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簡析

2019-10-21 02:30楊欣悅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嵇康

【摘要】: 中國古代的藝術理論,從先秦到魏晉,都是以音樂理論為主。這一時期的美學所針對的藝術門類主要就是音樂【1】。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魏晉玄學是支撐嵇康音樂思想產生的最重要的哲學基礎。嵇康所著的《聲無哀樂論》是我國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美學論著,嵇康美學從一開始就顯示出獨樹一幟的學術思想和美學方法,其中涉及到音樂的各個方面,比如音樂的功能、音樂的本質、音樂的審美感受等思想與儒家所提倡的音樂思想。

【關鍵詞】:嵇康 《聲無哀樂論》 音樂美學思想

嵇康(233—262),是三國魏末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書畫家和音樂家,他還是魏晉“竹林七賢”之一,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少數能集文學、思想、藝術于一身的天才型人物。在中國學術思想界,他的理論具有相當的地位。嵇康本人由于性烈才高,敢于發表自己的觀念,最后以至于得罪當道,被判處死刑。他完全藐視強權暴政而一任自然的殉道精神與壯美風采,至今猶令人追思不已。

《聲無哀樂論》是一篇專門論述音樂理論問題的鴻篇巨制,是“中國美學史上第一篇具有濃厚思辨色彩的專門性的美學論文”【2】?!堵暉o哀樂論》它與其他思想都與眾不同,它在具體的學說形態方面上既有抽象的玄學思想,也有具體的自己的感悟,最后達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不僅僅討論了音樂有無哀樂,這本書還涉及到音樂美學上的一系列問題。

即音樂的本體與本質問題,嵇康認為對音樂本體的欣賞,要摒棄一己之私。以平和之體聆聽至和之聲,自我與樂體融為一體,共歸道本(宇宙本體)是嵇康所追求的藝術欣賞的至高境界,也是無哀樂之樂本所欲達到的境界。

以及音樂的功能問題,嵇康認為:音聲本和,無關哀樂的音樂應超越現實哀樂而達到的至和之境。其實質在主張禮樂分離,以否定儒家對音樂的庸俗化以及對樂本的污染。

還有在鑒賞音樂過程中聲與情之間的關系,以悲哀之情聆聽至和之聲,其感覺唯哀而已,豈識樂本之真 以歡樂之情聆聽至和之聲,其感覺唯自得,自得可趨向平和,而導向對樂體之體味 與此同時嵇康提出了“聲無哀樂”的觀點。

在儒家思想學說中,音樂理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嵇康也很重視音樂,他是當時最為著名的音樂演奏家和獨特的音樂理論家,他把對音樂本質的思考建立在對現實人生的深刻思考上,以實現自由和諧的人生完美境界為目標,自覺地將自然之和的美學理念灌注到音樂理論構建中,提出了著名的“聲無哀樂論”,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音樂美學思想。

《聲無哀樂論》所表達本質即音樂是客觀存在的音響,哀樂是人們的精神被觸動后產生的感情,這兩者即哀樂和音樂并無因果關系。用嵇康的話說,就是“心之與聲,明為二物”。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中,所表達的是反儒學的美學思想。魏晉時期,盛行玄學,當時居于正統地位的儒家傳統思想、群體價值觀念和儒家道德標準受到了士人們的質疑,當時,嵇康著有《聲無哀樂論》,主要從以下的方面來表達:

①反對儒家傳統樂論所認為的音樂是人的情感的表現

②“心之與聲,明為二物”

③“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④“聲音有自然之和,而無系于人情”

⑤聲有哀樂

⑥“聲成文,謂之音”(《樂記》)的觀念出發,提出聲無哀樂

他的這些思想,賦予了音樂獨立的地位,“聲無哀樂論”是嵇康的哲學思想在藝術領域的具體表現。嵇康美學從一開始就顯示出獨樹一幟的學術思想和美學方法,它與其他思想都與眾不同,它在具體的學說形態方面上既有抽象的玄學思想,也有具體的自己的感悟,最后達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統一。他同時也把音樂從儒家傳統文藝觀中解放出來,使音樂成為人們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理想獨立的途徑和方法。

嵇康美學在魏晉南北朝美學發展格局中占有不容忽視的、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說,對于美學家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確切的了解某一時期美學發展的進程,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學的歷史意義,那么,對于嵇康美學思想的討論,應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可以把握中國古典美學的民族特色及其歷史大戰脈絡,進而深思中國美學的創造性前景。

【參考文獻】:

【1】張節末:《嵇康美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頁。

【2】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卷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頁。

作者簡介:姓名:楊欣悅 1998.10.27,民族:漢族,籍貫:甘肅,學歷:本科,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演

猜你喜歡
嵇康
謁嵇康墓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被誤解的山濤
遙遠的絕響
嵇康的"雞湯"
嵇康·絕響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謁嵇康墓(節選)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