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及其運用探究

2019-09-10 17:31葉青蓮
學業 2019年6期
關鍵詞:自主探究問題情境興趣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生活化的數學,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實踐與綜合運用的能力。探究性學習就是以素質教育為指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能引起學生思維沖突、激活探究欲望的學習情境,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自主探究;興趣;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因此,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是數學學習的必然需要。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習過程中不但學會而且會學,無疑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最高境界。

一、激發興趣是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就是教師能抓住知識的趣點,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挖掘出知識的趣源;營造和諧、寬松、參與的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并做到和諧統一。如《圓的認識》一課圍繞“趣”字從“小明的寶物在哪里?”問題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得到解決,體現“趣”“新”“活”。輔之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從而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入情入境,在這種輕松歡樂氛圍中理解掌握了知識。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數學規律變為有趣而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喚起學生對數學的鐘情;讓學生在情深趣濃的感知中領略到數學知識的精彩、美妙,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

二、探究與講解相結合是關鍵

教師的責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導學生“學”。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教師不能滿足于學生學會,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會學。課堂上注意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啟發并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不斷促成學生由不知到知的轉化。在課堂上努力做到“教”致力于導,服務于學。

1.激情導課,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課的引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關鍵。課前采用創設不同情境引入課題。課中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情趣,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數學世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時,先復習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再讓他們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學生馬上會想到“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整除?!苯又乓龑W生自己舉例驗證,通過驗證,學生發現這一結論是錯誤的。由此引出不能按原來的經驗去找規律了,必須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此時揭示課題,使學生處于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適時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探究強調學生是主體,強調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但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也不是不需要教師教,而是重視教師的“導”。課堂上我抓住時機,抓住關鍵,在學生的疑惑處、教材的精華處、深奧處等地方進行點撥,激發了學生主動學探究的積極性。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數的特征”一課,問學生:“這些分數中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是為什么呢?”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屢屢碰壁。當學生思維出現“中斷”或“偏離”時。不再讓學生漫無目的的爭論,而是啟發學生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一句話,使學生找到了思維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規律。接著,再出示7/35、9/18先讓學生判斷,再進行驗證,學生心中不免產生疑惑:為什么這兩個分數的分母除了2、5以外含有其他質因數,卻能化成有限小數呢?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最后讓學生認識到在發現的規律前面不得補充個“最簡分數”。課堂上,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點撥,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實現自主學習。

3.利用教材,形成自覺主動探究能力: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論,使學生從教師的“指路”學習;變成自己“找路”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堅決問題、鼓勵大膽提問,主動探索,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分組討論,共同解決,使一言堂變成群言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一課,內容淺顯易懂,教學時,我采用自學的方法,讓學生看書自學,然后匯報,你學會了什么?針對學生的回答,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判斷一個數能被2、5整除,只要看這個數的個位就可以了,組織學生討論“0”是不是偶數,在游戲中,引導學生發現能同時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生通過看書、質疑、討論,理解了新知識,培養其自覺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設問題情境是重要手段

創設情境式教學,使學生感到既熟悉有興趣,教師又不用單純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直接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1.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例如教學“圓周長計算公式時,首先提出問題“如何求圓的周長?”“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系?”“周長與直徑是怎樣的關系?”“有一定的倍數關系嗎?”“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都是這樣的倍數關系嗎?”請同學們親自動手量一量、算一算。這樣讓問題統領全課,學生興味盎然熱情高漲地進行探究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2.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提出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邏輯性和系統性是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教師在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而學習新知識時找準新舊知識的承接點實現知識的系統融合,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回憶計算“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接著問:“你會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嗎?”怎樣求?為什么這樣求?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暢所欲言,在寬松的氣氛中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學習了新知,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構建了教師“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高效特色課堂。

3.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鼓勵質疑、深化新知。愛因斯坦曾強調:“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币虼宋覀円膭顚W生質疑,使學生在質疑探究和學習中發現問題,做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并鼓勵學生不要被書中現在的結論所束縛,大膽實踐,勇于創新。首先讓學生拿出10cm、8cm、7cm長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擺三角形,學生非常輕松自如地擺出來了,接著又讓學生拿出10cm、4cm、5cm長的三根小棒擺三角形,結果學生怎么擺也擺不出來。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三角形任何兩邊之和要大于第三邊”。通過自主參與,促使他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品嘗了創造成功的喜悅,而且創造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總之,教學中要構建以“學生為本、自主學習”為基礎的特色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余守林.探究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模式運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 2019年1期

[2]夏彩飛.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策略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9年3期

[3]汪增.淺談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J].《速讀(下旬)》2018年12期

作者簡介:葉青蓮,女,漢族,籍貫:江西鄱陽人,??茖W歷,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蘆田鄉中心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育。

猜你喜歡
自主探究問題情境興趣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