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語言文字教學,回歸語文的工具性

2019-11-14 11:30何二武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工具性小學語文

何二武

【摘 要】語文教學,首先是語言文字教學,教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學習和工作的這門基礎工具,具有讀、寫、聽、說的能力。語文教學如何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基礎性上來,如何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以語言教學為主這方面來?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難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工具性;語言文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240-01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開宗明義地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首先是語言文字教學,教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學習和工作的這門基礎工具,具有讀、寫、聽、說的能力?,F在,我們已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光有認識還不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還必須加強語言文字教學。語文教學如何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基礎性上來,如何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以語言教學為主這方面來?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難題。以下談談個人的幾點淺見。

一、研究和探索語言文字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規律

語言基礎知識包括新課標所規定的字詞的音、形、義,標點符號,詞法和句法(即漢語語言的構造形式及其規律),修辭和語言邏輯等。掌握這些知識的目的在于更自覺更熟練地運用語言這一工具。所以,語言基礎知識教學不能單純地機械地進行,只有充分利用課文運用靈活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才有可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形成語言能力。

語言文字教學的另一個基本的重要內容是漢語言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方法。而在不同的語境中又會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方法。這樣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我們漢語絕大多數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義。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些字的音義就有變化。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語境。語境是語言教學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學中語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語言訓練的主要內容。加強語言教學,加強語言因素分析,到底應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歸類,語文教學中關于語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層次如何理解和分類,這些都有待探討。雖然新課標提出了大方向,但如何理解,如何落實到每一課時中去,如何使新課標的語法更細化更易操作,便有待同行的探討。

二、突出語言文字教學的前提下練好語文教學基本功

語文課是語言課,是語言工具課。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門工具,使之受益終生。這離不開語文教師正確引導,合理訓練,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前幾年我在長沙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王崧舟的《去年的樹》。整堂課充滿了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教師充滿詩意的語言引導下,學生的朗讀也充滿了感情。王老師在本節課中巧妙地運用了三次語用,其目的就是實現以課文為例子,來教語文。第一次語用是: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樹長得……,就像……。鳥兒呢,長得……,多像……。這是讓學生訓練描寫樹和鳥兒的外形特點。第二次語用抓住了對話的特點,王老師是這樣設計的:樹……說,鳥兒……說,鳥兒……問樹根,她……問大門,她……問女孩。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填上一些恰當的寫表情的詞語。第三次語用出現在文章結束時,題目是:鳥兒面對著燈火,在心里說……(要求學生寫出鳥兒的內心活動,用上“樹啊,樹”這樣的句式。其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這些語用訓練,學生回答得很好。王老師將這些答案要點一一在黑板上板書,并對學生進行適時表揚。奇怪的是:王老師逐漸將這些板書又一一擦掉了。多可惜??!黑板上只留下了三個“平淡”,三個“深厚”。此時,王老師提問了:是作者不會寫外貌嗎?是作者不會寫表情嗎?是作者不會寫心理活動嗎?回答是否定的。作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想象的空間,他用最平淡的文字寫出了鳥兒和樹最深厚的感情,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此時,王老師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我在沉思: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不正是提倡學生用最平淡的文字表達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嗎?這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改進教法,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掌握語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師講,而是有賴于學生實地操作訓練,在訓練中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須改變過去由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重吟誦,重語感,重表達,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提倡多讀多寫等等。這其中的精髓是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感受,在練中掌握技能。我們應繼承并發展這些至今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語文教學所憑借的“例子”。教材不過是個例子。但是如何借用這些例子,不同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不同的教材習慣和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倘若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和聯系現實,便會大談作品時代背景,講資本主義國家里社會上種種丑惡現象并聯系當今社會現實類似現象等等;倘若拿當代文學作品來欣賞與評價,便會在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小女孩形象上大做文章,盡情抒發;任何學科,任何課文教學都受到嚴格的時空限制。語文課的效率就具體體現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所教內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上。而內容的選取又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每一課的教學是語文整體教學任務這一長鏈中的一個環。語文教學的著力點在哪兒?一個“例子”應選取什么內容教給學生,這是我們認真對待的。因而,我們只有在繼承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地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結束語

加強語言文字教學,回歸語文的工具性、基礎性,使學生能夠初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工具性小學語文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中職數學“工具性”教學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