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農業”背景下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研究

2019-10-21 17:35楊釩馮旭戎陳思
年輕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思想觀念現代農業

楊釩 馮旭戎 陳思

摘要: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全國上下都在探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產業的跨界融合,農村地區更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互聯網+農業”產業實踐,力圖轉變農民思想觀念,發展現代農業。文章以Y市某村為例,探索在“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轉變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的有效途徑。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引導農民思想轉變,加之信息時代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廣泛普及,農民在光纖到戶、4G網絡全覆蓋的條件下,利用更多平臺學習現代信息,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轉變存在一定優勢。但農民自耕思想根深蒂固,受教育程度總體偏低,基礎文化設施利用不充分等仍是阻礙該村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的巨大阻力。針對以上問題,文章在原因分析基礎上,提出了增強宣傳力度、調動農民意愿、加強技能培訓、優秀模范帶動方面提出農民思想轉變途徑,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為轉變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提供提供理論指導和有效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農業;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180-02

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國家和各級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實踐過程中,既注重經濟發展,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既注重推進農村生產方式變革,又注重推進農民思維方式、價值判斷、認識活動的現代化,農民的主體意識被不斷激發,傳統的以家庭為主的小規模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農民的發展需求,他們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農業生產方式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己迫在眉睫。

1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的現狀分析

1.1轉變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的優勢

(1)基層組織積極宣傳國家政策,通過教育促進農民思想解放。該村積極響應國家各項脫貧政策,全面實施扶貧攻堅工作,著力于扶持農業,建設新農村,培育現代新型農民。因此,轉變傳統型農民思想,使農民思想開放,成為該村工作重點之一。為了改善民生,在脫貧攻堅戰中,該村村委干部認真學習惠農政策,大力宣傳國家政策以及有關工作報告,積極組織村民參加現場宣講會,進行深入調研。

(2)信息時代潛移默化影響,農民現代意識增強。對該村500位農民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村民都擁有智能于機,60歲以下的村民中,智能于機持有率為85.2%。在國家政策的支持與該村村委干部的帶動下,該村已經實現了光纖到戶,4G網絡全覆蓋,且都對互聯網有大致了解,這為“互聯網+農業”背景下轉變農民傳統思想提供了契機,但對于網上購物,尤其是購買農資相關產品,大多農民都表示從未有過。

1.2轉變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的障礙

(1)農民自耕思想根深蒂固,滿足于自給自足。該村農民年齡普遍偏高,進行農田種植年限長,對土地有深厚情感,將自身精力投入農業生產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種土地變成一種情懷而相傳。存在小部分農民通過市場交易獲得經濟收入,但農民普遍認為以市場為導向種植經濟作物,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偶遇災年作物收成不樂觀,極易導致入不敷出甚至虧本,種植經濟作物的風險大。加之離城鎮過遠,市場交易不便,不愿種植經濟作物。

(2)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現代農業發展理論的知識水平。文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就樣本數據顯示,500名被調查者擁有大專及以上文憑僅占6.8%;接受過中等教育占比3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59%??梢?,該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難以用相關理論指導農業實踐。極少數受教育程度偏高的村民認為農活又臟又累且收入低,對農業生產不感興趣,不愿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種植,而選擇闖蕩城市,該村人才外流。

(3)村落文化基礎設施使用情況不容樂觀,資源閑置或浪費。該村雖設有提高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的場所,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大多閑置一旁或做它用。例如,該村有農民夜校一所,設置有政策法規宣講、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災害防治、勞動技能培訓、農業種植養殖等課程,但農民參與的極少。該村在管轄鄉鎮支持下建設了一所農家書屋,書籍類別較豐富,歷史地理類、生活技巧類等通俗易懂的常識書籍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計算機基礎、網絡營銷等實用技術類書籍均有陳列,但借閱者很少。

2傳統型農民思想固化的原因

2.1小農思想束縛,現代農業開展困難

該村傳統農業發展已近千年,多數農民滿足現狀,勞動所得大部分用于自家食用,富余農產品用于市場交易。但該村距離場鎮20余千米,交通不便且往返時間長。大多自耕農民盡管收益微薄,但滿足于現階段生活水平,對于開展“互聯網+農業”,以網絡為基點進行采買、種植、生產、銷售,表現出對“互聯網+農業”不了解、學習困難、操作復雜,缺乏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水平作支撐而難以接受的心態,加之“小富則安”,缺乏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發展“互聯網+農業”意愿不強。

2.2互聯網建設良好,但引導力度不強

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良好,已經實現寬帶網絡全覆蓋,無線網入戶工程正在推進。大多數農民能夠較為熟練使用微信、短視頻軟件等簡易社交平臺且使用度高、興趣濃厚?;ヂ摼W飛速發展,各類信息傳播更加快捷,農民也有機會“足不出戶聞天下”。但大部分農民只是被動接受于機推送信息,缺乏足夠探尋技能,缺乏通過利用互聯網提高自己的意識;另一方面,農民更加傾向于利用互聯網時空性觀看貼合自身喜好的、通俗易懂的內容,而對科學技術、電子營銷、現代農業等偏理論信息關注較少,難以將理論聯系實踐,無法有效的把互聯網與自身農業實踐相結合。

2.3文化素質水平低,難以發掘發展良機

該村2018年底才脫帽國家級貧困村,經濟基礎薄弱,人均年收入較低,恩格爾系數高,文化教育投入比例小,積年整體文化素質低下。首先,該村農民耕種所得除滿足生活必需外剩余少,難以滿足農民額外物質需求,且受田間耕種所縛,缺乏空閑時間發展副業或休閑娛樂,思想長期受限于田地收成,沒有更多精力豐富精神生活;其次,大部分農民不了解互聯網技術,對互聯網的認識停留于表面,互聯網意識薄弱,難以意識到互聯網帶來的農業發展機遇;再次,存在的少量文化素質較高且對互聯網了解程度較高的農民,并非常駐農村,大多外出工作,對家鄉農業發展缺乏興趣,對該村的“互聯網+農業”整體影響力度小。

2.4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少,文化氛圍不濃厚

該村建有有農家書屋、農民夜校、農民園地等基礎設施,但是建設水平比較落后。農家書屋中的書籍常見于歷史地理類、文娛雜志類,而農業科技、互聯網技術、網絡營銷等實用性書籍少,農民的農業發展理論和實踐水平難以提高;農民夜校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理論知識多且枯燥乏味,忽視實踐技能訓練,脫離農民生活實際,農民參與意愿低,夜校流于形式。農家書屋對于多數農民而言,一方面是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受限,偏理論的書籍內容使他們難以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農民不愿意將時間“浪費”在學習復雜的新事物或與自身娛樂無關的事上。

3促進傳統型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的途徑

3.1強化村支兩委力量,帶動農民發展意愿

村支兩委在農村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農民思想得到解放,就要建設高凝聚力、高威信度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和戰斗堡壘作用,為農民思想解放提供有力組織保障。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村干部須深入學習互聯網相關知識和技術,深刻理解國家惠農政策,選擇群眾愛聽、樂意聽、能接受的語言傳遞信息,幫助他們科學利用互聯網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實踐,認可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聘請專門技術人員入戶宣傳相關知識技能,開設現場宣講會,設立專門農業咨詢平臺,及時有效為農民解疑答惑。其次,廣泛發揮村組干部帶動作用,在村內進行集中學習或入戶造訪,開展互聯網基礎知識普及、“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網上農業營銷模式等宣傳,加強對農民的思想引導,提高農民互聯網意識,推動農民加入“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浪潮。

3.2借助自媒體平臺,提高農民轉型興趣

互聯網時代百花爭放,各大自媒體平臺憑借其時效性、快捷性等優勢,已逐漸取代傳統紙質媒介,成為了解世事、獲取新聞的首要平臺。兩委干部可以帶動農民積極主動關注互聯網、電商、現代農業相關微信公眾號、抖音、APP等,為農業生產、銷售、盈利等方而改革提供借鑒方式,通過這些平臺達到農民自主學習、主動轉變其對“互聯網+農業”看法的目的;其次,可以以一村或相鄰多村為單位制作專門的自媒體平臺,如官方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抖音號、APP等,結合村內現狀,通過有趣易懂的短視頻、文章推送等方式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等相關知識傳送給農民,通過網絡向農民傳遞知識、與農民互動、解答農民困惑,提高農民認知水平的廣度和深度。

3.3發揮優秀模范帶頭作用,帶動農民行為轉向

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往往能激勵人心。能夠有效利用互聯網平臺充分了解農業發展新動向,并希望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科學利用現代技術致富的農民群眾在農業發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帶頭作用。這部分人的生產實踐足跡能夠充分反映農民群眾各方面發展意向、農民發展心聲。著力挖掘先進代表,加強思想引導,有利于定向引導農民思想,為農民提供精神力量。雖然該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大部分農民缺乏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但仍然存在部分想要通過當地扶貧致富政策,運用互聯網進行網銷的農民。該村可以樹立一批以發展現代農業致富的農民形象,通過專欄形式表揚先進思想引領模范,組織轉型農民分享相關經驗教訓,幫助農民在聽取經驗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思想沖擊,逐步了解互聯網、農業、電商等知識,改變傳統的農耕思想。

3.4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推行農民文化教育

農民絕大部分時間主要用于傳統農業實踐活動,日常能夠接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不多,而農民夜校、農家書屋等場所能夠有效把農民生產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提高農民素質。有效利用農民夜校、農家書屋等基礎文化設施,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方式。減少農民夜??菰锓ξ兜睦碚撜n程,增加實用價值高、農民喜聞樂見的課程,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如:開辦互聯網基礎入門、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使用方法等課程、舉行電子銀行和網絡支付相關知識講壇、創辦“互聯網+農業”為主題的創新創業沙龍等,吸引農民興趣,營造普遍良好氛圍,幫助農民提高互聯網運用、現代農業開展、互聯網與農業結合等意識。增大農家書屋關于現代農耕技術、網絡銷售研究等較通俗易懂的書籍刊物比例,設置專項獎勵基金,激勵農民自覺主動學習互聯網和現代農業的相關知識并加以利用,促使“互聯網+農業”內化于心,更新農民認知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明勝,農民增收影響因素及對策探析[J].農業經濟,2010(8):73-75.

[2]王義芳,李倫.農民價值觀念變遷與新農村社會價值規范建設——以湖北農民和湖北農村為例[J].道德與文明,2008(3):13-16.

[3]王偉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2018年四川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814389112)

作者簡介:楊釩,女,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互聯網+農業思想觀念現代農業
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中國現代獨幕劇的30年(1919年-1949年)
我省3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擬入選“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公示名單
思想政治工作是衛生工作的生命線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智能手機普及化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研究
高中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