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

2019-09-10 06:01廖素英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4期
關鍵詞:新生兒評估

廖素英

摘要:目的:探究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采用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的具體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出生的極低出生體重兒96例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49例)和對照組(n=47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結果:觀察組體重、身高以及頭圍增長速度明顯較對照組快,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胎糞排盡時間短于對照組,進奶量多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采用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效果明顯,能促進其生長發育,值得廣泛采用。

關鍵詞:極低體重兒;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評估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4-062-002

低出生體重兒具體是指胎兒從母體娩出時體重在2.5k2以下,而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指胎兒從母體娩出時體重在1kg-2.5kg之間,母親營養不良以及妊娠期并發癥等均會導致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娩出時體重較輕,該類新生兒娩出時皮下脂肪層較薄,呼吸、代謝能力以及皮膚保溫能力與體重正常新生兒相比明顯較差,會對其智力、神經行為發育產生嚴重影響,且出生后7d內發生感染的風險極大,容易出現死亡。伴隨醫學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理念開始被逐漸運用于臨床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且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采用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觀察其護理的具體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極低出生體重兒96例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49例)和對照組(n=47例),對照組28例男,19例女,體重范圍1.4-2.1kg,平均(1.93±0.21)kg,胎齡范圍27~34周,平均(29.65±1.38)周,30例為陰道分娩,17例為剖宮產。觀察組29例男,20例女,體重范圍1.4-2.1kg,平均(1.87±0.19)kg,胎齡范圍28~33周,平均(30.12±1.26)周,31例為陰道分娩,18例為剖宮產,經統計學分析,兩個時間段患者的年齡、性別、胎齡等基線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組間均衡性較好(P>0.05),數據之間可用于比較分析。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抗感染護理、保溫護理以及喂養護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和評估,具體包括:(1)評估:護理前加強對護理人員育兒護理以及發育支持相關理念的學習,定期開展培訓和考核,并成立護理評估小組,查閱有關資料,掌握早產兒自我調節系統、運動狀態、綜合行為狀態以及生理系統狀態中存在的問題,依據問題制定出與患兒病情和發育階段相符的護理方案,實施時應根據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對方案進行及時調整。(2)護理:①營養護理: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患兒的病情,并為其制定出合理營養計劃,通過補充營養繪制出新生兒體重、身高及頭圍生長曲線圖,掌握其生理營養狀況及成長趨勢。②感染護理:對患兒執行保護性隔離,每日消毒清潔病房,每日進行暖箱的清潔消毒,入住暖箱使用超過一周應更換暖箱或者抱出患兒做終末消毒處理后再放入暖箱,做好手衛生的落實,以防患兒發生感染,待其病情平穩后,將其轉至特殊病房照護,并由專人護理。③環境護理:降低病房內噪音,各種監護儀器和輸液泵不得放于暖箱上面,儀器報警注意聲音設置,各種操作及護理動作宜輕柔,盡量將聲音控制于60分貝以下,將室內光線和暖箱光線調整至合理范圍內。④觸摸護理:接觸患兒前應將雙手溫暖,并播放輕音樂,將每次接觸時間控制在15min左右,每日接觸3次。按照頭、胸、肚臍、背、四肢的順序進行撫觸,以順時針方向撫觸肚臍,若臍痂未脫落則應避免撫觸該區域。⑤運動護理:接觸新生兒應采用豎抱姿勢,對其頭頸肌肉進行鍛煉,使其能充分活動四肢,若其伴有肢體發育障礙,應給予對癥治療。接觸后應包裹新生兒,采用純棉包被包繞其四肢和頭部,同時確保其舒適安全。

1.3觀察指標觀察新生兒體格發育情況、進奶量以及胎糞排盡時間。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體格發育情況觀察組體重、身高以及頭圍增長速度明顯較對照組快,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有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發病率可達到10%,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極低出生體重兒生存率及生存質量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臨床對該類新生兒采用常規護理效果較差,無法改善其智力發育、神經行為以及生活質量。

有研究顯示,護理問題會對極低出生體重兒視覺功能、語言功能、空間判斷、社會交際、情感調節等方面產生嚴重影響,使學齡期兒童出現學習及情感障礙,影響其日后生活質量。而個體化支持護理及評估可以為新生兒提供出與母體相似的生活環境,能有效避免由環境改變導致的器官發育和情感發育損傷。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采用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體格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對極低體重新生兒采用該護理模式能促進其生長發育。在觀察進奶量和排便情況時發現,觀察組胎糞排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進奶量明顯多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操作前先對發育支持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評估其中要點,后結合新生兒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護理計劃,日常護理時注意觀察新生兒對其外界刺激的反應,仔細記錄其生長發育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護理計劃,綜合營養、環境、感染以及運動護理等護理措施以達到促進其體格發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采用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具有積極作用,能促進其生長發育,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廣泛采用。

猜你喜歡
新生兒評估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資產評估法的五大制度創新
中學英語之友·高一版(2008年3期)2008-0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