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德育資源,構建校本課程

2019-09-10 01:55康順利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德育資源教學課程

康順利

摘要:革命烈士精神是開發德育資源的支點。開發德育資源,不僅要借助革命烈士精神,還要借助廣泛的校本資源,更要做深層次的思考。

關鍵詞:革命烈士精神;德育資源;教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167-01

1.“開發德育資源,構建校本課程”的意義

“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多年的努力與探索,求實德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養學生“高尚品格、高強才智、高智身心”的“三高”德育目標;“德育即生活,德育重踐行,德育靠自我”的創新德育理念;“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的高遠志向,已成為求實的名片與品牌。在具體的工作中,形成了求實德育工作的具體思路,即“一個堅持,二支隊伍,三高目標,四大特色,五個基地”: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貫穿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教育;打造過硬的班主任隊伍和有生命活力的學生干部隊伍;培養“高尚品格、高強才智、高智身心”的“三高”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學生自我管理,注重踐行體驗,立體教育網絡,完備的考評體系四大特點;發揮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改革開放、民情鄉情、知法守法五大德育教育基地。

2.“開發德育資源,構建校本課程”的原則

(1)特色化原則。德育資源的開發、校本課程的構建,一般以校為本,強調學校作為開發的基地和主體。一方面體現了校本課程開發要依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和條件,充分發揮學校優勢與特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德育資源作為課程管理權力的一種分割,使學校擁有了更為自由的自我開發和自我完善的發展空間。

(2)主體化原則。德育資源的開發、校本課程的構建,真實地體現了“人本”思想,強調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校本德育資源的開發以學生需求為前提,緊貼學生發展實際,注重激發學生主動經歷、主動感悟,引導學生自己去掌握道德概念、道德評價、道德判斷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使學生對不同意識形態作出正確鑒別,并學會汲取其中有益的東西,完善自身的品德素質。同時,它也尊重教師的開發精神和創新能力,促使教師從“教育”定位向“教育——研究”角色轉換,為教師潛力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能促進教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3)合作化原則。德育資源的開發、校本課程的構建,要積聚各方意見和力量,形成開發合力與和諧氣氛,激發德育資源的開發潛力。在校內管理層面,一般以校長室為龍頭,教導處牽頭,團支部協助,辦公室、教研處、總務處協作,共同參與德育資源的開發。在校內操作層面,教導處牽頭,團隊具體指導,班主任和課任老師合作,具體實施德育資源的開發。

3.“開發德育資源,構建校本課程”的要領

3.1 “近”——內容貼近生活。

李求實原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不斷升華他的求實精神時,我們首先要給學生和教師一個可感、可知、可當的求實形象,本著“人人爭當求實”的思想建立了李求實革命傳統展室。

每個學期開學,我們都利用求實展室對新生開展紅色經典的教育活動,鼓勵全校師生繼承發揚李求實的光榮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廣大師生對于這樣的活動反映很好。調查的數據證明,這一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受到95.4%學生的歡迎。

3.2 “實”——活動內容實在。

堅持以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內容實在的活動。如為了讓學生充分運用所查找到的各種資料,同時加深大家對李求實精神的感知和認識,便組織學生自愿組合,與同學合作,制作以“學李求實精神”為主題的小報,并在十分鐘班團會上進行交流評比,將獲獎作品在學習園地上進行優秀作品展示。

活動需要創新形式,講究實效。比如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期間,在校團委及初一年級的組織下,初一學生徒步前往中山艦烈士陵園進行緬懷先烈、祭掃烈士墓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來到了烈士陵園、面對莊嚴的墓碑、面對先烈的英靈,此時此刻,同學們的心情格外沉重,沒有了往日的喧鬧,沒有了往日的嬉笑,都靜靜地肅立著。師生代表為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瞻仰革命烈士,緬懷先烈事跡。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警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一朵朵圣潔的紙絹花寄托著年輕一代對革命先烈的哀思。懷古思今,對全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革命傳統的教育,讓同學們更增添對烈士們的崇敬和幸福生活的珍惜。

3.3 “趣”——激發學生興趣。

李求實精神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樂于奉獻。我們利用學習發揚李求實精神,努力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特別注意發揮集體的力量。首先,我們要求全校師生都參與班級的建設,集思廣益,共同選定自己信任的班干部、布置班級以及制定班級的班紀班規。通過班級文化建設,讓師生都能感受到環境的對人的激勵,誘發師生對成功的渴望。特別針對那些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等方面有偏差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參與這項工作,不僅糾正了部分行為,而且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們力求各教師早到班、勤到班,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也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力。這樣做,不僅解決了學生中一些突發問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而且能對學生的學習加以督導,引導了學生按照既定目標發展。

我們以活動為契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參與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鼓勵他們勇于拼搏、樂于奉獻、吃苦耐勞、為班級爭光。對班級中缺乏集體主義觀念、意志不堅定的少數學生,以身邊的“李求實”為榜樣,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引發他們的羞愧感,進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班級精神。我們認真開展好班團和專題教育成果展示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班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才藝展示的機會和平臺。

4.結語

開發李求實精神資源、構建德育校本課程,是個系統工程,管理者要站在管理育人的角度去思考,教師要站在教書育人的角度去實踐,德育教育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鄧玉明,李國華.開發德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L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1):12-14.

猜你喜歡
德育資源教學課程
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
讓德育教育在我園生根、開花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高校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德育資源的研究綜述
社區融合教育點亮智障兒童的生活
高校開展武術段位制教學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職電子技術教學課程探討
游戲的教育價值及其在課程中的實現路徑探究
探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