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辭”線貫之 “言”“文”“人”合一

2020-01-05 05:37陳蓉
關鍵詞:陋室銘文言文教學

陳蓉

摘? ?要: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陋室銘》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銘辭,它的教學應緊扣其“銘辭”和文言文的文體特點,以讀識“言”,由“言”入“文”,由“文”及“人”,帶領學生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和中國傳統文人的心靈,理解君子文化的內涵。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銘辭;《陋室銘》

《陋室銘》是語文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教讀課文。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修身正己,“語文要素”是精讀了解某一類文章的特點,推而廣之略讀許多同類的文章?!堵毅憽肥且黄般憽?,課文對“銘”的注解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堵毅憽酚质且黄难晕?,它需要教學三個層面的內容,即文字、文章、文化。如何在教學中既緊扣該文“銘”的文體特點,又緊扣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熟悉銘辭,體悟文人的高貴情懷?筆者嘗試在教學中以“銘辭”一線貫之,做到“言”“文”“人”合一。

一、以讀識“言”:朗讀譯讀,感知銘辭獨特韻味

《陋室銘》從形式上看,有著駢文的特點,即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對仗工整,聲律鏗鏘。所以筆者首先通過朗讀這種聲音觸摸的方式,帶領學生更好地感知銘辭韻味。這一環節分為三步:出示原文,讀準字音;出示去掉標點的原文,讀準節奏,了解銘辭“對仗工整,聲律鏗鏘”的特點;豎著呈現去掉標點的原文,圈出韻腳并重讀,讀出韻味,了解銘辭“聲律和諧,常用押韻”的特點。然后指導學生利用注解,理解文言詞匯的意思,同時將文章譯成韻文,還原銘辭常用押韻和對仗工整的特點。

(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感受銘辭“對仗工整,常用押韻”的特點

[教師出示《陋室銘》原文。]

師: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讀準字音;第二,聲音響亮??梢詥??

生眾:可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后,教師請一男生朗讀。]

師:這篇文章中有兩個稍微難一點兒的字,請同學們圈上,并注上拼音,讀一讀。這個“馨”字是前鼻音還是后鼻音?

生眾:前鼻音。

師:前鼻音,請注上拼音。第二個“牘”字的讀音呢?

生眾:dú。

(二)二讀原文,讀準節奏,體會銘辭“對仗工整,聲律鏗鏘”的特點

師:從第一遍的朗讀中我們知道《陋室銘》有著駢文的特點,即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對仗工整,聲律鏗鏘。老師加大一點難度,去掉標點,看看大家能否把它讀準。要求讀出停頓,讀出鏗鏘有力的味道。

[教師出示去掉句讀的原文,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三)三讀課文,讀出韻味,體會銘辭“聲律和諧,常用押韻”的特點

師:銘為了聲律和諧,常用押韻。請同學們找找這篇銘辭的韻腳。什么叫“韻腳”?

生眾:句子末尾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師:先請同學們圈出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韻母是什么?

生眾:ing。

師:那么,句子末尾押“ing”韻的字有哪些呢?

[學生討論后明確:名、靈、青、丁、經、形、亭。]

師:非常好?,F在我們要讀第三遍。這一遍老師希望同學們能讀出韻文的特點。怎么讀呢?老師教同學們一個方法,那就是將我們剛才圈出來的韻腳讀得清晰并且稍微響亮一點。并且老師再加一點難度,將之前去了標點的文章豎著呈現。因為古代的書和卷軸都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書寫的。這樣可以嗎?

生眾:可以。

師:好,現在看看同學們能否將它們讀得既準確又有韻味。

[學生齊讀課文。]

(四)韻譯課文,還原銘辭“對仗工整,常用押韻”的特點

師:《陋室銘》是一篇文言文,我們在讀的時候有些句子理解起來會有點難度,所以我們要試著將它翻譯成現代漢語。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知道這又是一篇韻文,所以老師再加一點點要求,同學們能不能也把它翻譯得像課文一樣整齊。比如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會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神龍潛藏則可降福顯靈。接下來的句子要交給同學們來翻譯了。請同學對照注解,試著將它翻譯出來。當然,在翻譯工整的基礎上,如果你能把它翻譯成押韻的句子,那就更好了。

[學生翻譯。]

二、由“言”入“文”:品讀研讀,感受銘辭的豐富內涵

品讀是文言文閱讀從“言”走向“文”常做的一步。筆者借助文題“陋室”做文章,設計了第一個問題:“文章題為‘陋室銘,你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陋室之‘陋?”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進行思維觸摸,充分了解作者當時的生活環境之陋。

讀出“陋室”之“陋”,還只是對文章內容的大致把握,而這是遠遠不夠的?!堵毅憽分阅艹蔀楣糯膶W的經典,并不僅僅是因為文章語言之美,也不僅僅是因為陋室別樣的情致,而主要是因為劉禹錫的人格魅力,可以說,這篇銘辭是從作者心里“流”出來的,它是劉禹錫達觀開朗、特立獨行等性格的外化,我們讀《陋室銘》,更要經由字里行間去貼近劉禹錫,走進劉禹錫的內心世界。所以筆者扣住“陋室”設計了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文末又說‘何陋之有?”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細細研讀,感受作者之“德馨”,理解銘辭的豐富內涵。

(一)品讀課文,感受“陋室”之“陋”,體會作者境況

師:這篇文章題目叫“陋室銘”,請問哪些語句寫出了“陋室”的“陋”呢?

生1:“苔痕上階綠?!比松偃ゲ艜星嗵?,潮濕才會長青苔,由“苔痕”可見室之陋。

生2:還有“草色入簾青”。除了青苔還有“草”,從這句看,荒草都快要長到房間里去了。所以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可見他所住的居所實在是偏僻、荒涼。

生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敝T葛亮在隱居的時候住的草廬簡陋,揚子云在西蜀住的亭子也是比較簡陋的。作者用這些來表明自己的居室和他們的一樣也是簡陋的。

生4:“斯是陋室?!边@句話的意思是“這是簡陋的房子”,直接告訴我們這是“陋室”呀。

生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眲⒂礤a的房子只有一間,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沒有辦法擺設華麗的裝飾品,當然作者也沒有華麗的裝飾品。從這句也能看出“陋室”的“陋”。

(二)研讀課文,感受“陋室”不“陋”,感悟詩人“德馨”

師:文章的結尾,作者這樣寫道:“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話,想要表達什么意思?

生眾:陋室不陋。

師:事實上這是一間名副其實的陋室。作者為什么會覺得陋室不陋呢?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嗎?

生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p>

師:這句話的意思——

生眾: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師: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這間房子我不覺得簡陋是因為我品德好。你能從文章的哪些句子讀出主人品德高尚?

生1:我從“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可以讀出。因為諸葛亮在蜀國擔任丞相,他品德高尚。揚子云是西漢哲學家、文學家。他寫這句話的目的就是表明自己也和他們一樣,是一個高尚的人。

師:對,也和他們一樣有高潔的志趣,也希望自己在政治上能夠像諸葛亮一樣建功立業,在文學上能夠像揚子云一樣萬古流芳。

生2:我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讀出。因為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心境,就表明他心境非常閑適。

師:老師想請問,劉禹錫喜歡音樂嗎?

生2:喜歡。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

生2:調素琴,閱金經。

師:這里老師有個疑惑:從“可以調素琴”可以看出作者是喜歡音樂的,但他又說“絲竹之亂耳”。兩者是否矛盾?

生3:不矛盾。因為“素琴”跟“絲竹”的音樂不一樣?!八厍佟睉撌遣患友b飾的琴,彈出來的聲音比較質樸?!敖z竹”彈出來的就比較世俗。

[學生笑。]

師:看來大家都聽過“絲竹”呀。老師想問同學們,古箏彈出來的聲音不好聽嗎?琵琶彈出來的聲音不好聽嗎?揚琴彈出來的聲音不悅耳嗎?我想劉禹錫喜歡“素琴”,不喜歡“絲竹”,應該不是在于這種樂器的聲音如何,而是在于它彈奏場合的不同。

[教師出示補充材料。]

[“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早在《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時,琴就與中國文化以及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琴是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更是古代文人精神的寄托與歸屬——“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君子以琴書自娛”“士無故不撤琴瑟”。而“絲竹”合奏,作為一種演出形式,早在漢代就已出現。絲竹樂具有“輕快秀雅、柔和清澈”的音樂特質。但是這種音樂演出形式,卻常常出現在達官貴人的宴會上。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素琴”是高雅的生活情趣的象征,而“絲竹”卻是燈紅酒綠的官場生活的象征。作者不喜歡絲竹,不喜歡官場上的音樂聲,意味著他不喜歡燈紅酒綠的官場生活,他淡泊名利的情趣由此一覽無遺。 ]

生4:我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讀出。品德高尚的人都希望和品德好的人一起玩。

師:有人說:欲知其人,先知其友;知其友,必知其人。交的朋友如此儒雅,主人自然品德高尚。

生5:我從“孔子云:何陋之有?”讀出作者品德高尚。這本來就是一間陋室,可是他卻引用孔子的話,表明他并不覺得這是一間陋室,這可以表現他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的高尚品質。

師:這位同學的回答非常獨特。我們來看,這句話的原句是這樣寫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他要住到九夷,“九夷”是九個少數民族的稱呼,后來也指他們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東部、江蘇、安徽一帶。有人問他,那里閉塞落后,那里的人們愚昧,你為什么要住那里?孔子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是文章卻把前四個字去掉,他為什么不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生眾:謙虛。

師:如果說出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君子啊”。但是他把“君子居之”去掉,他的朋友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嗎?看這篇文章的人知道嗎?

生眾:知道的。他們知道,他把它去掉,其實就是暗示自己也是一個像君子一樣品德高尚的人。

生6:我認為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能讀出作者的品德高尚。

師:這句剛才說寫的是“陋”,你是怎么讀出詩人品德高尚的?

生6:因為那個房子很簡陋,但是他沒有因為這個房子簡陋而嫌棄它,反而把它寫得那么美。

師:這位同學的解讀很有意思。那么,劉禹錫的房子是怎樣的,這樣的一間陋室他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去住的呢?

師:劉禹錫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到安徽和州這個地方。據說,和州縣的知縣姓策,是一個勢利小人,他認為劉禹錫是被貶之人,要給他小鞋穿,所以就讓他住到城南門外臨江的三間小房。劉禹錫不計較,他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策知縣一想,我給你三間小房,你還樂呵呵的,得,那就把你遷到一間半的房子去。于是,就把他移到德勝河邊。劉禹錫一看,這德勝河邊柳樹婆娑,于是他更開心了,又寫了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更生氣了,下令把他攆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去居住。劉禹錫依然開心地寫下了《陋室銘》。你看,這樣荒僻的地方,這樣簡陋的房子,劉禹錫卻不以為苦,反而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它,認為這是一個幽雅的居所。作者之德馨由此可見。

師:(小結)初讀此文,我們看到陋室狹小的空間,荒涼的環境;細讀此文,我們結識鴻儒,方覺陋室不陋,只因陋室中有一德馨之詩人。讓我們齊讀全文,感受陋室別樣的情致,感受主人高尚的情操。

[學生再讀課文。]

三、由“文”及“人”:聯讀拓讀,感悟銘辭自述之志

要讀透一位詩人,單憑一篇文章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解讀他的更多作品,去充實并印證他的情懷,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由“文”及“人”。于是筆者呈現劉禹錫被貶時寫的《秋詞》《游玄都觀》《再游玄都觀》三首詩歌,引導學生聯讀詩文,更清晰地去把握作者的心路歷程,更貼近地去觸摸劉禹錫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高貴靈魂。最后由點及面,通過三則補充材料,從劉禹錫走向中國傳統文人,解讀他們的情懷,感悟君子文化。

(一)聯讀詩文,感悟銘辭特點,感悟自述之志

師:通過剛才的研讀,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這篇《陋室銘》表面上寫陋室,事實上寫的是誰呀?

生眾:詩人自己。

師:為什么呢?

生1:因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師:這種寫法叫作什么?

生眾:托物言志。

師:對,本文就是自述其志的。讀了此文后,你覺得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詩人?能否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2:淡泊名利。

生3:安貧樂道。

生4:高潔傲岸。

生5: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師:其實,劉禹錫身上有許多優點,他是一個光芒四射的人。第一次被貶,他寫下了《秋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被貶十年,回到長安,他寫下了《游玄都觀》,并因此得罪權貴,再次被貶。再過十幾年,他已經五十多歲,再次回到長安,又寫了一篇《再游玄都觀》。從這三首詩中,我們可以讀出一個怎樣的劉禹錫?

生6:豁達開朗。

生7:剛正不阿。

(二)拓讀詩文,感悟文人情懷,感悟君子文化

師:劉禹錫以一篇《陋室銘》唱響了他響亮的人生宣言,表明了他達觀而又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確實,身居陋室,心憂天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心靈。

[教師展示三句話。]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師:請同學們說說它們分別寫的是誰,寫出了他們怎樣的境況與心態。

生1:第一句寫顏回。住得不好,吃得不好,別人都憂愁不已,他卻自得其樂。

生2:第二句寫陶淵明。身居陋室,卻安然自樂,喝酒、讀書、寫文章,不亦樂乎。

生3:第三句杜甫。自己身居茅屋,卻心系天下寒士。

師:這些人品德高尚,用《論語》中的話來形容,可以稱之為——

生眾:君子。

師:確實,生活的清貧并不妨礙精神的富有,擁有了高尚的情操與寬廣的胸襟,哪怕是清貧的物質生活,在他們眼中也一樣會綻放出異樣的光彩。這就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通過《陋室銘》解讀的君子文化。最后讓我們試著背背《陋室銘》。

課堂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是學生對《陋室銘》的學習沒有止步,對文言文的學習沒有止步,對劉禹錫的解讀沒有止步,對中國傳統文人和君子文化的解讀亦沒有止步。

猜你喜歡
陋室銘文言文教學
陋室銘(行書)
大名鼎鼎的《陋室銘》,作者到底是誰
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銘》
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鄉土文化資源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