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

2019-12-27 09:00王曉銀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評量心肌梗死常規

王曉銀

(武警江蘇省總隊醫院內一科,江蘇 揚州 225000)

本次試驗探討心理護理對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電腦產生隨機數的方法隨機分為各有40例患者的觀察組和對照組。經過一系列常規的檢查措施,心電圖檢查以及心肌酶學檢查等確診患者為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指標。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61歲-88歲,平均年齡(67.5±3.4)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60歲-88歲,平均年齡(66.8±4.3)歲。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心內科常規治療心肌梗死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1]。在此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醫院的環境以及各項規定,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知識教育,教導患者應注意的事項等;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責任護士均經過全面系統專業的心理培訓。在患者住院后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表示關心愛護,在心理上安慰患者。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心肌梗死的相關知識,使其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認識,并增加其對醫護工作的信任和配合。在建立足夠的信任感后,采用認知行為技術指導患者減輕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噪音疼痛以及疲勞等情緒對患者的刺激,避免患者產生憤怒悲觀等不良情緒。糾正產生抑郁焦慮情緒的患者的認知,積極溝通交流,多鼓勵患者,使其講出內心的痛苦焦慮,并幫助其進行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樹立起對抗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出院后幫助其進行康復指導,保持溝通。

1.3 觀察指標 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分別在患者病情穩定時和出院時對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評價并對比結果;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通過SPSS 22.0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和計量資料分別用例數率(%)和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用χ2和t檢驗組間對比的結果,以P<0.05為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 出院時兩組患者的SAS評分較病情穩定時均有所下降(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下降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比較(Mean±SD,分)

2.2 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出院時兩組患者的SDS評分較病情穩定時均有所下降(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下降更顯著(P<0.05)。

2.3 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5%(P<0.05)。

3 討論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功能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機體免疫力也逐漸降低。心肌梗死隨著冠心病升高的發病率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由于其緊急兇險的特性,嚴重危害著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甚至生命安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及時進入了恢復期,還是會有復發的危險,且可能會發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危險事件[2]。經過心肌梗死發作后患者極易對其產生恐懼,產生緊張等負面情緒,甚至發展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一步加速了心肌梗死的再次發作。因此,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復時期對其給予合適有效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特別是對其心理上的護理干預。

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幫助其化解不良情緒,教其學會對情緒的控制,不讓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到身體健康。使患者的心情保持平穩,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緒起伏。通過聊天、讓患者聽音樂等措施分散注意力,緩解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幫助其增強抗擊疾病的信心。

綜上所述,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其生命質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評量心肌梗死常規
基于成果導向的實作評量工具開發與應用
常規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分析
臺灣地區素養導向的語文評量研究及其啟示
大數據時代基于OBE的線上會計基礎培訓評價
探討常規課的高效課堂
緊急避孕不是常規避孕
基于“成果導向”教學理念下《動物微生物及免疫》課程評量方法的開發與設計
別受限于常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