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探究

2019-09-10 07:22黃翔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課程融合課程思政

黃翔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長期存在抬頭率不高、與專業教育脫節等問題,因此黨中央提倡課程思政的理念。本文探究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可行路徑,認為創業課程可在創業與人生發展、創業思維與邏輯、機會識別與評價、商業模式、創業團隊等模塊內容上與思政內容進行緊密融合,并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及時的效果反饋,使學生在學習創業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創業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創業課程;課程融合

高校思政類課程長期以來存在課堂吸引力不夠的問題,課程的很多內容和中學教材大同小異,很多老師講課又照本宣科,講課方式老套,大學生興趣不大。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提倡課程思政的理念,“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但是長期以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脫節嚴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未能根本改變。如何將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創業類課程和思政類課程進行有效融合,對于思政課來說是解決思政課的痛點,推動它發展的迫切需要;對于創業教育來說,兩者融合為創業教育開辟新的領域和新的發展空間。

為了使創業課程與思政課程能夠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清楚兩者為何能夠融合在一起,然后需要清楚哪些內容可以融合在一起,最后還需要清楚該用什么方式融合,融合的效果如何。本文系統論證思政融合的理論基礎和詳細梳理兩者融合的內容與方式,構建了“為何融合→融合哪些→怎樣融合→融合效果”為步驟和邏輯的融合體系,可以為其他課程融合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為何融合:理清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理論基礎

課程融合之前,需要理清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理論基礎,夯實創業課程思政融合的根基,以指導具體的融合內容和融合方式。通過理論的梳理,可以發現創業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一致的。

創業思維和邏輯認為,我們都生活在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里,很難對未來做出準確的預測,因此成功的創業者必須采用效果邏輯,而不是因果邏輯,即根據可承受損失而不是預期收益做出決策。創業者需要充分利用手邊的資源及時行動,小步快走,多次嘗試,創造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創業道路。而這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觀是一致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創業思維和邏輯也認為,創業機會的創造過程,也是人的成長過程。這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觀也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說:如果讓我一句話概括馬克思主義的話,就是每一個人自由全面發展。

因此,創業類課程和思政課程完全是可以同向同行,協調發展的。

二、融合哪些:明確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具體內容

創業課程有很多模塊,經過初步的梳理,本文認為在創業與人生發展、創業思維與邏輯、機會識別與評價、商業模式、創業團隊等模塊內容上與思政內容可以進行緊密融合。

在創業與人生發展模塊,為了讓學生提起對課程的興趣和學習創業的渴望,一般要介紹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由來、創新創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跟思政課內容介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是可以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創業課上介紹創業政策、創業與人生發展的關系的內容,是可以和十九大報告精神的講解同向同行的。

在創業思維與邏輯模塊,創業思維提出的前提——高度不確定性環境的內容,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共產主義的闡述,邏輯是一致的,都認為對未來不能準確預測,行為者不是算命先生。效果推理的內涵,其實跟鄧小平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的論斷是一致的,是對創造邏輯更形象化的闡述;跟解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知識點,是完全可以同時進行的。

在機會識別與評價模塊,移情(empathy)是一個重要內容。移情是我們在創業機會識別當中,洞察客戶需求的一個重要方法,一個重要的思維方式。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解釋,移情就是設身處地地具體地研究具體的問題。

在商業模式模塊,我們可以用商業模式畫布這個描述、修改和設計商業模式的有效工具,在思政課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等方面的講解上進行充分地應用??梢宰寣W生用商業模式畫布描述和評價這些“商業模式”,并可與其他理念和邏輯,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政內容,進行充分比較。

在創業者與創業團隊模塊,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就是創業者該具備什么素質和精神、創業團隊該如何組建、優秀創業團隊該具備什么特征等方面內容的典型例子和鮮活呈現。

通過全面梳理創業基礎與思政課程融合的具體內容,可以拓寬兩者融合的寬度和廣度。

三、怎樣融合:選擇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教學方式

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不能硬生生地把兩者內容湊在一起。因此我們確定了內容上自然融合、形式上有趣融合的方針,使用充分提問與討論、游戲式互動、角色扮演、動畫展示、設計呈現、主題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快樂學習,自然接受。各融合點上擬采用的融合方式,具體如下表所示:

四、融合效果:探索創業類課程思政融合的及時反饋與效果評價方法

融合的效果如何,需要有正確的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及時準確地獲得學生的反饋,構建創業類思政課程融合良性循環發展體系。

本文認為,在評價主體上,可分為自評、學生考核和督導評價,對融合效果進行360度考核,以增加評價的客觀性和可信度;在評價評價指標和內容上,應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知識點、思政映射點、技能與能力、目標體現、內容結合、成效展現等方面內容進行全面評價;在考核方法和考核工具上,可以使用mita、彈幕等互聯網工具,對融合效果和意見進行及時收集。

參考文獻:

[1]高德毅, 宗愛東. 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7(01):31-34.

[2]莫亮金, 劉少雪. 從通識課程改革看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J]. 中國高等教育,

猜你喜歡
課程融合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下日語視聽說類與文化概況類課程融合初步探討
“課程融合”視域下民辦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漸進式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基于“課證融合”的《外貿單證》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發酵工藝學和生物工程設備課程融合與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