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導入,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微探

2019-09-10 07:22江文霞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4期
關鍵詞:有效導入思維能力小學數學

江文霞

【摘要】對于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來說,在課堂中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在正式的課程之前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是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其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關鍵。本文將利用設置懸念、聯系生活、演示實驗三種方法進行小學數學的有效導入,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導入;思維能力

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只要學生具有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那么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來說就會輕松很多。有效的導入就像一塊“磁石”會將學生分散的思維聚攏起來進行,吸引著學生的思維順著指引的方向發展。

一、設置懸念,調動內驅

學生學習最大的阻力就是自己的內心,因此只要激發并調動學生的內驅,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便簡單了很多。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設置懸念就是非常適合學生的一種方法。

例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這一單元時,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在教學之前利用問題為學生先設置下懸念,以引起學生想要學習數學的愿望,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會設置下問題:“小紅坐在講桌下面,小蘭想要挨著小紅坐,請問小蘭可以坐在哪里?”由于是貼近自己身邊的例子,這會調動學生強大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內驅。經過思考,很多同學都有不一致的答案,有在前面的、后面的、左面的還有在右面的,整理學生的答案分別為“前、后、左、右,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第一個主要內容——位置?!蹦敲唇涍^對位置的了解后,接著設置問題:“小蘭不僅想挨著小紅還要小紅在她的前面,請問小蘭現在在哪里?”學生開始進行思考發現:小紅在小蘭前面就是小蘭在小紅的后面,緊挨著就是小紅的后一個位置。從而利用數學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輕松的發展了數學空間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對問題的拋出來吸引學生自發的向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在一次次的訓練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個人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得到了很好的養成。

二、聯系生活,感悟價值

所有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且終將回歸于生活的應用中去,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覺得知識的學習沒有什么實際應用,為什么要學習呢?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多帶領學生感悟生活,將知識賦予到真實的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例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這一節時,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筆者會在學生剛剛接觸到數學學習的時候就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學習在生活中強烈的應用。在“分類”教學這部分,筆者會在課前制作好一個關于整理房間的PPT,先讓學生觀看第一張家里特別凌亂的圖片,再詢問學生看到這幅圖片有什么想法,學生最直觀的想法就是要整理房間。此時筆者會將學生均勻分成5組,給出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分別討論將如何整理這個房間,說出思路和整理依據。10分鐘后詢問學生的答案并將其整理在黑板上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將衣服疊放在一起,鞋類放在一起,玩具、用具分別整理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再詢問學生的整理思路,很多學生的答案都是從分類上出發,將同一類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此時告訴學生他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分類”,如何幫爸爸媽媽將家里整理的更干凈、更美觀呢,這節課我們將開始學習一些巧妙分類整理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感受到知識運用和學習的好處,從而在剛剛接觸學習的時候就培養起自身想要自主好好學習的欲望,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發展個人核心素養。

三、演示實驗,猜想規律

學生知識的獲得如果緊靠教師的口口相傳,學生記憶的程度只能達到15%,但是結合實踐后學生的記憶率可以達到50%以上。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演示實驗,從而讓其猜想規律再自主進行探究得到結論,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來說是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筆者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分、秒”這一節時,在課后筆者會先自己制作一個時鐘,并準備一個真實的時鐘,在課上將這兩個進行結合為學生分別演示時、分,秒是如何進行走動和轉化的。首先,筆者會讓學生觀察真實的時鐘一個大格有幾個小格,經過觀察學生發現是5個,再帶領學生復習哪一個是時針、分針、秒針,經過復習學生能夠準確認出最長的是秒針、較長的是時針、最短的是秒針。此時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分針走過一個小格秒針走了幾個小格,觀察后發現時針走過一個小格秒針走過60個并得到結論1min=60s。對于時和分的轉化來說讓學生觀察要用很長的時間,此時筆者會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分、時之間的關系,再手動撥動分針讓學生認真觀察,來驗證自己猜想的規律是否正確。經過實驗和觀察學生發現:時針走過一個小格,分針走過60個并得到1h=60min,再帶領學生用自己做的時鐘驗證是否1min=60s、1h=60min。利用實驗來培養學生自覺進行猜想的習慣,這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關鍵一步。

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大都喜歡進行動手實踐。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演示實驗,這會引起學生頭腦中對知識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一步步完善自身能力,培養數學思維來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自己能力提升的關鍵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積極結合教材、學生、以及學習環境、資源的特點來進行有效導入,從而幫助學生增進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完善自身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謝國軍,韓彥昌.導入在數學教學中的魅力[J].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1999(01):132-137.

[2]李積蓮.小學數學新課導入擷談[J].青海教育,2013(Z1):57-57.

猜你喜歡
有效導入思維能力小學數學
讓導入充滿智慧,讓課堂富有靈性
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種有效導入
中學語文課堂有效導入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導入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