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單元教學項目化學習的實踐研究

2019-09-10 18:22張銳楊潔王燕郭佳
教育·項目學習 2019年2期
關鍵詞:變廢為寶單元設計項目學習

張銳 楊潔 王燕 郭佳

摘 要:通過分析課標中關于美術教學的基本理念,研究美術學科項目化學習模式,總結提煉出落實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辦法——單元模塊化教學設計。美術項目學習是單元設計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學生通過參與分階段項目任務安排、基本實施程序等過程,體驗到了完整的藝術創作過程,充分發揮本學科的育人功能,使學生理解美術學科的意義,同時拓展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提升了美術的表現能力,有效培養了學生的主動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單元設計 項目學習 美術核心素養 變廢為寶

基金項目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課標的‘習得性’項目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FHB170581)

一、設計項目的緣起

1.剖析課標維度分析

本項目源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變廢為寶》一課。本課屬于《美術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探索”領域,要求學生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將“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多維目標融為一體,認識美術與生活、科技、自然之間的關系。本單元是以運用綜合材料進行造型表現的學習活動,通過利用廢棄材料進行平面拼貼與立體組合來完成作品,合理而巧妙地運用不同材料的特質來滿足視覺的美感與藝術感。旨在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感受、體驗、交流、制作嘗試、展覽等活動,形成珍惜物質資源、減少制造垃圾的環保意識。

2.以往本單元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1)作品的制作材料選擇單一,大多集中在廢舊報紙、紙盒、易拉罐、飲料瓶等材料上,學生知識匱乏,觀察角度單一,缺少與生活的聯系。

(2)學習動機弱,缺少持久性,導致材料工具等經常忘記攜帶。

(3)學習目的簡單,缺乏思考,創作時缺少與社會、自然、生活等的聯系。

(4)作品多以模仿制作為主,缺少對創意實踐素養的養成。

3.本項目實施愿景

《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美術學習應“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研究與發現”,最終“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美術學科項目性學習模式的運用,能夠讓學生體驗完整的藝術創作過程,即從一個想法的出現,到經過藝術構思,到創作表達與制作的生成,直至最后作品的呈現與交流。這種完整過程的體驗,能夠讓學生實現知識的整體構建,同時也能使其在藝術構思與創作的過程中關注社會與生活、發揮創意與個性、收獲成就與幸福,有利于課程目標的落實與核心素養的養成[1][2]。

二、項目學習的設計與實施

在上述背景下,設計了本次項目主題——“關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

1.項目的驅動任務及成果形式

驅動任務:校園科技節“廢棄材料創意作品展”。

以我??萍脊澔顒訛槠鯔C,將這場展覽作為本項目的任務進行啟動,既能營造真實的情景,又能激發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吸引廣大師生參觀,能夠增強學生的信心與自豪感。學生將在本次任務的完成中,逐漸達成項目化學習的目標,體驗項目化研究過程的樂趣。

該項目的成果為:廢棄材料創意作品展,包括學生的創意作品及宣傳視頻。

2.項目實施的任務安排

任務1:藝術講壇

各小組按照發放的調查表,調查生活中可見的“廢棄物”有哪些?探討廢棄材料的產生與生產生活有何關系?介紹一件利用廢棄材料制作的藝術品并運用PPT進行交流與分享。

任務2:“關注、思考、創作——廢棄材料創意作品展”

(1)每組收集2 ~ 4種廢棄材料,講述收集途徑,描述材料特性。

(2)繪制草圖、交流創意。

(3)制作完成作品,展示制作過程并交流制作經驗。

(4)完成作品標簽(見下圖)及作品擺放,布置展覽。

任務3:“藝術行動——關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紀錄片(剪輯完成宣傳視頻)。

3.項目學習的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1)啟動項目,發放展覽通知。

(2)解讀通知,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運用廢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的意義。

(3)學生明確任務后自由分組(3 ~ 5人),報回組員名單,領取任務表格和評價標準。

(4)小組討論,小組成員明確分工。按照調查表準備下節課的展示內容。

第二課時:

宣布展示要求和打分標準,每組三分鐘。課代表主持展示交流過程。

(1)各小組PPT展示了解到的廢棄材料,闡述廢棄材料產生的原因。帶領大家欣賞一件大師的美術作品。

(2)各小組完成任務一的打分。

第三課時:

(1)PPT展示小組收集的廢棄材料,并說出收集途徑。

(2)PPT或者實物展臺投影展示小組設計的草圖并描述創意。

(3)簡述初步的制作方法、制作地點,提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交流解決方法。

(4)各組完成打分。

第四課時:

(1)帶實物,展示小組成品。

(2)PPT制作過程展示:地點、人員、開始、過程、完工。

(3)簡述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交流制作經驗。

(4)從造型、材質、制作工藝等方面描述本組作品的審美特點及作品想要傳達的理念。

(5)各組完成任務二的打分。

第五課時:

(1)完成作品標簽,布置“關注、思考、創作——廢棄材料創意作品展”展覽。展示、宣傳作品。

(2)各組給出展覽得分。

第六課時:

(1)小組展播“藝術行動——關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紀錄片,總結收獲。

(2)各組給出視頻得分。

(3)頒發展覽獲獎證書。

4.項目學習效果檢測

為了幫助學生明確每一項任務的具體要求,我們設計了各項任務的評價標準,以期達到用評價標準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目的。

任務1:評價標準(共20分)

(1)能使用PPT展示并講述調查表一內容(3分)

(2)列舉十種可用于美術創作的廢棄材料(2分)

(3)能邏輯清晰地分析廢棄物產生的原因(3分)

(4)帶領同學進行作品賞析時,有作品名稱、作者和制作材料(1分);能描述作品造型特點,介紹藝術家對材料的處理方法(3分);能解釋作品造型與材料、創意之間的聯系(4分);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2分)。此項共10分。

(5)聲音洪亮,儀態大方(1分)

(6)能組織展開提問、討論(1分)

任務2:評價標準(共55分)

(1)實物或PPT展示收集到的制作材料,至少兩種(2分)

(2)用實物展臺或者PPT展示本組創意草圖(2分)

(3)能清晰地描述造型及造型與材質的關系,闡述創意和要傳達的理念(10分)

(4)聲音洪亮,儀態大方(1分)

(5)作品完成并能當堂展示(10分)

(6)PPT圖片展示制作過程,內容包括本組成員和一起制作作品的開頭、過程和結尾(10分)

(7)能從造型特點、材質及獨特創意等角度評價本組作品(10分)

(8)能發現、交流制作中遇到的問題并想到解決辦法,能介紹本組制作經驗(10分)

任務3:評價標準(共25分)

(1)作品送展廳參展(5分)

(2)作品有標簽(5分)

(3)按要求交回小組課堂展示PPT(5分)

(4)按要求完成并交回宣傳視頻(10分)

視頻制作要求:(1)時間3—5分鐘;(2)片頭信息:作品名稱、班級、小組、小組成員姓名;(3)制作過程全面;(4)發出本組倡議;(5)畫面清晰、聲音干凈明亮。

三、項目學習成果總結

1.本次項目性學習共組成130個學習小組,基本涵蓋初二年級全體學生。參加展覽的美術作品110件,交回的課堂展示PPT100件、宣傳視頻47件。

2.在科技節期間成功舉辦了“關注、思考、創作——廢棄材料創意作品展”,吸引了大批學生、家長、老師前來參觀,獲得廣泛好評。以1706班為重點觀察對象,將每一個環節都記錄下來并整理成文字以供參考。

3.作品制作材料豐富多樣,有燈泡、紅包袋、一次性塑料勺、廢舊喇叭、各種包裝盒、廢舊布料、PVC管、紙杯、光盤、各式飲料瓶、干樹枝、廢舊體育器材等。學生通過改變不同的制作材料特性,創作出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

4.本次項目實施中我們將1714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美術教學方式進行《變廢為寶》一課的學習,即:老師帶領學生欣賞變廢為寶的作品,介紹生活中的廢棄材料,范例講解制作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學習結束后進行對比的1701班和1714班都完成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在學習興趣、學習體驗還是對作業的滿意度、對本課學習意義理解等方面,實驗組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從最終作業形式看,1701班的創意表現也要優于1714班。

四、項目實施中存在的不足

1.評價打分的多為各組組長,不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如果全員打分又會給成績統計工作帶來很大壓力。需要思考探索更具有操作性的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全體學生認真傾聽各組的展示匯報。

2.時間分配不合理。平均每個班12個學習小組,每個組展示3分鐘就要下課,交流討論的時間幾乎沒有。如果再給每組3分鐘的互動時間,每項任務成果的展示就要拖成兩周,課時量消耗多。但是只有展示而沒有交流,容易變成各組的獨角戲,不利于集中全班注意力達到相互學習的初衷。

3.“關注廢棄材料——我們在行動”公益宣傳視頻制作完成率很低(約36%),內容貼合視頻評價標準的作品更少,大多為照片集成視頻展示制作過程并輔以個人講解,能談到創作理念的寥寥無幾。視頻制作效果大多簡陋粗糙,沒有完全達到項目策劃時的預期效果。

五、經驗總結

1.“藝術講壇”環節的設置彌補了以往教師課堂作品講解舉例少的遺憾。學生通過課后利用網絡大量收集、篩選廢棄材料創作的美術作品,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視覺形象,為自己的創作提供了更多方向。通過這一項任務的完成,使學生能夠闡述材料、造型、創作之間的關系,引導他們認識美術是藝術家表達個人觀點和思想的方式,學習藝術家的表達手法。

2.完成各項任務后的課堂展示和評價可以保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

3.調動及發揮課代表的組織協調作能力。課代表課前組織各小組組長將本組PPT拷貝至班級電腦,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保證所有小組順利完成展示匯報。

4.收集交回的PPT和視頻要規定統一的文件名格式。

5.可增加課堂制作課時,解決學生課后不好集中和缺乏技術指導的問題。

6.各班選兩位代表在展廳宣講本班作品可以極大地提高參觀者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項目學習改變了以往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碎片化學習。通過查找資料、收集材料、作品構思、實踐操作、展示交流,學生能深度體驗到藝術家完整的創作過程,提高自身造型表現能力,同時使他們更加關注生活,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經過教師縝密的設計和組織協調,項目化學習方式對美術教學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朱妹.初中美術教學中多元性評價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34-135.

[2] 吳天云.淺談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232-233.

猜你喜歡
變廢為寶單元設計項目學習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基于對學科教學特質的把握
基于FPGA與ARM的智能合并單元設計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與研究
“變廢為寶”
廣挖資源深度整合巧用技術
差錯引領,變廢為寶
轉變視角,讓應用文“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創新教學
八年級英語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