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探究

2019-10-21 04:50王劍杰
年輕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數學建模高等教育大數據

摘要:傳統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來自社會和教育系統內部的批評,落后的教學體系和手段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得以應用,但思維模式的改變還遠未成型。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世界性的大賽經驗和我國選拔培訓的體系成為思、學、動思維模式的基礎,更是創新教學教法,促進學生自我興趣型學習轉變目前教學模式的一種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數學建模;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0134; 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4-01

1高等教育教學現狀

已有一些學者在探索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引入高等教育,從學者們的研究來看,與傳統的教育教學相比較,引入建模的科學思維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而建模過程中普遍要求的自我學習、創新能力更是目前教學改革的熱點。然而,目前教學成果與社會實踐仍然有脫節的現象,即使國內外不斷引入新的模式,但教學手段和思想仍然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絕大多數學校的課程學習、考核仍然無法擺脫“不知為什么而學,不知學了能解決什么問題,遇到問題又覺得從沒有學過解決的方法”這一怪圈。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思維模式,再去談該如何應用新的手段和思想,其次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學習國際領先的教學方式,不斷融合、打通不同課程知識學習的聯系,最后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實現不同知識背景應用不同的學習模式,達到學生真正的因材施教,一人一法。

2數學建模思想分模塊融入教學

針對新的技術手段和軟件方法的提出,結合現有的教學體制,提出分模塊教學,即按照學生的知識構成背景、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不同進行劃分。例如分為三類,簡稱為甲、乙、丙班。甲班計算機能力稍強,但是有更深入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需求;乙班為數理知識稍強,計算機編程為弱項;丙班則是社會應變能力稍強,數理知識和計算機能力稍弱的類型。針對不同的班級,教師設計的重點課程不同。例如甲班,教師將開設加強數理知識和應用實例的課程。如此一來,學習的過程中不是干巴巴的數學課程,而是問題導向型,就一個實際問題提出數學解決的思路,進而將相關的數理知識引入學習,并讓學生自行找到解決的邏輯計算方法,從而得出結論。而丙班則結合數學思想史的講授方式,用故事引入,使學生對實際問題中如何尋找出本質的數學邏輯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微分方程時,可以介紹著名的Vanmeegren偽造名畫的贗品鑒定問題及“馬爾薩斯”微分方程的人口模型,在矩陣論的講授時可以例舉小區消防設施的安置問題。

對于每一個模塊的學生,再進一步按照通用課程和拔高性課程、選擇拓展性課程進一步將所學課程分類。對于基礎通用課程可以三個班級通用一個課程模塊,例如,英語1~4階段課程,可以按不同級別分成4個難度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雖然英文程度不同,卻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自主選擇對應的課程去學習。雖然同在一個時間段學習,卻在學習不同的難度內容。對于拔高性課程,可以在學生修完基礎性課程并考核合格之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進階課程進行學習,這部分由于其屬性屬于較高級別層次,因此內容的豐富程度和難度系數不同。不同的學生可能進行的階段和時間、課程數都會不同,因此最終達到的程度也不同,只有最低的學分績點要求。例如,英語1-4階段課之后,開設英美文化研究、英文翻譯進階,同聲傳譯等。_可以將學科關聯性課程歸入拓展性課程模塊之中,這部分依然采用基礎與進階部分,即另外學科的基礎與進階。因此不會增加其他學科教師額外的課程負擔,只是打通了不同學院、學科間的課程交流。另外一些非其他專業主干課程可以先由學?,F存的選修課程構成,并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并沒有對現存的總課程量和師資進行大的改變即可實現。

3實踐中堅持問題導向

具體到課程,可以使用流行的“翻轉課堂”模式并結合網絡“微課”來實現,而這一模式本質上也是數學建模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快速自學、學以致用的問題導向型主動學習模式的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而“大數據”使用之一則是利用學生日常選課、喜好程度和課程組合的實際培養類型的往期數據進行動態結果分析,得出推薦課程的最佳組合方式供學生選擇參考。利用“大數據”分析出具體課程中學生集中的問題,利用課后習題正確百分比來調整“翻轉課堂”和“微課”的課程并及時補充或更新相應的課程。因此,在新的課程體系中,不僅有了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還可以利用學生反饋來不斷加深薄弱環節和點與點之間的空缺,梳理出學生學習的遺漏部分并加以分析和補充。這樣由點及面,最終促成了從一個科目到整個學科甚至相關學科的學習脈絡。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不但學習了整門課程,還保持了后續及相關課程學習的熱情。

“問題”的來源由兩方面組成:一方面為教師設計,另一方面由學生反饋和社會熱點或各方面意見匯總而來。其中社會熱點可由主流媒體關注、熱搜等組成。還可以從教師所承擔的縱橫向課題而來,真正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激發學習熱情,培養探索精神,掌握學習技能,解決問題。同時解決了“死讀書”“眼高手低”等一系列當下大學畢業生存在的問題。

綜上,可以看到歷年來數學建模培訓、參賽的經驗完全可以用于現行教學改革之中,盤活現有師資力量就可以在一定規模中試用進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真正因人而異的培養模式,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向婷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應用型本科數學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3.

[2]趙晉,張建軍,王奕俊.大數據思維下教育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再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6):21-26.

基金項目:2016山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數據下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及實踐能力的‘三三三模式研究”(GH-16043)

作者簡介:王劍杰,男,碩士,研究方向:微分方程動力。

猜你喜歡
數學建模高等教育大數據
數學建模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樹立建模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應用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