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創新路徑

2019-10-14 03:23童玲張巍曹小清尹慧仙
決策探索 2019年18期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思政教育網絡

童玲 張巍 曹小清 尹慧仙

【摘要】新時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與機遇。對于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本文主要論述了其挑戰與創新,希望對相關領域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網絡;思政教育

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渠道?,F階段,微博與微信等新媒介備受年輕人歡迎,其發展速度快,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相關統計顯示,手機網民人數中,青少年占比最大,且高校是應用網絡最為廣泛的場所。所以,深入研究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并進行創新,是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內涵

當前,對于網絡思政教育,雖有很多界定,但卻不統一,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廣義層面,人為網絡背景下進行的思政教育,即在此種背景下,如何創新傳統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內容與手段等。二是狹義層面,思政教育中,將網絡視為新的教育工具、方法及載體,以此對思政教育進行完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主要指高校通過相關思想理念、政治觀點及信息素養等,借助現代計算機網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影響大學生思想發展,構建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一致的思政品德內容,這一虛擬實踐活動能實現雙向互動。

二、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沒有正確認識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

對于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認識不足是高校普遍出現的現象,有的認為虛擬化的網絡思政教育不可控因素多,而傳統思政教育則是直接與可控制的,使得網絡缺陷被一味地放大;有的重視網絡新聞宣傳的建設,不重視其與思政教育的結合,無法實現兩者的協調發展;有的能夠認識到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建設不夠合理,教育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二)師資水平不高

思政教育師資準備不夠充分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正確認識到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認為其就是在課堂與線上進行面對面的教育,網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二是網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人數匱乏,有的學校沒有為網絡思政教育設置專門的崗位,由其他老師兼職并且不停輪換,不會深入研究如何做好這一工作,業務熟練與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數量明顯不足。

(三)教育形式創新性不足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中教育形式簡單,創新性不足。比如,在教學模式由傳統填鴨與灌輸式轉向網絡灌輸式模式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認知水平及能力研究不夠深入,不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關注點,因而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學生更好地講解思政知識。這種認識過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理解能力及水平,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直接灌輸現成知識結論,長此以往,學生會出現反感與排斥,難以實現預期教育目標。此外,網頁設計中,創新意識不足,表現為平面布局、色彩搭配及模塊呈現等方面理念落后,內容呈現方式簡單,極易引起學生審美與學習疲勞,無法保障學習效果。

三、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新時期,高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時,老師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同時對世情、國情與民情等要有一定的了解,面對大是大非,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可熟練地搜集網絡信息且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實際教學中,必須加強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邀請專家為老師進行培訓,改變其自身教學理念,使其正確認識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同時思政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網絡技術水平,將遠程教學與網絡技術指導結合起來,組織網絡技術培訓,便于老師更好地了解現代化網絡技術。同時,鼓勵思政老師積極學習理論與文件政策,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備與結構。二是要從根本上提高師資水平,吸引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優秀網絡技術的人才參與網絡思政教育,充分發揮其優勢,以此構建融網評、信息及解答為一體的專業師資隊伍,更好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三是增強網絡思政教育意識,提高資金與技術成本投入,成立專項教育經費,更好地開發并使用新媒體平臺與APP軟件,為學生制作、拍攝具有豐富內容的微視頻等。

(二)創新教學方法

當前大學生以“90后”“00后”為主,因此必須深入了解其思想變化與行為,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一是老師要借助互聯網技術,主動了解網絡流行語言,掌握學生關注的熱點網絡話題,合理開展思政教育。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并非簡單地利用網絡為學生羅列相關思政教育資料,而是采用內涵豐富且富有趣味性的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要善于應用日常生活與時事政治,采用音視頻方法,以不同的方式為學生呈現網絡思政教育內容,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二是學生能夠平等地接受網絡信息內容?;右惑w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了自由平等的學習環境,這為利用新媒體優勢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創造了基礎。構建互動平臺,從思想上加強碰撞交流,適當地以問答或競答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三是各高校要加強合作交流,特別是在網絡思政教育中取得一定成績的高校,要揚長避短,共同構建國家級網絡教育平臺,整合各高校優秀教育成果資源,為網絡思政教育提供充足的力量保障。

(三)建立健全教育體系,加強監管

眾所周知,網絡世界包含海量信息,內容涉及領域廣且傳播途徑復雜,互聯網中存在的各類負面、虛假及敵對性等信息,直接影響著大學生自我意識與思想狀態的發展,此種情況下,高校應加強網絡監管,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使用氛圍。一是加強立法建設,從根本上為網絡監管提供法律保障,利用法律手段懲戒不良信息傳播,盡可能確保網絡環境的清朗性。二是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利用網絡發現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利用網絡的積極反饋機制及時解決學生的訴求,以此緩解學生出現的不良情緒,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三是引導輿論導向,合理制定引導流程,做好信息過濾與篩查,對網絡空間及時進行清理,批評并引導糾正出現的錯誤觀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負面信息。校園網建設中,要實施實名登記及可追溯性制度,確保網絡空間從源頭上得到凈化,有效監管網絡信息內容,加大正面引導與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正面思想的影響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高校如果不能順應時代潮流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對大學生的引導作用,就會被時代淘汰。因此,高校對大學生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子江.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挑戰與創新路徑探析[J].智庫時代,2019(27):153-154.

[2]毛銳.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3):81-82.

[3]馮啟玲.媒介融合環境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9,29(02):62-65.

(作者單位:山西醫科大學)

猜你喜歡
高校教學管理思政教育網絡
高校教學管理執行力評價體系構建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教學秘書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以現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學管理制度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