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2019-09-10 22:25于純濤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7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于純濤

摘 要:理論聯系實際是現階段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該多側重從生活化的角度組織教學,幫助學生熟悉數學的基本內容,將數學的基本策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們在生活化策略的引導之下學會如何運用,數學的理論和原理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家長十分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數學知識不能與生活進行良好的結合,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策略解決這一問題,保障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實際生活應用能力。

1課前搜集學習素材,捕捉生活問題

小學數學知識多數依托于生活實際,并服務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學前有目的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回歸生活,給學生安排一些簡單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實際,搜集積累素材,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學應用題時,讓學生課前記錄并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和所用時間。課堂上,根據學生提供的數據編出“從家到學校大約400米,用時5分鐘,這位同學的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都顯得異常興奮,很快算出:400÷5=80(米)并得出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編出另外兩道應用題,并得出: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在練習中,學生正確率達100%,在從實際經驗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喚起他們的親身體驗,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實際。

2加強數學與生活的教學連接性

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老師應該把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點結合生活深度挖掘,增加與知識間的熟識度,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后,學生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在生活中解決問題時,會從主觀上將數學知識帶入,強化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在應用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建立數學與生活溝通的橋梁。以“圓”的學習為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融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幾何圖形的形態和表現形式,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在與實際連接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圓的概念及多元化應用;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老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如學生佩戴的眼睛框、鐘表、燈具、水管,等等,學生在作業中更好地感知圓的幾何知識,體會學習數學的真實意義,這樣的數學作業設計突破了傳統作業設計的束縛,將抽象化的知識點生活化,學生在轉化的過程中,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又可以提升自身應用知識點的能力,在不斷練習中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數學思維,為學生后期學習其他復雜的數學知識點做鋪墊。

3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的魅力

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實質上就是檢驗數學的教學實踐過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知識來進行解答,因此,老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該更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知,使其深刻的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數學知識更像是一種生活化的組成元素和載體,學生在收集生活素材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應用帶來的便利,讓學生了解到“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是非常正確的。在這樣周而復始的生活化應用中,學生提升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應對能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問題的關鍵點,激活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雞兔同籠”問題為例,這是小學數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類型,極其容易誤導學生,這個問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雞和兔子在同一個籠子中,一共有49個頭和100個爪子,請問雞和兔子各幾只?”這其實就是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需要以生活中的實際經驗為切入點,為老師的數學作業設計增加資源。在教授解題的具體思路時,可以利用假設法,假定籠子中的動物全是雞再進行計算,再假定爪子的數量,計算出的結果與題目進行比對,當學生掌握了這種解題思路,老師就要結合實際出一些同類型的題目,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的掌握解題路徑,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生活化問題的引導下感受到數學的魄力。

4增加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最原始的數學知識用處就是來簡化生活問題的,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率不斷增加,應用數學知識的范圍不斷延伸,因此,在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中,老師應該以身作為,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榜樣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是創新科學技術的基礎,將數學學習環境立足在生活化場景中,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析。以“溶解問題”為例,通過對習題的類型研究發現,溶質和溶劑的溶解問題在小學數學高年級中比較常見,老師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基礎設計這類問題,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如讓讓學生準備一些鹽和水,將10g的鹽加入100ml的水中進行溶解,得到了濃度為10%的水溶液,再讓學生探究添加多少克鹽能夠得到濃度為30%的水溶液、在鹽含量為30%的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可以得到鹽濃度為10%的水溶液,等等,這個動手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習數學的過程,也進一步證明了數學與生活間具有非常強的聯系,數學知識在無形中改變學生的生活,老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糾正不良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對學術知識的嚴謹性。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更好的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習的成效。小學生可以從生活化的理念,教學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從而使得他們在生活中,能夠更多的留意這些數學的現象,使得他們的理性思維得到更多的刺激和啟發。

參考文獻

[1] 童立新.淺談對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2,(03).

[2] 韓琴.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讀寫算,2015,(10).

[3] 李曉云.創設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情境[J].學子,2014,(12).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