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蘇軾對陶淵明的接受

2019-09-10 17:05王妮
雨露風 2019年2期
關鍵詞:接受陶淵明蘇軾

王妮

摘要:陶淵明身上具備了偉大詩人的特質,無論是其人格魅力,還是詩歌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美學價值均被很多人所接受,對其接受入手不僅僅有利于深入剖析陶淵明本身的特質,同時能幫助大眾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而這其中以蘇軾最為典型。他對陶人格的價值與美學的傳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蘇軾對陶淵明的人格及美學的接受,希望為研究陶淵明提供一點借鑒,同時也為后代更好的傳承陶學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陶淵明;接受;蘇軾

提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美詩句很自然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撲面而來的舒朗開闊之情油然而生,而吟詠著歸去來兮的飄逸形象以及他所創造的烏托邦般的桃花源成為很多人精神家園的支柱,他的影響已經滲透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引發眾多學者又J其的關注,有的對陶淵明的田園詩進行了研究,如康艷寧(2015)在《陶淵明田園詩創作成因研究》分析了其典型田園詩代表作,并對其創作的成因進行了探究;有的學者探究了陶淵明詩文中的新自然精神,如白麗潔(2013)在《論陶淵明詩文中的新自然精神》認為陶淵明的詩歌開創性地描述了自然,提煉出了新的精神領悟;有的學者深入挖掘了陶淵明的生命哲學:,如王浦衡(2013)的作品《陶淵明的生命哲學》;有的學者從海外視角對陶淵明進行了研究,如朱雪花(2014)在《海外陶淵明研究的新視角》中從海外學者的視角挖掘了其對于陶淵明的認知和研究;以及在繪畫領域對陶淵明的研究,如袁行霈(2006)在《古代繪畫中的陶淵明》中其在古代繪畫中所描繪的陶淵明形象。從這些研究來看,學術界對于陶淵明的研究十分重視,涉及文學、詩歌、繪畫等諸多領域,但是較少有學者從接受理論來研究陶淵明,僅有莫礪鋒(2012)在《顏延之<陶征士誅并序)在陶淵明接受史上的地位》等少量幾位學者的研究中稍有提及。而陶淵明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詩歌造詣令人涼嘆和折服,同時也深深地影響了一批人。法國文學批評家圣伯夫說

“最偉大的詩人并不是創作得最多的詩人,而是啟發得最多的詩人?!睆倪@個角度來看,陶淵明身上具備了偉大詩人的特質,無論是其人格魅力,還是詩歌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美學價值均被很多人所接受,從91其接受人手不僅僅有利于深入剖析陶淵明本身的特質,同時能幫助大眾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而這其中以蘇軾與朱熹最為典型。二者均對陶人格的價值與美學的傳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二者的接受也存在著一定差異,面對無盡的憂患,他們有著各自的抉擇,用兩種覺悟和解脫方式,實現了對陶公精神與美學的傳承。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蘇軾對陶淵明的人格及美學的接受,希望為研究陶淵明提供一點借鑒,同時也為后代更好地傳承陶學提供一點參考。

一、獨立于濁:人格價值的傳承

接受是指讀者對作者的作品以及精神的傳承,使其發揚光大。陶淵明是蘇軾的精神導師,而蘇軾正是拂去掩蓋在陶淵明身上歷史塵埃的重要推手,讓屬于陶淵明的明珠光彩日益璀璨,他不僅與陶淵明的人格精神相和,而且將陶淵明的詩歌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了二者穿越時空的對話。

“子瞻滴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這是黃庭堅對陶淵明與蘇軾詩歌的評價,顯現出二者在人格精神的契合,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精神上的統一。蘇軾讀懂了陶淵明,進入了陶淵明心靈世界中,他甚至以陶淵明后身自詡,“師淵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清詩。賦《歸來》之清引,我其后身蓋無疑?!毙撵`上的契合,讓二者的行為慢慢出現相和的地方,蘇軾的身上呈現出陶淵明心靈上向往自由的印記。

他傳承了陶淵明獨立于污濁世道的獨立人格。蘇軾一生歷經坎坷,與陶淵明經歷相似,直言敢諫,剛正不阿的他,一再遭遇貶責,甚至因為深陷“烏臺詩案”的迫害而被遠貶惠州。但是他一直不忘初心,追求人格的獨立,身未隱,心卻向往田園,這與陶淵明精神是不謀而合的。陶淵明“少無適俗韻,勝本愛丘山”,在黑暗的現實中仍然向往光明,不為高官而失去自己的人格,盡管世事污濁,政治理想不得實現,但是他性格峻潔,超脫于物質的誘惑,歸隱于自然山水田園之間,灑然出世,盡顯高潔的人格之美。盡管蘇軾畢生并未完全真正地走向幕后,歸隱田園,而在塵世漂浮,東西輾轉,欲乞身而不得,但是現實的不順并未禁錮他的心靈,反而讓他在汲取陶淵明精神的基礎上,進而實現了一種屬于蘇軾的超越,他帶有著北宋士大夫特有的對社會負責的烙印,但是又擁有著獨立于污濁現實之上的人格。以兼容的態度,即積極人世又超然出世,卓然而不隨,不為進退得失所累,盡管他遭遇了不平的傾軋之事,但是他卻仍保持自己精神的獨立。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陶淵明自然本真的寫照,其與自然相親,能順應自然之美,抱樸含真,怡然自得地享受于讀書、喝酒和交友的生活?!皭傆H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盡管世事不順,但是他能夠發現生活的美好,不局限于一事或者一時得失,享受生活的美好。而蘇軾的一生,雖然為官但卻奔波多地,晚年的時候在黃少卜!待罪,甚至在60歲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被發配到了海南荒島。但是在逆境之中,他仍然能夠保持真我,不忘去交友、讀書以及享受親情與愛情,他在深切的思索時世之后,用一種切實的處世態度來生活?!坝酝砉潕煼镀淙f一也”是其發自內心追隨陶淵明的一種真實情感的抒發。

陶淵明選擇了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脫離了身心束縛,在平復內心的矛盾之后,將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宣泄在欣賞山水田園之中,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享受生活,以回歸自然的態度品味人生。他可能沒有像決戰沙場的將辱切腸樣的決意人生,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逐水看花的閑適與回歸真樸的閑淡相互交融滲透,形成了一種新的人生境界。生活方式并不重要,如何正確地生活才是真啼?!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可能是其作為田園詩人心境的最好寫照,而蘇軾很好地繼承了這種精神。蘇軾的經歷豐富而坎坷,但是在逆境和坎坷中他深刻繼承并充分發揚了陶淵明回歸自然的人生志趣,并在笑對人生的紛紛擾擾的基礎上努力去改進和適應生活。他開荒東坡,親自給它取名為“東坡雪堂”,也給自己一個別稱“東坡居士”。他匝炮制了古今馳名的東坡肉,倉目造出“東坡巾”等引領了時代的潮流,讓生活充滿陽光與情趣,“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讓其對于生活的不平與厄運消解在大自然的冶然之中。

二、大巧之樸:美學價值的升華

蘇軾酷愛陶淵明的詩歌,他以詩歌為載體為實現二者精神上的交流提供了平臺,蘇軾對陶淵明的接受形式較多,最引入注目的一種接受方式就是“和陶詩”。蘇軾對于陶淵明作品地追尋起源于自己的內心,不是“擬古”也不是單純的“仿古”,而是在追尋意蘊后的一種幡然而悟的拔高。所以他在陶詩的基礎上,融匯了自己的生活體會與感想,以及自己對于生命的思考等,并在傳承陶詩的基礎上,創造性用貼合的“和陶”形式來展現新的內涵,形式相似,用韻相同。其在自己親自編纂成集并由其弟蘇轍為序而成的《和陶詩》中就收入了109首相關作品,正是蘇軾對陶淵明作品中美學地挖掘讓其更是熠熠生輝。

詩歌內容上融合了陶淵明大巧之樸的特質?!百|而實綺,癯而實腴”是蘇軾對陶淵明作品的評價,蘇軾深受陶淵明的影響。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平實詩歌里所傳達的那種質樸田園之美、情感至淡,絲毫不扭捏做作,就是記錄一位老人,悠然采菊,賞菊,抬頭遠望的動態場景,但就是這一“采”、一“望”就能夠使人感受到那種悠然的生活所帶來的閑適。而蘇軾在創作中將其融會貫通,并對其進行了發揚,受陶淵明這種平淡自然的風格影響,或寫朋友小聚的暢飲“長吟飲酒詩,頗獲一笑適”,或寫自己事必躬親的“桃源信不遠,藜杖可小憩。躬耕任地力,絕學抱天藝”。不僅僅將陶淵明田園詩歌中的淡雅閑適凸顯了出來,而且用字拙樸,貼近生活,使人讀之即懂,毫無晦澀之感,不僅形同,而且神似,使更多的人借助蘇軾這一橋梁,遙望到了陶淵明作品之平淡自適的風格之美。創作形式上仿中有變。蘇軾熟悉陶詩的每一種創作形式,熱愛陶淵明所創作的詩歌。他和陶,不拘泥于陶詩所體現出的基本形式,而是添加他對于陶詩的深刻理解,宋人劉克莊曰:“陶公如天地間之有醴泉慶云,是惟無出,出則為祥瑞,且饒坡公一人和陶可也?!彼?,所以能自如地用自己的形式去再加工和再表現陶淵明的詩歌,他用缺句,如詩歌《和陶與殷晉安別》:

孤生知永棄,末路嗟長勤。

久安儋耳陋,日與雕題親。

海國此奇士,官居我東鄰。

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

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

仍將對床夢,伴我五更春。

暫聚水上萍,忽散風中云。

恐無再見日,笑談來生因。

空吟清詩送,不救歸裝貧。

這是蘇軾和陶詩代表作之一,盡管蘇軾和陶淵明的境況有所差別,送別的對象有所差異,蘇軾送別的是被貶的海南張中,陶淵明送別的殷景仁因升遷而動,二者從詩的內容、基調、情感上面均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從語言結構上來看,二者的師承結構又清晰地呈現在大家面前。與此同時,蘇軾選擇性地缺省了最后兩句“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痹谔赵妱撟餍问缴线M行了創新,仿中有新,動中有變。蘇軾還有對陶的詩歌延伸自創,將《和陶歸園田居》選作六首,而陶淵明《歸園田居》只有五首。蘇軾在對于陶淵明詩歌審美意趣上的相和,融匯了自身的情感,又區別之,或許他是故意以這樣一種超越常規方法來學習陶公的創作形式,這其實也是對陶公詩歌創作美學的再加工、再提煉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陶淵明資料集(上)[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康倩.接受美學及其對典籍翻譯的影響[J].文學教育:中,2015(3):20-21.

[3]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三聯書店,2007.

[4]康艷寧.陶淵明田園詩創作成因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

[5]袁行霈.古代繪畫中的陶淵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5-22.

[6]莫礪鋒.顏延之《陶征士誄并序》在陶淵明接受史上的地位[J].學術月刊,2012(1):109-117.

[7]王浦衡.陶淵明的生命哲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2.

[8]白麗潔.論陶淵明詩文中的新自然精神[D].鄭州大學,2013.

[9]朱雪花.海外陶淵明研究的新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接受陶淵明蘇軾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陶淵明失敗了
蘇軾吟詩赴宴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文學可以定義嗎?
略論劉勰對王粲詩賦的接受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翻譯出版與接受
瑪麗·安·伊萬斯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與接受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