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路徑

2019-09-10 18:59唐萍莉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傳承

唐萍莉

【摘要】: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出:保持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文化的興盛。在中華文化的寶庫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塊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遇到了傳承的問題,其傳承問題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本文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了有效的傳承路徑,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 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代代相傳的、與人民生活有著緊密關系的各類傳統文化的體現形式。它包括傳統的風俗、傳統的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累積和創造,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及保護,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而且是人類的文化習慣及自覺。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就語法的視角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的一種遺產,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進行充分理解,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入理解。通常情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在人民的代代相傳下,具有歷史及藝術特性的文化。具體地講,該文化主要有以下5類:一、口頭的表述及傳說,其可以作為一種媒介語言來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表演的藝術 三、傳統的禮儀 四、與自然社會相關的知識及實踐 五、傳統的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一個分支,該概念與文化遺產具有相對性,其明顯的區別在于不具備具體的物質形態,它所強調的是一種精神,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的文化遺產。我國在相關文件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明確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文化遺產中的關鍵構成,它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其中包含了中國所特有的文化理念、精神觀念等等,充分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活力及創造能力。根據相關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被個人、團隊看做是文化遺產的各個展現形式、知識技能,及其相關的實物、藝術品及文化場地。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具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經過至少三代的傳承,且傳承時間大于100年【1】。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路徑

若要使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得到發展,就必須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出發點,結合我國的現實及時代的需求,促使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現代化、科學化、民族化的文化,促進物質及精神雙文明的共同發展。堅持為人民、為社會提供服務,堅持多種文化協調發展,堅持文化的創新發展,促使中華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較好的傳承,本文提出了下列幾點傳承建議:

2.1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社會民眾是開展所有工作的關鍵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于人民,傳承于人民,并且以人民為核心來開展保護工作。人民只有充分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稀缺性及其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該保護工作才可以順利的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有效的傳承下去。我們應當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而不能過于關注國外文化,目前外國節日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而傳統節日卻被逐漸淡忘。我們可以了解與喜歡國外的文化,但是也不能忘記我國自身的文化。我們應當定期安排專家來開展講座,創辦相應的培訓班,以提升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若要開展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必須基于全國人民的努力。因此,提升社會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度,促使他們充分了解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

2.2全力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我國教育的領域內,相關部門始終未重視中華文化的教育,現階段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各種浮夸的物質,如網絡、外國節日等,導致他們無法精心學習及感悟中華文化的瑰寶。政府部門應當強化政策力度,積極培養傳承人,甚至以保護工作為前提,對一些社會服務進行有效的開發,為傳承人創造穩定的經濟收入,只有傳承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才會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中華文化的保護工作中,真正的了解中華文化的藝術精髓。借助科技的發展,為中華傳統文化創造全新的發展道路,例如,利用網絡宣講的模式來開發及培養傳承人,設立在線服務以吸引民眾的重視。

2.3擴大經費的投入力度。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國家部門十分重視,我們應當積極獲取政府部門的經費,吸引個人企業及社會組織的支持。還可以運用網絡的特點,積極獲取大量資金的支持。在該保護工作中,政府部門是其主導者,并且承擔著較大的責任,相關部門應當制定有效的政策,利用政策的引導來激勵及吸引社會組織及個體投入大量資金以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2.4確定職責長效保護。我國政府部門頒布了相關的保護意見,其中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其所進行的保護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即政府機構為主導、社會各個參與者明確自身職責,合成一股擰力,做出長遠規劃,實施點面結合的方法,以追求突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政府部門所承擔的職責是公共文化的服務職能,發揮著主導者的作用。該工作屬于社會公益事業的核心部分,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建立有效的小組團隊,定期召開會議,并制定有效的方案,以推動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2】。

結論

隨著十九大的召開,及其精神的切實貫徹,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社會民眾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激情也不斷提升,各個地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開展的保護也各不相同,呈現出多元化。處于新時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會逐漸彰顯出來。

【參考文獻】:

【1】盧媛媛.新時代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8(10):46-50.

【2】楊建仁,鐘昕.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對十九大報告中文化自信的認識[J].北方經貿,2018(01):4-7.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傳承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