛,教導他們什么是愛,什么是愛他人,使得青年人心中擁有博愛、憐憫。

(五)回歸自然——自然主義教育的倫理歸宿

盧梭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而教育就是以培養自由的人為最根本的目的。這就說明教育應該是順應人的本性,開展教育應當是能夠與人的身心成長的一致,教育的目標是使人成為自然的人?;貧w自然不是追求智力方面的發展,也不是讓身心處于虛弱的地步中。愛彌兒因為自由成長在自然的環境中,他知道在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中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因此他不會在成人后將自己陷入社會的迷惘之中。盡管生活中會經歷磨難與困苦,但是愛彌兒都會更加篤定地堅持自己,變成一個內心充足的人。在歷經人生的悲歡聚散后,愛彌兒明白了愛情、家庭、社會關系都是欲望,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最終回歸到自然的狀態。

三、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倫理思想的意義

盧梭提出分階段教育是以兒童身心發展差異為基礎,是教育領域中第一次將人納入考慮的教育。打破了封建教育的傳統模式,將教育的中心與重心放在兒童身上,這點與我國現實行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希冀兒童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內容。從盧梭在《愛彌兒》中階段的劃分來看是具有主觀性的,對于兒童的教育應該在每個階段都有知識、道德、體育的教育,而不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階段。正確的教育應該是將各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能夠做到有序發展。

盧梭培養自然人的終極教育目的,突破了傳統宗教神學教育。提出“自愛”“他愛”為資本主義奠定道德基礎,提出培養具有自由精神的公民,對當時的社會具有巨大的沖擊,產生啟蒙和進步意義。但是盧梭的思想是完全與社會脫節,未將教育中融入社會因素,使之成為一種空想的教育思想。教育應當是促使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的,新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應該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教育的開展應該是在社會的環境中。

參考文獻:

[1]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董中蘭.淺析倫理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J].神州,2018(22).

[4]陳崇天.荀子性惡論及其對矯正校園欺凌行為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8(19).

[5]徐聲慧.盧梭教育倫理思想淺析[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6(2):35.

[6]曹順仙,陳崇天.以“負責任創新”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創新發展[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

[7]胡華強,王國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承載力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8]劉海龍.鄰避沖突的生成與化解:環境正義的視角[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猜你喜歡
自然主義盧梭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從《愛彌兒》中探尋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由思想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在關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