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2019-09-10 22:11謝志輝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7期
關鍵詞:物理課堂探究能力核心素養

謝志輝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個學科教學的重點內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也不例外,再加上我國物理課程改革中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物理知識外,還應加大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力度,使學生在不斷實踐操作中了解、認識物理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進而更好的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課堂;探究能力

實現高效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是新課改的核心目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學生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探究能力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也是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基礎要求[1]。觀察高中物理學科不難發現,其教材內容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課本中的很多物理現象在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這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明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作用,進而更好的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大多數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將講授教材知識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將學生置于被動地位[1]。此種單一化、傳統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對最終課堂教學效率造成直接影響,還會消磨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可能導致學生厭惡物理。不僅如此,在課堂練習過程中科學性較差也是當前高中物理課堂存在的普遍問題。真正有效的物理課堂練習可有效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物理教師并不能認識到課堂練習的重要意義,對于課堂練習也只是從簡操作。練習題目要么難度過大,要么過于簡單,很難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二)忽視了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物理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是將物理理論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并不能認識到物理實踐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導致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下降。物理實驗對于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若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可明顯提升其學習效率。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當前教學內容為基礎創設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一個真正合理、優秀的問題情境,可有效將學生帶入到物理學習中,引發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激發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在不斷思考中完成最初探究目的[2]。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進而有效激發其好奇心、探索欲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探索,在實踐中學到物理知識。但是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實際生活作為入手點,為學生展示其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物理現象,盡可能的利用生活物理現象來激發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探索欲望。

比如在必修一《自由落體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生活中的多種現象提出以下問題:①兩個重量不同的小球,釋放于同一高度,那么它們之間的下落速度是否相同?②將紙團與小鐵球釋放于同一高度,誰會下落的更快一點?③選取厚度不同的兩個紙片,然后將薄紙片揉成團,誰會先著地?④選取同樣的兩張紙,一張揉成球狀,另一張保持原樣,將其釋放于同一高度,他們的下落時間相同嗎?在問題提出后,學生會利用當前課桌上的課本、紙團進行實驗,在不斷實驗中得出物理結論。在此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將學生的個人經驗作為入手點,引導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了探究反思。通過對身邊物理現象的觀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再如在選修3-1《靜電場》中的“靜電屏蔽”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法拉第籠實驗進行再現,幫助學生明確本節學習重點。這個實驗對于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學生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在鐵籠里會安然無恙呢?”進而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二)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猜想、設計能力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應當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問題假設進行充分考慮,并猜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假設,準備好學生假設中可能用到的材料。比如:相關資料、圖片等等。根據相關實踐表明,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可有效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2]。但是,如果在物理課堂中讓學生放手去猜,學生的猜想可能會偏離中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在必修一《摩擦力》教學過程中,就什么因素可能會對摩擦力造成影響進行探究時,如若讓學生自主探究,一些學生會認為壓力大小是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還有一些學生可能認為與質量大小有關,甚至還有學生會提出跟密度有關、形狀有關等等,這樣的探究方式開放性較強,學生很難猜到教學關鍵點,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極為有限,很難將學生的的猜想進行一一驗證。所以,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兩個同等大小但重量不同的箱子,或者讓學生自然抓住杯子表面,而后再讓學生展開猜想,其猜想結果就不會偏離教學中心,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再如在必修二《動能的改變》教學過程中,如若要探討哪些因素可決定當前物體動能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在教學剛開始時,告訴學生動能的定義;而后讓學生通過定義對動能的關鍵詞進行篩選;在篩選完成后以關鍵詞為依據開展自己的猜想。物體、運動是產生動能的兩大要素,那么其必定是決定最終動能大小的兩大要素,那么物體的什么因素會影響到動能大小呢?運動中什么因素可以影響到大小呢?此時學生會對其進行探究,而后得出,物體的質量、密度、體積以及運動速度都會對物體的動能造成影響。在此推理過程中,一切推理水到渠成。

由于演示教學的活躍性較強,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可預估的現象。如:與學生固定認知產生矛盾、在實驗完成后并不能達到最初實驗目的、兩個實驗結果最終是相對的等等。但是往往是此種“不可預估”的實驗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來驗證“真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經典的“不可預估”現象應當制成專門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表達自身看法,通過自己的物理知識儲備來解釋當前現象原因,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探究能力如何是決定其最終物理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大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力度,針對當前教學內容設定多種問題情境、演示實驗,進而更好的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碩.淺析高中物理教育中對學生整體思維的影響[J/OL].學周刊,2018(28):94-95[2018-09-21].

[2] 孫麗.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30+36.

猜你喜歡
物理課堂探究能力核心素養
物理課堂需要“三笑”
物理課堂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例談打造生活化物理課堂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