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2019-09-10 07:22安冬妮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民族政治

摘要: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部,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維護好云南統一和民族團結不僅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任務,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點任務。本文以云南省本科院校為調查對象,隨機選取少數民族大學做思想政治調查,分析云南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為系統分析研判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打下基礎。

關鍵詞:云南省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因此開展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現狀調查對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和因材施教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文以云南省高校為研究對象,利用互聯網平臺設計調查問卷,在云南省高校內隨機選取少數民族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從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思想政治素養、在校生活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網絡填寫方式進行,對所采集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共收回調查問卷共計1111份,其中有效問卷1094份,男生567人,女生527人。

二、云南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調查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感調查

在民族認同感調查中有66.0%的同學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感,28.8%同學表示民族認同感一般,只有5.2%的同學表示沒有民族認同感。有61.7%的同學了解及熱愛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及飲食習慣,有32.8%的同學表示一般,只有5.5%的同學表示并不了解也不熱愛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習慣。有69.7%的同學以自己是少數民族學生而感到自豪,有7%的同學會覺得有些自卑,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有47.9%的學生對本民族的發展表示充滿信心,有25.9%的同學表示信心不足,有8.5%的同學表示沒有信心。

從整體來看,少數民族大學生有較強的民族認同感,了解自己民族的風俗文化。但是依然有些學生民族認同感不是很強烈。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調查

在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時,有45.7%的同學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有25.5%的同學的入黨動機是為進入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做準備,15.6%的同學是從眾心理,同時還有13.1%的同學并不想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少數民族大學生入黨動機方面要加強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現狀的調查,有38.2%的同學認為目前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非常好,有32.4%的同學認為一般好,32.5%的同學認為較差,3.1%的同學認為非常差。當問到學生主張什么樣的人生態度時,有30.4%的同學認為要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而努力,37.6%的同學認為是為了自己及家人過上幸福生活,18.3%的同學認為要注重個人進步和發展,13.8%的同學認為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在問到是否會主動關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黨和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熱點問題時,有16.4%的同學表示非常關注,19.6%的同學表示關注,31.3%的同學表示一般,12.8%的同學表示不關注。在問到是否有必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有42.9%的同學認為很有必要,48%的同學認為有必要,有9.1%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

調查反映出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整體良好,有較明確的奮斗目標,關注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但依然有個別同學的個人主義強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況調查

問到在校期間如果遇到學習和生活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首先會向誰求助時,有11.9%的同學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老師,22.2%的同學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同學求助,15.9%的同學會向父母求助,32.6%的同學會向朋友求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壯大,有17.4%的同學會向網絡求助。當問到內心的想法和訴求會選擇哪種渠道溝通時,很多同學選擇了多種渠道,其中665名同學選擇向老師和家長反映,865名同學選擇通過網絡表達,745名同學選擇可以表達的渠道太少了,自己悶著,還有19名同學表示通過其他渠道表達。當問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哪些方面時,很多同學進行了多項選擇,767名同學選擇受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影響,681名同學表示受父母及家庭的教育和影響,624名同學表示受到同學和朋友的影響,有496名同學表示受到輔導員、班主任等教師的引導和教育。從調查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不僅要的做學生的引路人,更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當問到是否喜歡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有28.6%的同學表示很喜歡,有45.6%的同學表示一般,有25.8%的同學表示不喜歡。當問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應該在哪方面進行改進時,有33.9%的同學表示要提高教學的學術性,有45.2%的同學表示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及手段,有20.8%的同學表示希望改進考試考核的方式方法,還有0.1%選擇其他。調查顯示,不喜歡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同學占比較高,高校應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有效改革,提高第一課堂授課效率。

當問到學校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時,很多同學進行了多選,有506名同學選擇了加強學生的政治立場和三觀教育的培養,546名同學選擇了學習能力,343名同學選擇了組織和領導能力,573名同學選擇了實踐能力,349名同學選擇了心理活動和承受能力,425名同學選擇了創新能力,還有298人選擇人際交往能力。從調查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自身的發展呈多樣性的需要,他們更注重自身實踐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關心關注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情況調查

當問到學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關心和照顧時,74.4%的同學認為學生認為很好,16.8%的同學認為一般,8.8%的同學認為關心少。當問到平時都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時,641人選擇社會問題,478人選擇學業問題,659人選擇八卦新聞,477名同學選擇關注游戲休閑,573人選擇關注就業問題。調查顯示,目前少數民族學生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了關注八卦新聞上,同時有很多時間浪費在了游戲休閑上。

在調查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時,有923名同學表示活動信息渠道為互聯網媒體,750名同學表示通過朋友和老師的口口相傳,401名同學表示通過校報和宣傳欄,454名同學選擇通過校園廣播,218名同學選擇通過書本、雜志等紙質媒介。調查顯示,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和渠道。

在什么樣的活動能調動積極性時一題中,563名同學選擇唱歌、主持、舞蹈等文藝類比賽,652名同學選擇足球、籃球、健美操等體育類比賽,492名同學選擇高雅藝術進校園文藝晚會類,372名同學選擇學術報告類,646名同學選擇校內外公益活動,3名同學選擇其他。當問到畢業后希望就業的地點時,19.4%的同學希望留在本民族地區工作,44.2%的同學希望到其他發達地區工作,35.9%的同學希望到工資高的地方工作,0.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

三、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途徑

(一)做好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健全育人機制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新時代研究和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播音員及宣講員,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體制機制,堅持立德樹人,正確引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培養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二)尊重民族文化,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其民族風俗,以民族平等為前提,在管理、教育和服務上做到一視同仁。定期與同學開展談心談話工作,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心理上的問題,注重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解決思想問題,針對貧困生在資助方面要適當給以傾斜,在宿舍管理方面,堅持各民族同學混合居住,以促進各民族同學之間的團結友好。正確引導學生提升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責任感,根據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熱愛本民族,同時上升到熱愛祖國和中華民族。

(三)有效利用“互聯網”平臺,搭建有效管理途徑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不難看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互聯網,新時代互聯網快速影響社會的同時也給高校少數民族教育帶來沖擊,由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量大且快,并且有復雜性、開放性的特點,加之受國內外民族分裂不法分子的威脅,潛移默化影響著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宣傳陣地,積極搭建互聯網和新媒體有力平臺,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交流溝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融合

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要進教材、進課堂還要進入師生頭腦,轉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逐漸將“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方向轉變,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加學生社團和校園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同學喜歡的喜聞樂見的活動,將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推動不同少數民族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不同少數民族文化間的和諧共存。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2004]16號.

[2]彭益全,黃蓉,宮佳.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

[3]胡丹.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徑[J]. 學理論,2015.

[4]張坤,龐丹,李然.運用互聯網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云南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新時代云南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9FDYB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安冬妮(1988年2月-),女,漢族,遼寧鞍山,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畢業院校:云南民族大學,畢業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單位:西南林業大學。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民族政治
Jiao Ayi| 《嬌阿依》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辦公室政治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MINORITY REPORT
少數民族的服裝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民族萬花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