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
——兼論繼承五四傳統

2019-12-30 11:42陳玉婷
關鍵詞:愛國愛國主義祖國

陳玉婷

(閩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漳州363000)

五四運動以強烈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精神追求,擔當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的時代重任,從而推開了中華民族全面覺醒的大門。 五四精神核心是愛國主義。 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發揚五四愛國的精神,培育能夠擔當時代大任的愛國知識青年。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

國家的富強與民族的振興,始終離不開每一個國民對其祖國的熱愛所迸發出的生命激情,離不開全體國民對其祖國最深厚情感理念的支撐與激勵。 愛國主義始終是浸潤在中華民族文化血液之中的精神內核,沉淀在偉大祖國復興大業行程中的生命之根和精神紐帶。 五四運動雖已遠離我們百年,但五四運動留給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隨時代變遷而歷久彌新。 新時代賦予愛國主義全新的內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將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制度相統一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核心;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本;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人類情懷。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 中華民族創造過輝煌的歷史,但隨著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受人蹂躪。 為完成時代之重任,爭取民族之獨立與自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數青年學生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1919 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青年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深厚情感的體現,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擔當起國家民族之大任。 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為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這種情感與精神是與促進歷史發展緊密相連、與維護國家獨立和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關,其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歷史演進中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具體內容。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 ”[1](P1)

(二)將熱愛黨、熱愛祖國和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三者有機統一、互相融匯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精神核心。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其最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以此為奮斗目標,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樹立起一座座豐碑。 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是對黨、對國家、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三者有機統一、相互融匯貫通。發揚愛國主義,必須將此理念匯集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之中。 “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1]

(三)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本。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過去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對新時代這一新的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能夠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美好生活,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標,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核心任務。 就此而言,“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2](P30)“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保?](P1)抓住新時代的根本矛盾,解決新時代的基本問題,奉獻個人的力量,擔當天下重任,這就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和對我國社會主義的最深厚情感,這就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本所在。

(四)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基。 沒有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國家就缺乏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人民就缺少安居樂業的生活狀態。 祖國的統一,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勝利的基礎。 在新時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遵循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并將其作為重要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堅決反對國家分裂,堅決反對破壞民族團結的一切行徑,牢固構筑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發展的愛國主義基石。 故此,在新時代,愛國主義始終深深扎根于祖國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團結這個肥沃的土壤之中,這是前提,也是根基。

(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人類情懷。 當今世界,伴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人類面臨全球性問題的不斷凸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利益與生存密切相連、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人類面臨著共同的問題需要人類共同應對才能解決,才能保護好人類共同生存的家園。 新時代,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是內在統一的,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反對強權政治、反對剝削壓迫,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人類情懷。 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牢固樹立人類命運息息相關、同舟共濟的意識,互相尊重、平等發展、和平相處、共同繁榮,把愛國主義精神與對外開放緊密結合,尊重他國的歷史與文化傳統,尊重他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就是要不斷地從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資源、汲取營養成份,以此壯大中華文明生機與活力,相互借鑒、共同進步,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

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其寬廣的視野、豐富的內涵而成為當今中國的時代強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與此同時,時代對大學生也賦予了全新的、神圣的歷史使命與擔當。高揚五四運動愛國主義的大旗,反思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資源,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內化愛國情懷,是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是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認同、增強制度自信的有效手段。

(一)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 愛國主義教育與每一個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息息相關,它為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提供了精神支撐與思想保障。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與創造者,他們是中國夢接力賽的關鍵一棒,國家和人民對他們寄予厚望。只有激發起他們的愛國情懷,才能喚起他們與祖國共命運的擔當感,才能有效推進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一個人強烈的擔當精神的養成,往往植根于他對自己祖國最深厚的情感,一個人只有對祖國愛得深沉,理想信念也才更加明確和堅定,他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才會強烈。 “愛國主義的主張,是把熱愛國家、建設國家、富強國家、保衛國家和為人民服務所做出的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尺。 ”[4](P17)但是大學生較高的思想覺悟、良好的道德素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通過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道德水準、社會責任意識、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懷,增強大學生追求夢想,報效祖國的決心和毅力,從而激發他們不斷強化自身技能和豐富自身知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新時代大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影響著未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敗,也關系著祖國命運的興衰?!皞ゴ蟮氖聵I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盵1]但是,隨著多元文化的深入發展,國內外各種思潮相互交織、碰撞,其中一些不良思想以“糖衣炮彈”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由于大學生好奇心強烈且喜歡探尋新鮮而刺激的事物,他們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誘惑和有害信息的誤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愛國意識弱化,愛國主義信念動搖。 所以,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其責任與擔當意識,喚醒其奮勇拼搏的力量,使其真正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筑夢人”,是時代發展對大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所匯集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養分,是植根于中國人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之魂魄?!皭蹏髁x的核心就是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5](P181)。只有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才能真正認識到綿延千載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內心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在新時代,如何在多變的信息洪流中堅守民族文化,內化愛國主義情懷,有效引導大學生認同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尤為重要。 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與傳承,使今日之中華文化厚重充實,其中的藝術性與先進性,閃爍著前人的智慧,為民族興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發展離不開當代大學生,只有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加深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與歸屬感,才能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發自內心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爭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執著繼承者、自覺傳播者和帶頭實踐者,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能有效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認同,增強制度自信。 愛國主義是一種人們自覺擁護祖國,忠于祖國的堅定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動力源泉。 隨著中國改革進程的深入,開放力度加大,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伺機輸入其價值觀念,企圖侵蝕理想信念,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加強大學生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用愛國主義思想來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堅定制度自信,才能自覺地抵御不良思想和風氣的侵蝕,才能增強其自身對民族、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的高度認同,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思潮中撥開云霧,看清前行的方向,積極地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設事業中來。

三、繼承五四愛國精神,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

百年前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不斷探索、英勇奮斗。 五四青年學生們前仆后繼只為尋求救亡圖存之道。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青年學生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 無數青年學生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用生命喚醒無知,用熱血點燃青春,譜寫出青年學生愛國情懷的壯麗詩篇。 時代日新月異,歷史闊步前行,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凝結著民族的精神,匯聚著中國的力量。 繼承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強化學校教育,發揮學校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必須注重家庭養成,傳承愛國家風,將愛家與愛國相統一;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兩個課堂”相資為用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一)以學校教育為抓手,發揮學校教育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 因其主要職能和其特殊的資源優勢,學校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 在學校教育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首先,學校應創設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內容豐富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人是環境的產物,良好的教育環境能激發人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催人奮進,有利于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品格。 校園環境是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主要場所,良好的環境有導向、規范及陶冶性情的作用。 將愛國情感融入到校園文化中。 引導學生樹立愛國的理想與信念,使愛國話題真正融入校園,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衛國之志。 例如:定期在校園、教學樓走廊、宣傳板欄等布署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賦予環境不息的教育生命,能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愛國主義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和滋育。 其次,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與素養,內化愛國主義情懷。 明代董其昌在其《畫旨》中指出:“破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造。 ”《澠水燕談錄》中的“開卷有益”等,都強調了在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 與傳統社會相比,今天不再是“四合院式”的封閉保守,而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社會,在大學教育中,必須要敞開校門、走出校門,親自實踐。 愛國主義教育也一樣,不能僅僅靠45 分鐘課堂,要共建基地,定期進行實踐感悟,甚至要進行現場教學,方可激發起學生愛國情感,并一步步深入學生心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注重家庭養成,傳承愛國家風,將愛家與愛國相統一。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的價值觀念形成的開端。 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家庭教育必須緊密配合學校教育,尤其是家庭注重教育養成,傳承愛國家風,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家校教育環境。 從人的成長進程而言,家庭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耳濡目染、家庭熏陶,在人的價值觀念形成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學校進行有效教育與正確引導,加強固化,目標一致,相資為用。家庭要注重家風的培育和傳承,將愛國與家風、家訓相統一。家長言傳身教,做好表率,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傳遞愛國情懷。 縱觀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那些力挽狂瀾、救民于水火的愛國先賢,都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有報效國家與民族的宏偉遠志。 以切膚之痛而鐫刻于血肉之軀的“精忠報國”、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宏大追求、以“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的內在篤定,都與他們之后人生的輝煌與建樹密切相連。 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培養,必須注重家庭教育?!皻v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6]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 把家庭夢融入中國夢,共同鑄就時代新人。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兩個課堂”相資為用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對國家、民族深沉的情感和愛,是經過心靈的不斷洗禮逐漸積淀而養成。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注重第一課堂,理論灌輸偏多,課堂缺乏生機,知識內化欠缺。 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著力拓展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教育內容和形式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可以有效彌補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自主參與。 因此,必須貫通兩個課堂,達成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 只有這樣,才能使愛國主義教育貼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貼近學生的生活認知、貼近新時代的時代重任。 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充分融合,尤其是要大力拓展第二課堂活動,使其作為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和必要延伸,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深入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進行親身感悟、情景交融,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例如:配合課程內容,到烈士陵園、名人故居、重要歷史活動紀念地、展覽館、博物館、紅色文化紀念地以及標志性建筑等去開展主題活動,體會英烈和先人的付出與奉獻,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安居樂業來之不易,以此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同時,也可以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到企事業單位、社會主義新農村體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在真切的實踐感受中體會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所取得的成就,體會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祖國前途與命運的責任、使命與擔當,發揮五四愛國精神,擔當民族大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愛國愛國主義祖國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
對祖國唱出愛
我和我的祖國
愛國學·曬佳作
愛國學·曬佳作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我愛我的祖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