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狀胬肉手術治療傳統方式與微創手術方式對比分析

2019-10-21 10:12肖云凌
健康大視野 2019年17期
關鍵詞:翼狀胬肉傳統手術微創手術

肖云凌

【摘 要】目的:對翼狀胬肉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68例翼狀胬肉患者,共104眼,其中52眼采用采用傳統手術治療,作為對照組,另52眼采用微創手術治療,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手術效果進行統計對比。結果:半年復發率方面,觀察組無復發眼;手術時間及恢復時間方面,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方面,術后兩組均未出現明顯并發癥,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翼狀胬肉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方式或微創手術方式,均能達到治療效果,且復發率及并發癥無明顯差異,但微創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更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翼狀胬肉;微創手術;傳統手術

【中圖分類號】R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1

眼科臨床中,翼狀胬肉屬于常見疾病,該病的發病機制及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有報道顯示該病的發生與外界環境因素(日光、風沙、花粉、煙塵等)、自身因素(營養缺乏、過敏反應、遺傳、淚腺分泌不足等)有關[1]。以往對翼狀胬肉治療中,傳統切除術因創傷較大,存在結膜、角膜修復慢的不足,患者恢復也比較慢,干眼等不適感持續時間較長[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小切口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角膜緣肝細胞移植術在該病治療中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68例104眼翼狀胬肉進行研究,對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68例翼狀胬肉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齡37~77歲,平均(57.6±3.2)歲。共104眼,其中52眼采用采用傳統手術治療,作為對照組,,另52眼采用微創手術治療,作為觀察組。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均給予球結膜下浸潤麻醉及表面麻醉。觀察組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先用付腎+生理鹽水稀釋后放置在翼狀胬肉頭部濕敷,減少出血;用有齒鑷子夾住胬肉頸部,于胬肉頸部剪開結膜,大小約3.4mm×2.6mm,將鞏膜與胬肉分離,二者之間的聯系剪除,逆行將頸部、頭部胬肉切除。將切口周圍結膜下纖維增生組織及胬肉組織牽拉剪除。角膜上殘留胬肉組織用鑷子撕除干凈。距胬肉切除部位4mm以外,患眼正上方球結膜處做結膜瓣,大小同植床,結膜瓣不連帶筋膜,分離至角膜緣內1~2mm,將結膜瓣角膜緣干細胞植片用剪刀剪下,在植床上鋪平,保證植床角膜緣與移植片角膜緣側吻合,于植片4角、遠端邊緣中點及扇形兩端用10-0尼龍線行植片-鞏膜-球結膜縫合,然后對植片進行修整,最后對手術區沖洗,完成手術。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式,于胬肉頸部兩側1mm處將球結膜剪開,向后延伸做5mm切口,分離結膜下與球結膜變性組織,向鼻側分離至淚腺,用小圓刀將胬肉切除并刮除干凈,最后進行燒灼止血,其余手術操作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半年,對兩組患者疾病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對比,復發判斷標準:術眼結膜下限位組織增生、充血,經裂隙燈檢查顯示結膜纖維血管組織超出角鞏膜緣1mm。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恢復時間等手術指標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復發情況及并發癥情況對比

術后半年,觀察組52眼均治療痊愈,無復發眼,復發率為0,對照組52眼中,2眼復發,復發率3.85%,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832,P>0.05)。術后并發癥方面,兩組均未出現明顯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在手術時間及恢復時間方面,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翼狀胬肉屬于眼科常見疾病,多種因素均可引起該病的發生,對翼狀胬肉治療中,手術方式是主要方式,但眼科醫師面臨的難題是該病術后復發率較高,研究的重點也是如何降低術后復發情況[3]。以往傳統手術方式,是按照胬肉的大小決定切口大小,創傷相對較大,術后患者恢復慢,且復發率相對較高[4]。所以,尋找一種治療效果好、復發率低、術后恢復快、患者痛苦輕的治療方式,是臨床研究的熱點。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在翼狀胬肉治療中,應用微創手術方式,切口不以胬肉大小而定,明顯的縮小了手術切口大小,對應的植片大小也縮小,節約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由于手術創傷小,所以術后患者恢復速度也明顯加快,使患者的痛苦大幅減輕。通過與傳統翼狀胬肉切除術相比,微創手術方式在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復發率與術后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兩種手術方式對翼狀胬肉均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在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方面,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創手術創傷更小、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患者恢復更快。

綜上所述,對翼狀胬肉采用微創手術治療,治療效果好,術后患者恢復更快,并發癥少,應用價值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吳曉燕.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9,03(11):1505-1506.

史先基,楊靜.分析兩種手術方式在原發性翼狀胬肉手術中引起干眼癥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4(22):98-99.

劉倉倉,徐春麗,何君,陳媛媛,曹芃,蔡巖.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雙側翼狀胬肉的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03):491-493.

齊曉蕓,馬艷.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06):79-80.

猜你喜歡
翼狀胬肉傳統手術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引流治療急性上尿路梗阻并重癥感染的臨床研究
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效果比較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改良乳腺癌手術與傳統乳腺癌手術臨床利弊對比分析
關節鏡輔助復位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對比觀察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翼狀胬肉的療效比較
不同方式治療小兒疝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等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角膜干細胞移植與單純切除治療翼狀胬肉臨床效果對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