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2019-09-10 17:13林文麗
家長·中 2019年6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林文麗

摘要: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中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語文教學也是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中也別具優勢?;诖?,本文對在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滲透中國文化展開探究,以期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及發揚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傳統文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接收到的新理念、新知識也逐漸多樣,傳統文化在文化中逐漸占劣勢。由此便形成這樣一種狀態,說起我國某一傳統文化,大家都能簡略地概述,但到了具體上則又完全說不上來。說到底,這樣情況的根源還在于人們不重視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興趣不高,而且在教育中也沒有重視對其的滲透。語文在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淺談在閱讀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

一、探究性閱讀中領悟人文內涵

心理學認為,兒童天生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探究學習方法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探究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閱讀,以此實現教學目標。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相同的,重點在于閱讀的內容以及教師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探究閱讀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并從中得到新的領悟,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領悟程度。

一般而言,在進行自主閱讀中,首先會出現疑問,這是探究性閱讀的第一階段。如《詹天佑》這一文章中,學生先略讀一遍,發現讀完后存在的疑問有:文章的標題為詹天佑,但是在第二大段的內容中,根本沒寫到詹天佑,寫跑題了?八達嶺隧道六個工作面是什么?人字形線路是什么?這些問題有的是關于鐵路施工的,有的是關于文章結構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出現這些問題是正常的,也說明了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解決的,這是探究式學習的特點,教師在學生苦無思路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既然說第二段文章離題萬里,就將這一段刪去,若是能讀懂則說明的確是有必要的。學生通過讀和比較,發現這一段中的內容并非多余,反而是極重要的,刻畫了詹天佑面臨巨大的壓力仍能接受并完成鐵路的修建,尤其是在清朝無能、帝國要挾的境況下,仍是不折不撓、意志堅定。之后的兩個問題則是關于詹天佑自身的才能,同時與鐵路修建的環境關系密切,學生沒有相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對于這兩個問題不能完全明確,由此教師可使學生邊讀邊畫,抽象的文字描述具體以后,學生就明白了前者是隧道掘進方式,后者是火車行駛模式。這些問題在學生自行閱讀中得到了解決,關于文中的問題被發現到被解決,不僅是詹天佑所經歷的,學生也在看著詹天佑經歷,學生在這過程中了解詹天佑,揣摩詹天佑經歷的心理歷程,以此種下崇高的愛國情懷。

二、欣賞性閱讀傳播傳統文化

欣賞性閱讀即是對語言的欣賞與接納,表現在思想、心靈、情感上的溝通與共鳴。要讓學生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意境美,就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想象,使學生在陌生的文章面前,獲得一種熟悉的情感體驗,并隨著文章內容產生聯想,獲得一種新的情感及靈魂的新奇體驗。比如進行絲綢之路的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文章朗讀,將課文情景引入進去。我國漢唐的古都西安,向著西方直到古代歐洲的羅馬,這一路黃沙莽莽,途徑無數國家,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商旅沿著這條路,傳播自己的文化,將自己國家的特產帶去別的城市。玄奘大師曾經沿著這條路去了西域,返還后對我國佛教的復興起到了極大作用,同時像玄奘大師一樣從這條路走出的國人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的國家,展示我們特有的文化以及特有的產物。歷史上許多歐洲對我國的了解,都是通過這條路進行的,他就是絲綢之路。

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的表情及動作的描寫,能夠體會兩個國家人民的融洽與友好,再經過欣賞閱讀,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絲綢之路場景,以此表達踏上絲綢之路的人們的勇氣以及對祖國的愛戴之情。這樣能夠使學生們更具民族自豪感,學習中國的源遠流長的歷史。

三、選擇性閱讀體會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材內容大都是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此類詩歌,讓學生理解語句以及中心表達思想,進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典型的送別詩。詩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诰渲忻鞔_地寫出了送別地點以及送別的時間及去向,并且描述了故人離去的場景和自身悵然若失的感受。教師的感觸可能較學生更為深刻,但就算是教師也難以領會完全,因為沒有處在那個時代,所以無法感同身受。許多古代詩人在晚年時期都是漂泊的,李白也是如此,這首在他未年老時寫下的詩,對于離別已經有了極深刻的認識?!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那小帆船遠去,仿佛到了碧綠天空,之后就消失了,只有長江,仍然在天的盡頭流淌著。

古往今來,送別多是如此,只是比較現代人,古代更加沉重,往往一別便是數年甚至是死別?,F代社會的發展中,交通環境更加便利,所以人們對離別感觸不深,只有到中年、老年才能有些感觸,就小學生而言更難以明白這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貼切的相似場景使學生體會這種感受,比如在一些學生理解比較深刻的故事中,比如電視劇、動畫片等,使學生群情感得到引導,對詩的理解更為深層。

四、結語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對于各方面的知識學習受到家庭關注,最為常見的就是鋼琴、舞蹈、繪畫等,但家長不求甚解,學生也就興趣索然,對于沒有深刻含義的知識,人們的情趣往往較為有限。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如何使文化得到傳承,使學生心中具有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這需要落實到教育中進行文化滲透。本文對現代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我國文化傳承提供借鑒。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肖夢燈.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3).

[2]黃新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5).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