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

2019-09-10 22:23羅輝莉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模式小學語文

羅輝莉

摘要:古詩詞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瑰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外來文化的涌入使得傳統的古詩詞文化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從而要求了當今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更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

中國古詩詞以其意境深邃、語言簡練、內涵豐富等特點在中國的文學傳授中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節。如今中國面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愈加重視。小學作為學習的奠基階段,更新古詩詞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十分有必要。反觀當前的實際教學,部分老師對古詩詞欠缺科學認識,沒有采用正確、靈活的教學方法,降低了古詩詞的價值效用,并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領悟能力的提升。因此,為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與興趣,轉變教學模式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說可以更新為以下幾方面:

一、朗讀模式,體會古詩詞的深意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蓖ㄟ^反復誦讀,學生能夠增強對古詩詞中精煉的語言的認識和語感培養,從而增強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領悟力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1] 如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痹诶首x的過程中,老師要教導學生用心體會詩中所寫的場景,體會作者對農民的憐憫之情,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字句,從而體會古詩詞的深意,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這首詩旨在教導人們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辛苦種來的。所以,這首詩的精神意義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朗讀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朗讀、小組朗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總而言之,老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朗讀的作用并加以科學合理地運用。

二、情境模式,身臨古詩詞之意境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增強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興趣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旨在學習者通過想象進入作者的世界,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2] 這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同樣適用。老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充分體驗詩詞呈現的畫面感。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便是詩人在屋內望向明月當空,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老師在課堂上便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老師的描述,同時,學生要大膽地想象,仿佛自己就是李白,對這種遠客思鄉的情感進行切實的體會。老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音樂、圖像、視頻等多種呈現形式,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多重感受,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體會。其次,老師還可借助一些網絡上不同的文人對講授的古詩詞展開不同講解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講解方式與氛圍。學生可以比較老師與他人講解的不同之處,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辯證學習,且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加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形成自己對古詩詞的認知與理解。

三、整體分析模式,了解古詩詞的背景與內涵

中國古詩詞有著豐富的意境與內涵,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因此,老師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時,可以從整體可以著手,將作者的感情基調理出,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先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詩句的意義翻譯出來,讓學生了解詩的大致內容,同時,老師還可以介紹詩的時代背景,詩人的人生經歷與此時的際遇,從介紹的內容上,讓學生感悟詩人表達的情感與寄托之意。當然,老師可以結合詩的內涵與當今時代之變化,進行對比,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立體的感知。如在學習陸游的《示兒》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對詩進行認知,找到詩眼。此詩中“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詩眼。隨后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陸游為什么悲?你能從“悲”字中感受到什么?通過課前的了解,學生會明白陸游悲的原因是祖國還未統一,陸游內心充滿悲愴之情,病臥床上,充滿遺憾地望向自己的兒子,告訴他在家祭之時不要忘記告訴自己。顯然,這“悲”中蘊含著遺憾、傷感,體現了詩人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詩句剖析模式,領悟詩中蘊含的哲理

中國古詩詞語言精練,內涵深刻,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哲理,需要學生去品味、去領悟,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感受。老師在具體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剖析詩句,進行例講,引導學生理解。如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共四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狈g成白話即為: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九月九日即為重陽節,在開頭交代了詩的背景,緊切題目,描寫濃厚的對家鄉對親人的四年之情,這也從側面寫出了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后一句寫實描寫,描繪了具體的場景,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濃郁,飽含深情,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詩的大意,還應結合時代背景與詩人的際遇,為學生揭開詩人賦予詩詞中的深意,學習到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散,能夠對事物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培養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模式。

五.結語

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是重中之重。中國古詩詞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形式,以其豐富的內涵與意境、寫作手法的獨特性在中國文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3]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授古詩詞教學,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又要更新教學模式,發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增強他們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與熱情。在具體開展中,筆者從朗讀、情境、整體分析、句子剖析四個層面進行了探討,旨在提升學生的感情體驗,更好地了解古詩詞中蘊藏的深意,積極傳承中國的古詩詞文化。

參考文獻:

[1]劉海波.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6.6.

[2]桑吉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解析[J].學周刊,2019.2.

[3]于美霞.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的初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8.12.

猜你喜歡
古詩詞教學模式小學語文
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我愛古詩詞
本期主題:蓮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猜詩詞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