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馬克思實踐哲學思想的起源及其拓展

2019-10-21 22:49王小偉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馬克思

王小偉

【摘要】: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起源于亞里士多德實踐思想的深究,是對傳統形而上學以及近代抽象主體哲學內在理論缺陷的質疑和批判。他的實踐觀念是以普遍價值為目標的傳統,反對唯心主義思想,打開了新唯物主義的獨特理論視角。而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實踐哲學傳統,將實踐哲學問題單向地劃在人的政治和倫理思想領域。馬克思的實踐哲學似乎與這種傳統有點區別。馬克思的視角是物質生產實踐,因此,我們應該從全面的思維視角出發探究兩人之間實踐哲學的思想淵源及其拓展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 亞里士多德 哲學起源 實踐思想的拓展

一、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起源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新視角。在哲學傳統中,“實踐”一詞的意義發生過許多變化,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指人的政治倫理生活。在這一經典的解釋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似乎開創了另一種解釋,即實踐指是物質生產實踐。從表面上看,前一種方式更為強調人的實踐生活的價值維度,強調政治倫理生活既獨立于并高于物質生活;后一種方式更為強調物質性生產高于人的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性地位與決定性作用, 強調物質生活的不可避免性與崇高性。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傳統基礎。被劃分為“在場的形而上學”與“主體形而上學”。主要以解決主客體分離的理論支點要么在超驗的理性世界,要么在經驗的現實世界。因此,要弄清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內涵,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深入理解其與古代哲學的承繼關系。形而上學啟端于古代哲學,西方古代哲學中已然包含哲學破解形而上學的思想切入點。而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則開辟了一種不同于前者的哲學傳統。亞里士多德的質料和形式學說則承認作為形式的善包含在作為質料的人之中,人能夠通過實施具體的善即實踐活動來實現自身。

二、馬克思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繼承與批判

關于“自由人”思想的認知。亞里士多德就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政治的動物”。這兩個論斷,但是,亞里士多德看來,他關于“人”的定義,直接影響了他關于人類生活樣式的理解。而馬克思是普遍的人的概念。所提及的那種有限的和特殊的“人”的概念, 一種從普遍性的角度來界定人的觀點。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似乎秉承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關于“人”的傳統理解,即“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亞里士多德是依據自然本性來理解人的。即自由人天生就具有理性的能力,奴隸天生只具有適于勞役的強壯體格,而馬克思是從歷史生成的角度來理解人的,即人是在實踐活動中成其為自身的,自由的、由所有人共同完成而呈現出來的實踐活動過程,就構成了真正的歷史。正如馬克思所言,人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展現自身的理性能力的。

關于亞里士多德與馬克思實踐領域思想的辯解。亞里士多德行為行動的實踐:即創制的、實踐的與理論的。政治實踐生活作為居間的生活樣式, 既高于創制的生活樣式 又低于理論生活,正如阿倫特所分析的,與政治實踐活動相比,物質生產活動似乎注定有一個缺陷,那就是這類活動一定反映了人受制于自然的性質, 總而言之,在亞里士多德的語境中,理論高于實踐,并且,理論與實踐之間幾乎是相互分離的。

馬克思的觀點是通過物質生產實踐而被規定的。如前所述,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討論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問題“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直接區別開來”。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首次表達了人與物質生產實踐的一致性關系:一方面,馬克思承認物質生產必須以自然對象為前提和條件,另一方面,物質生產更極大地體現了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在這一意義上,物質生產反映了自然與歷史、必然與自由的辯證法思想。

三、馬克思實踐哲學思想的拓展

(一)對主客體分離問題的解析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創立基礎是對近代主體形而上學的批判與克服, 這一批判過程也就包含著對主客體分離問題的解決。馬克思哲學以實踐活動為基礎來討論主體與客體的動態統一, 即將哲學理論問題還原為社會現實問題。只有如此, 才能徹底地將問題解決。在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社會批判語境中, 主客體的分裂問題歷史性地展現為資本主義世界同作為物質生產主體的工人階級相異化的歷史現實。

(二)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展現出歷史性的時間觀

時間的理解是對世界認知和討論現實的基礎。亞里士多德將時間的線性與邏輯的線性等同起來,因此,時間便只具有一個意義的維度。馬克思的時間觀彰顯出其不同于以往思想家的特質。馬克思認為,實踐活動的時間是歷史自身的表現方式,實踐的目的性表現為歷史發展的規律,這一規律并非邏輯式的線性結構。在馬克思的理論視野中,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物質及精神財富等,包括著對過去、當前和未來的三維統一性?;谶@樣一種更歷史性的視角,是一種生命的活動向上的趨勢,根本意義即成為人類發展的自由時間??傊?,馬克思通過對近代主體哲學的批判,將實踐哲學從思辨的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

(三) 提倡了一種實踐的唯物主義視角

馬克思對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判斷,是通過了解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批判得以形成的。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思辨哲學的批判極大地吸引和鼓舞了年輕的馬克思,使其哲學思考迅速轉向一種唯物主義。馬克思發現要更加科學徹底地批判分析現實,就需要一種更加徹底的唯物主義。隨后,他指出其根本缺陷在于“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從根本上強調對象性的感性實踐活動是現實事物的存在論根據。

綜上所述,我認為,馬克思在對傳統哲學改造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階段,他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批判了資本主義結構中的異化現象 第二個階段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科學批判,馬克思認識到了人的本質只能通過社會實踐得以實現。這種實踐觀科學地揭示了人之存在的社會歷史性。通過這兩個階段的理論發展, 為馬克思實踐哲學主要立場的確立奠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1888.

【2】張一兵.回到馬克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亞里士多德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同一個笑話講三遍
同一個笑話講三遍
馬克思妙計催書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漫畫
重大的差別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