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019-11-26 13:13
兒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直角三角形解決問題三角形

王 宏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初級中學,安徽 淮南 232200)

知識遷移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想到相關的舊知識,在遇到問題時能找到對應的理論知識并快速解決,同時對類似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掌握了這種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懂得變換思維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深化對已掌握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強化訓練,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運用技巧,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轉變教學模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初中數學中的知識點太過抽象化,有時候教師需要花費一整節課的時間講述一個知識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越聽越迷糊,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沒有讓學生理清思路,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通常教師都是采用滿堂灌的形式,把所有該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點全部告知給學生,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卻達不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實際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推動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里,改變策略優化教學方面,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數學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知識遷移行為。以滬科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為例,通過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讓學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體會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滲透學生的類比思想,實現知識的遷移。教師銅多讓學生類比相似多邊形的相關知識回答問題: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引出課題:如何判斷兩個三角形相似?讓學生回顧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判定相似三角形的簡便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學習,之后再指導學生進行猜想和證明。運用這樣的方式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二、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

提問環節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方面,教師要變換問題的樣式,提出的問題能夠讓學生聯系到已經掌握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從舊知識中抽象出可遷移的部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提升學生知識遷移的深度和廣度。以滬教版《解直角三角形》為例,第一環節回顧舊知識導入新課:在三角形中共有幾個元素?直角三角形中各個元素之間有哪些等量關系,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第二個環節讓學生明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已知兩個角能不能求出其余的元素?為什么要至少有一條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第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問題,起到鞏固的作用,最后做課堂總結: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據是勾股定理、兩銳角互余和邊角之間的關系,一般會遇到兩種類型,已知兩邊和已知一邊與以銳角,提醒學生解題時要選擇適當的關系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整理與回顧。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

初中數學題目中會涉及到很多知識點,有的學生不善于歸納總結,雖然做了大量的練習題,依然收不到良好的成效,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的已有知識得不到有效地遷移,不懂得分析問題找出對應的知識,只有在看到解題過程的時候才恍然:“我怎么就沒想到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似處,引導學生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遷移。比如教師在備課時,合理設計教學流程,讓新舊知識之間進行無縫銜接,平穩地將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中,在講解不等式的性質時,可以先引入等式的性質,引導學生找出等式與不等式之間的區別,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等式性質的基礎上快速地理解不定式的性質,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目的。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要讓學生從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的狀態,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知識遷移的措施還有很多,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找出最科學合理的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創造性人才,使學生能靈活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猜你喜歡
直角三角形解決問題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三角形,不扭腰
5.2 圖形的相似與解直角三角形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三角形表演秀
拼搭直角三角形
如果沒有三角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