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改革分析

2019-09-03 03:25馬榮陸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改革

馬榮陸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逐漸普及到人們生活中,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相應挑戰。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互聯網”技術的必要性、“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提出解決策略,以期為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建議。[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0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3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思政教育是我國高校培育學生立德樹人的重要課程。伴隨互聯網的普及,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創新提供了新途徑,同時也帶來一定問題和挑戰。當前,我國多數高校對思政教學進行革新,將互聯網滲透到高校思政教學中,豐富大學生在思政教育課堂中的體驗、拓寬大學生的學習路徑、優化思政課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思政主動性、積極性,進而強化高校思政教學成果。在這過程中,傳統思政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呈現出來。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互聯網”技術的必要性

(一)豐富大學生的思政教學體驗

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想、品格以及文化素養的重要階段。高效思政課堂是培育學生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的主要途徑,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教師以及思政教學內容是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教學手段為思政教學提供新媒介,高校思政教學環境也隨之改變。首先,手機不僅僅是學生交友和玩游戲的工具,還是為高校教學提供便利的工具。教師可以在思政教學課堂中,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學生掃描二維碼與多媒體進行連接,學生可以通過公眾號將自身的問題提出,投到屏幕中,教師根據彈幕和學生互動,解答學生問題的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政教學中,增加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加強高校思政教學質量。進而通過互聯網技術,豐富學生在思政教育課堂中的體驗,調動大學生學習是思政的積極性。

(二)拓寬大學生學習思政途徑

隨著互聯網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生活中,信息技術為高校思政教學供給了充足的教學資源,其中包含網絡課堂、教學課件等。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興趣以及學習需求,選擇核實的教學資源,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進行思政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還能使學生學習思政課堂以外的知識。另一方面,互聯網的進步,高校學生學習思政的方式也逐漸改變,學生通過移動設備,不僅對思政教學資源的掌握量增加,還加強了學生與同學間的互動式學習,在談論中提出問題,并且合作解決思政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改變了傳統的被動性學習,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思政的思想意識。

(三)優化思政課師生關系

傳統思政教學中,高校教師在思政課堂上往往具有權威性,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學課堂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主要途徑。伴隨網絡信息的進步,微信、QQ、公眾號、新浪微博以及百度貼吧等自媒體平臺也隨之出現,為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溝通提供了新路徑。目前,多數大學生喜歡在網絡平臺中分享自身的生活趣事以及領悟和收獲,教師可以及時了解、關注學生的現狀,與學生平等交流,為學生解答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學習和勝過。進而優化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與教師的親密度,加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以及尊重,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思政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高校思政教學成果。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與社會脫節

在“互聯網”環境中,高校應落實“互聯網”與思政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目前,多數高校仍運用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講解分析進行思政教學。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在課堂中是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思政知識,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發散思維受到限制,而高校思政教學帶有一定程度的說教性,多數大學生對思政教學存在一定“厭學”心理,導致高校思政教學成果相對較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多數學生認識到網絡平臺可以改善高校思政課堂中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而相較傳統教育形式,與學生預計的教學課堂存在一定落差,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興趣逐漸下降。就目前互聯網的發展來看,傳統的思政教育形式,已經逐漸與社會發展脫節。

(二)教師在思政教學中權威性受到挑戰

近幾年,部分高校已經逐漸開設思政教學平臺,改善學生學習思政的傳統方法。同時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學生在學習思政時可以通過電子設備收集自身學習需要的資料。這種現狀導致高校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學生認為教師隊自身學習思政地位不重要,自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找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還可以擺脫課堂的束縛。并且,互聯網中包含的知識不僅豐富,仍具科學性,教師掌握的知識相對網絡資源較少,導致學生產生求助教師不如求教網絡平臺。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與學校是學生學習思政的唯一途徑,在教育中具備權威性。然而伴隨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學生學習方式增多,忽視高校教育課堂教育,對學生深入理解思政教學思想具有不利影響。

(三)“互聯網”信息碎片化為高校思政教學帶來挑戰

互聯網的基本特征在于其信息的開放性以及獲取信息的便利性,任何人都可以將自身的觀點和思想通過互聯網被大家熟知,在網絡中快速傳播。由于目前網絡監管在技術上仍存在不足,在網絡相關法律上還需完善。因此,要想全面落實網絡監管存在一定挑戰,這種現狀導致自網絡平臺中,存在部分消極信息,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對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以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反向影響。而部分高校沒有對信息碎片化中存在的優秀教學資源進行收集,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思政教學的成果。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革新策略

(一)革新高校思政傳統教學模式

當前教育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成為影響學生學習趣味性以及高校思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校應隨著互聯網普及,將互聯網技術加入到思政教學匯總,充分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首先,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學生傳授知識的進程,還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加強學生知識消化能力,才能進一步完成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高校應在思政教學中,正確樹立教師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思想。其次,革新傳統教學形式。伴隨互聯網的發展,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逐漸顯現,高校應革新教師在思政教育中的教學形式,落實互聯網的應用。高??梢蚤_展翻轉課堂、網絡思政課程等新型教學方式,將其滲透到思政教育中,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

(二)增強教師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指導地位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雖然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便捷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但依據思政學科的特征來說,思政教育相對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學生在通過互聯網平臺自主學習思政知識時,信息質量并不能保證完美。當下現狀,不僅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也具有不利影響。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應通過教學改革,加強思政教學的指導地位。多數高校在長久的思政教學中,采集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經驗,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首先,高校應正確認知教和學校對學生思政教學的權威性,教師在思政課堂中,將思政教學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提升思政教學趣味性。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學優勢,積極收集優質思政教學資源,進而加深學生對教師權威性的認同感。

(三)整合互聯網中高校思政教學資源

在互聯網逐漸發展中,其中的不良信息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校應根據學生現狀,對思政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改善網絡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強化學生對信息的識別能力。首先,高??梢越⑺颊嚓P教學平臺,進一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整合。高??梢酝ㄟ^自身專業的教學平臺,讓思政教師定期在平臺中推送思政相關教學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進行教學資源下載,不僅強化思政教學成果,還能避免學生在自行采集教學資料過程中,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其次,學校應加強學生的信息識別能力。當今,互聯網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學生信息識別能力具有必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思政教學材料與網絡不良信息進行本質上的區別,有效防止學生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體現高校思政教學的意義,進一步加強學生整體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本文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革新有效策略進行探究,通過革新高校思政傳統教學模式、增強教師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指導地位、整合互聯網中高校思政教學資源等方法進行探索,以期促進我國思政教育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韓淼.基于慕課和雨課堂的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7):65-70.

[2]趙春妮,鄧彩霞.基于“互聯網+敘事模式”的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以《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課程教學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2(3):62-64,68.

[3]尤云弟,傅宏梁.基于立方書APP移動微課堂功能的實時交互教學模式的理念挖掘與應用——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3-4.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