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芭蕾舞的動作原理與審美原則

2019-10-21 22:49衛晨靖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摘要】:古典芭蕾是芭蕾史上發展的第三個時期,跨過了百年的風雨考驗之后,以一個鮮活動人、血肉豐盈的“白天鵝”形象流傳了下來,完成了自身的形態構建,締造出了與其它舞種迥然不同的動作形態與風格特征。在發展過程中它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動作原理與美學標準,本文通過列舉古典芭蕾中的一些動作對古典芭蕾的動作原理進行分析,闡述其審美原則,探究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內涵。

【關鍵詞】:古典芭蕾 動作原理 審美內涵

一、古典芭蕾的釋義

“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音譯而來的,15世紀在意大利出現“芭蕾這個詞時”將它命名為ballet,意思為“跳”或“跳舞”。在西方,廣義的芭蕾歷史上曾泛指所有的舞蹈,不僅包括歐洲特有的古典舞蹈或舞劇,而且還包括各式各樣的表演性舞蹈。狹義的芭蕾專指萌發于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形成于十七世紀后期的法國宮廷,繁盛發展于俄羅斯的一種經過職業舞蹈家提煉加工,高度程式化后的劇場舞蹈,亦即通常所說的“古典芭蕾”。

二、古典芭蕾的動作原理與審美原則

(一)古典芭蕾的動作原理

1.由內向外的動勢體態

芭蕾的動作感覺是離心的,星射的,雙臂與雙腿從軀干突出向外伸長,形如從軀干分離出去舞者從肉體到精神都是膨脹的、擴大的、伸長的,姿態的變化均靠外開來完成。以動作attitude為例,主力腿伸直,腳外開,動力腿膝關節稍彎曲,保持外開的狀態抬至空中。整個動作,舞者從腰下的一切,以軀干為中心向外展開,膝蓋正面也朝向外側,動作的力的運用由內向外,力量發自軀體的中心,結束的allonge呼吸時,舞姿也并沒有完全靜止,手臂向外展開至肩部,再延伸至上臂,下臂,手部,指尖直到方。

珍妮.科恩在論及古典芭蕾的風格時,也曾說到,外開并不是古典芭蕾的唯一特征,外開也是印度“婆羅多舞”的特點。并且,即使沒有跳躍或托舉,沒有腳尖動作,我們也能夠確認芭蕾的古典風格,但是如果沒有盡力向上的感覺,我們就無法確認。由此,也可以看出芭蕾舞蹈動作是由內向外全方位的。

2.黃金比例的幾何構圖

以幾何構圖的抽象線條來設計動作姿勢,是以古希臘文明為源頭的西方舞蹈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因為古希臘人認為,數學的原理是一切事物的原理,舞蹈作為一種身體的“動”,也是存在于一種數學意義上的平衡,舞蹈作為身體的“動”也是存在于數學意義上的一種平衡。這種平衡的基礎便是被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譽為“黃金分割律的0.618”。古典芭蕾強調動作的姿態符合幾何構圖,實際上也必然強調0.618的黃金比,這也是芭蕾動作姿勢符合幾何構圖的深層依據。

關于芭蕾的幾何形態芭蕾史上第一部舞劇《皇后的喜劇芭蕾》中就有所體現。整部舞劇里面強調舞者的隊形變化與舞臺調度,符合幾何的原理,同時,直線、四角形、圓形以及各種方式舞蹈,幾何圖式展開,有時,為了體現女王將她推至三角形的頂端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舞姿動作還是舞劇構圖,芭蕾的幾何構圖也是動作原理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古典芭蕾的審美原則

古典芭蕾的美學原則是開繃直立。首先是外開,1661 年,以芭蕾大師博尚為首的法國皇家舞蹈學院首次對各項舞蹈原則提出較完整的定義,其中就包括了外開的原則。其次是“繃”,膝關節與踝關節的繃直。芭蕾作為一種線條性藝術,必須將每一個動作延伸至最大限度才優美。即使是一個靜止的四位立造型,踝關節到膝關節乃至到整條腿的繃直,才會給觀眾有延長肢體原有線條的即視感?!爸薄币彩枪诺浒爬俚拿缹W原則之一。直是指雙腿膝蓋伸直以及后背的垂直。也就是身體的垂直,拉長,舞姿的舒展優美。頭部應該保持正直,脖子要直,無論是做手部的動作還是抬腿或是跳躍,身體時時刻刻都要保持挺拔直立的狀態。膝蓋完全挺直?!傲ⅰ?,是指身體的直立,挺拔,頭頸、軀干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并把身體重心放在兩條腿或一條腿的重心上,其空間占有感就像古典宮殿似的傲然挺立。

三、背后的精神文化依托

(一)源自宮廷貴族

古典芭蕾是產生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它打著“托古創新”的旗號,大力弘揚人文主義精神。他們重視人本身的文明建設,將人們的注意力導向人與人交際過程中的方式、人的儀態儀容、行為舉止之上。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化的身體動作,恰是禮儀文化最佳的表現載體。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代表,他酷愛芭蕾,編排動作高貴莊嚴,鏗鏘有力。高貴、英雄式的舞風也影響到了當時宮廷的尚禮風俗和舞風。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典芭蕾是一種與民間藝術完全不同的貴族藝術,投射出濃濃的貴族氣息,具有特定的審美風格。由此看來,古典芭蕾是國家規訓下的,符合西方人們特定審美理想,符合西方文化意識觀念,與時代和歷史緊密結合的一種藝術體系。

(二)源于宗教信仰

藝術與宗教自史前開始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西方文明的源頭除了來自古老的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以外,另一營養源便是基督教文化,雖然,教會統治長達一千多年的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期”。但是,這一時期也創造出了燦爛的宗教藝術文明。如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杰的作品,神性到人性的覺醒,這種覺醒是通過藝術形式而展現。在對信仰與宗教的敬畏之下,誕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芭蕾舞汲取了基督教的部分精神養料,使得宗教精神逐漸的滲入其中。

結語

古典芭蕾發展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這個文明的產物,動作細致入微、精雕細琢、而且和諧勻稱,充滿著內在的深刻表現力。通過動作原理與審美原則的分析,我們發現其審美與它背后的文化內涵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李永明.《芭蕾舞及其教學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2】于平.《舞蹈文化與舞蹈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李瓊.《從舞蹈身體語言的視角解析古典芭蕾訓練形態的發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3).

【4】王松陽.《古典芭蕾的審美特征與鑒賞標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8).

作者簡介:衛晨靖(1996---),女,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單位郵編:710119 研究方向:舞蹈教學理論及其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