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態型土地整治

2019-10-20 01:59劉婭婧
炎黃地理 2019年5期
關鍵詞:生態型土地整治生態建設

摘 要:開展景觀生態型土地整治規劃,是實現土地整治多功能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在我國目前進行農地整理中,生態環境問題還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有些方面甚至出現認識上的誤區。本文在梳理我國土地整治項目生態建設方面的基礎上,對生態理念進行深入剖析,明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觀生態建設內容??偨Y出生態理念與土地整治的關系以及二者綜合協調的方式,提出尊重鄉土景觀并提高公眾參與性,以促進土地整治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生態型;土地整治;生態建設

1 引言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土地整治,現已開發整理出大量土地。為保證我國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與糧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前國內的土地整治主要以增加耕地數量和提高耕地質量為目標,通過土地整治、未利用地的開發以及居民點的遷并來獲得新增耕地面積,建設資金主要用于土方工程、水利設施和道路等。但是隨著土地開發利用力度的加大,不適當的整治措施使得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景觀和鄉土文化風貌嚴重受損,成為新型農村土地整治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挑戰[1]。按照全國土地整治規劃,土地整治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在最新發布的《全國土地規劃綱要(2016—2020年)》中,提出以耕地面積不減少和質量有提高、建設用地總量減少、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資金整合、維護權益等要求,整體推進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并保護自然人文景觀及生態環境,傳承鄉村文化景觀特色[2]。

本文結合國外經驗和我國土地整治的實際,如退耕還林還草,治理水土流失等,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3],整理把生態理念融入土地整治實踐的過程,使生態化的土地整治可操作、可持續,并進行初步分析和探討。

2 生態型土地整治涵義及研究方法

2.1 生態土地整治

1921年,瑞典植物學家G·蒂勒松首次提出“生態型”概念,認為生態型是基本的生態單位,是物種對某一特定生境發生基因型反應的產物[4]。最早提出“生態學(ecology)”概念的德國生物學家??藸枺‥.Haeckel),在其1869年所著《普通生物形態學》書中,將其定義為:“研究有機體及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5]。所以,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相關要素都保持著良性的生存狀態,該生態系統才能優質運轉。

將生態的理念融入土地整治的過程也是項目區景觀格局改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區內原有土地資源的景觀格局和原位狀態將被打破,從而對項目區內土壤、植被、水文、生物甚至地形等環境要素及其生態過程產生影響,土地整治實質上就是對土地生態系統的重塑。

2.2 相關研究方法

傳統型的土地整治規劃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即以經驗判斷為基礎,然后進行各種數據的預測[6]。雖然通過一系列生物和工程措施改變了項目區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和功能,但缺乏對項目區自然景觀的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考慮,致使大量生態問題出現。新型生態型規劃是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系統理論和可持續理論為基礎,針對不同區域特定的問題,引入新的景觀元素來完善景觀的結構、功能。對具體的工程進行生態設計,充分發揮自然生態系統斑塊、廊道的高穩定性及自我調節能力,使經濟生產與生態環境相適應,降低人為干擾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圍繞綠色發展,世界上較早開展土地整理活動的國家有德國、荷蘭、俄羅斯等國,隨后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也相繼加入了土地整理的行列。德國、芬蘭等土地整治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通過土地權屬調整,促進小面積土地向大面積土地集中達到“小塊并大塊”的目標,滿足農業規?;洜I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7]。日本則特別注重農用地的流轉和規?;洜I,通過開展土地整治,利用土地權屬調整和地塊置換手段不僅解決了農用地的細碎化和分散化問題,而且培養了專業農戶,實現了農地的規?;蛯I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農戶的收入[8]。如BonfantiP等人通過采用指標評價法和GIS方法,對土地景觀結構和土地整治的影響關系研究中,結果表明在不同的時空尺度,土地景觀分析與土地整治工程相聯系:景觀的發展不僅與土地改良有關,而且受鄉村景觀管理加強和人類活動增加的影響[9]。

我國當前開展的土地整理規劃是以增加和補充耕地為主要目標和基本動力,并將新增耕地率作為硬性指標指導規劃設計工作[10]。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系統工程[11]。2000年,嚴金明將景觀生態學的思想和理論引入土地整治中,提出了“景觀生態型土地整治”[12]。如李正等人應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關聯函數建立的綜合效益評判模型[13]。2001年葉艷妹等根據各生物間的特性,提出生態環境保育型農地整理模式[14]。2007年李典友等提出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通過協調人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及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達到持續利用景觀資源的目的,使農村土地整理更加符合景觀生態學原理[15]。2012年陳百明提出需要遵循生態學原理建立土地整治的生態型模式,實現土地數量、質量管理,加強人與自然的協同關系[16]。2016年鄖文聚提出將“綠色化”融入土地整治,加強生態修復,提升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功能,實現土地生態功能與涵養的提升[17]。

3 研究結果

3.1生態土地整治的模式

我國學術界對含有生態型土地整治的稱謂眾多,如景觀生態型、生態環境保育型等。但始終將綠色生態的思想貫穿其中,注重人與土地自然關系的維護,實現對土地綜合整治區生態系統的重塑。在本文的研究中,按照地形地貌對對生態型土地整治模式進行劃分,基本模式可分為以下3類:以平原地區為例,鮑海君等以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樓靖畈項目為研究對象,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作為設計重點,在農田景觀設計中,構建多層次空間結構以滿足不同生態環境的需求;并農田內修建3座避雨亭,既方便耕作也提供適棲息環境;將喬灌木搭配植于河流、道路兩側,以發揮防護作用[18];在丘陵山區地帶,羅明等將長沙縣金井鎮澗山村試點項目,在項目設計中盡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將“生態化”引入田間渠、溝、路,采用生態襯砌式排水渠道,不僅降低項目成本而且低碳環保,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并采用生態凈化系統,對田間漬水進行二次凈化,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實現廢水循環利用[19];喀斯特地貌具有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等特點,宋林華以貴州省荔波縣板寨河頭土地整理項目為例,“因地制宜”規劃設計完善格田,提高格田景觀的生態功能和土地集約利用度[20]。

3.2規劃設計生態土地整治

按照土地整治項目的操作流程,規劃設計方案的確定將直接影響到土地整治項目的最終效果。在生態文明建設時代,土地整治不僅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土地文化的發展,而且更需要將生態型土地整治與鄉村及區域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當前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設計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以及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在這些工作實踐中,通過加強國土部門、投資方、設計人員等的參與度,融入具體的評價指標,以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態功能提升為基礎,通過理念更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結構生態化,將土地整治與傳統文化及區域發展有機結合,改善其實施路徑、公眾參與和發展模式,降低生態壓力及其負面影響[21],真正實現土地整治項目中的生態理念。

3.3土地整治后的生態維護

生態建設需要不斷地發展并完善。在規劃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完成的土地整治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些項目的整治效果達不到最初的設計效果,因此需要后期的維護管理。一般項目驗收程序完成后,會移交給當地政府或者土地所屬機構進行維護管理,但缺乏后續的檢查監督,維護管理的效果就變得差別很大。

為推進土地整治生態轉型,在土地整治的生態轉型發展中需要強化土地整治的生態系統認知。以全面修訂土地整治有關技術標準,明確各類基礎設施和耕地建設質量標準和選用材料要求,確保建設質量為基礎;加強土地整治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從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方面,確保土地整治建設質量符合有關標準。從源頭和頂層設計上建立土地整治生態文明建設的約束,形成土地整治生態建設方面的實施-監測-評價管理制度。

4 結論與展望

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發展中面臨的嚴肅問題,與此同時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成為土地整治發展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土地生態整治技術滯后,在土地生態整治和景觀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多處于模仿學習階段;而在土地整治具體實踐中,某些整治規劃方案未能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片面追求高標準設計,忽視了村落中民風民俗的特色元素,缺乏對鄉村文化的保護。

為促進生態型土地整治的健康發展,應把生態型理念落實到項目各個環節之中,真正實現“土地整治+”的理念,充分發揮大自然自我修復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借鑒國外生態平衡的做法,科學測算、真實反映項目前后生態效益,并采取相應補償措施,此外注重公眾參與,項目實施前對當地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以便滿足當地真實需求。

參考文獻

[1]鄖文聚,宇振榮.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策略[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4):1 -6.

[2]周懷龍.審議通過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 ~2020 年)[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6 -08 -16(001).

[3]張勇.農村土地整治的環境影響及保護對策[J].國土資源情報,2013(1):46-51.

[4] Cao Y G,Zhou W,Wang J,et al.Overall regulating and planning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ve villages[J].Resources & Industries,2011,(1):138-141.

[5]Yuan S F,Shi W W,Sun L.The regional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olvement[J].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1,32(2):25-29.

[6]洪土林,王艷華,胡元盛.試論土地倫理與農村土地整治[J].寧夏農林科技,2014,55(12):105-106,118.

[7]Guanghui Jiang,Ruijuan Zhang,Wenqiu Ma,Dingyang Zhou,Xinpan Wang,Xin He.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improvement in land consolidation schemes in Shenyang,China:assessment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Land Use Policy,2017,68.

[8]Comparis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graph-base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ndices:towards the priorization of habitat patches and corridors for conservation[J].Lucía Pascual-Hortal,Santiago Saura. Landscape Ecology.2006(7)

[9]Bonfanti P,Fregonese A,Sigura M.Landscape analysis in areas affected by land consolid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7,37:91-98.

作者簡介:

劉婭婧(1994—),女,漢族,青海省西寧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人文地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與人居環境.

猜你喜歡
生態型土地整治生態建設
生態型景觀設計在居住區的塑造
基于系統工程方法的生態型觀光農業園區探究
探討生態堤防的現狀與建設思路
克拉瑪依城市園林綠化與生態建設思考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新常態下南京港生態型干散貨碼頭建設思路與發展對策研究
地方高校對宿遷生態建設影響之研究
基于統計學理論的中國土地整治框架體系
光山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助推精準脫貧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