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控實務分析

2019-08-26 06:52郭爽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指控銀行業金融機構

郭爽

近年來,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案件大幅上升,侵權主體涉及行業廣,侵權人因侵權承擔的損失大。目前,因知識產權認定標準較寬松、囊括的權利類別較多、法律關于侵權行為的規定較粗獷、法院關于侵權標準的判定較嚴格,加上侵權人大多對知識產權不了解,非主觀惡意的被動侵權事件時有發生,部分權利人反而以此為商機,惡意要挾侵權人高價賠償或與其開展合作業務,給被動侵權人造成不良影響。筆者結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實務經驗,簡要分析了金融機構常見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風險防控建議。

一、知識產權基礎認識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是一種無形產權,是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權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等,即為精神權利。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后,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

從法律上講,知識產權具有三種最明顯的法律特征。一是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法律另有強制性規定的除外。二是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有效期屆滿未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權利續展的,喪失法律強制保護力。三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健全。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管理不到位,對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缺乏整體規劃,未將知識產權保護與自身發展戰略有機結合,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行長遠謀劃,未形成系統性、綜合性和規范性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二是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金融機構未充分認識到做好知識產權管理對推進自身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未設置獨立歸口部門和人員開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未專門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產權處于無人問津的真空地帶。

三是知識產權風險意識有待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的被指控侵權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大多數是一線業務人員缺乏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了解,在開展業務過程中未能前瞻性識別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從而出現被他人指控侵權等被動侵權現象。

三、銀行業金融機構常見知識產權風險

銀行業金融機構常見知識產權風險主要包括自身知識產權被他人侵犯以及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兩大類。

(1)自身知識產權被他人侵犯的風險。一是自身品牌名稱被社會不良小貸公司等機構打擦邊球引發的風險,包括不良小貸公司借銀行社會影響力進行宣傳或實施不法行為對銀行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等;二是銀行金融產品商標設計被第三方搶先注冊引發的風險;三是未對委托第三方開發或提交的服務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進行約定引發的風險。

(2)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風險。一是對外宣傳過程中字體、圖片使用不當引發的侵權風險。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懸掛、張貼、印發的各類業務宣傳廣告或微博、官網、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宣傳平臺對外發布文章、信息中,使用的圖片或字體未取得權利人合法有效授權從而被權利人指控侵權或提起訴訟;二是信息科技等系統開發、產品采購或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侵權風險。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采購或使用相關產品時,因產品知識產權不屬于供應方,且供應方未獲得合法有效轉讓或授權,導致自身被第三方權利人指控侵權或提起訴訟三是金融產品、業務宣傳資料等外觀和內容設計上存在的侵權風險。包括部分產品外觀設計擅自使用或改動他人繪畫、攝影等作品,被權利人指控侵權或提起訴訟。

四、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控建議

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存在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以及保護力度不夠、知識產權管理機制不健全、相關人員尤其是一線業務人員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意識淡薄等問題。為有針對性地做好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健全知識管理體系,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尤其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侵權風險高發領域,明確管理標準和要求,定期組織開展工作檢查和風險排查,及時填補管理空缺、堵塞管理漏洞。

(2)加強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和培訓。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主動進行《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學習,定期開展法律風險防控等專題培訓,了解掌握銀行業金融機構常見知識產權風險點,準確界定侵權標準,提升知識產權風險識別能力,避免被動侵權行為發生。

(3)加強自身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政策上、實踐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高到企業市場競爭、轉型升級、穩健發展的戰略高度,通過合法程序及時進行技術專利、商標注冊等,充分借助法律權威增強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力度。

(4)規范第三方業務合作管理。對于委托第三方主體運營管理相關宣傳平臺或采購產品的,應簽署書面合作協議,明確受托方或供貨人所提供的字體、圖片、文章、產品等出現被他人指控侵權等知識產權風險時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從而降低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風險及損失。

猜你喜歡
指控銀行業金融機構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地導防空指控系統ZK-K20引關注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美國指控匯率操縱的歷史、啟示與應對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伊朗被指控研發核彈頭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