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畫像磚藝術研究

2020-02-04 07:41聶子平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畫像磚漢代

聶子平

摘要:漢代是中國藝術史發展史上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畫像磚藝術更是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畫像磚藝術的發展與漢代社會文化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文試從漢代畫像磚內容風格及其影響其發展的社會原因來探討,以期對漢代有著更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漢代;畫像磚;漢代藝術

引言:畫像磚是漢代藝術中極富代表性的一項,畫像磚濫觴于戰國時期,盛行于兩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繼續流行,其中以兩漢時期的畫像磚藝術最為璀璨。漢代畫像磚藝術的發展深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一方面漢初盛行黃老神仙學說,其學說中死后復生,人神相通的學說理論極大的影響了當時人們的生死觀,從《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好黃帝老子之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中可見一斑?!笆滤廊缡律?,事亡如事存”的觀念讓當時的人們開始重視對死后家園的建設。另一方面,武帝時期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重新闡釋、構架,使之成為適合時代的新儒學,子曰“事親孝, 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賢臣必于孝子門?!比鍖W中賢以孝為先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兩漢時期的政治生活,普通人可以因為孝順而被提入仕途,這正是當時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舉孝廉”,厚葬之風意識盛行,王符的《潛夫論》中“今京師貴戚, 郡縣豪家, 生不極養, 死乃崇喪, 或至刻金鏤玉, 良田造塋, 黃壤致藏, 多埋珍寶, 偶人車馬, 超造大冢, 廣種松柏, 廬舍祠堂, 崇侈土潛”可以看出當時的風氣?!吧粯O養,死乃崇喪”的厚葬習慣雖是時代的陋習但卻也極大的促進了墓葬藝術的發展,作為構筑室墓的重要材料,畫像磚藝術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一、畫像磚的產生及演變

畫像磚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晚期,戰國時期的畫像磚多以空心磚為主,體量較大,多用于各諸侯宮殿的臺階或踏步,這段時期中國的墓葬形式主要還是以槨墓為主,“槨”是套在“棺”外面的一層木制長方體,“棺”用于存放死者身體,而“槨”則用來存放隨葬品,“槨墓”即是由“棺”和“槨”兩層方形大箱子相套,埋于一條豎穴的底部,因而在考古學上,這類墓型也被稱為“豎穴墓”。這種墓葬形式的起源上可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的單層棺,一直到漢初都占據著主導。直到“室墓”的誕生,“室墓”這一墓葬形式大約誕生于公元前二世紀中葉,這種墓葬形式與地面建筑結構相似,墓室上方有平頂、券頂或穹頂,橫向修筑,因而也被稱為“橫穴墓”。自此,中國此后幾千年的墓葬形式一直以“室墓”占據著主導地位,因為“室墓”的修筑裝飾需要大量的磚類建材,因此畫像磚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畫像磚的制作工藝

畫像磚的制作工藝一般是先制木模,形制有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將加工好的泥坯加入木模之中形成磚坯,待半干后取出磚坯,用提前制作好的印模進行壓印,大多為一磚一模,也有為一磚多模組合形成場景。有的則直接用利器在磚坯上捺印出圖案。除此之外,還有些畫像磚采用彩繪的方式進行描繪,一般這種畫像磚被稱為“彩繪磚”,在這里與之區分一下。在畫像磚的制作過程中由于模印線條的不同,所運用雕刻手法的不同,在圖案的制作上大致可以區分為陰線刻、陽線刻、凹面刻、淺浮雕和高浮雕。一般為了加強藝術感染力,有的畫像磚表面還會用礦物顏料施以彩繪,當然,歷經千年畫像磚上的彩繪早已被風沙褪去,但卻也因此而形成了獨特的表現力。

除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頗為豐富外,藝術表現上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大致可分為疏簡手法、象征手法、夸張手法以及表現運動韻律美幾種為主。其中疏簡手法是漢代畫像磚最主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可能是技術的局限,畫像磚的材料較難加工,不易表現紛繁復雜的場景及人物,所以漢代工匠們就去繁就簡,將型簡化為線,舍棄宏大的場景而取一個主要的場景,以繪畫性的手法將人物的形體,神態通過線描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使得畫面表現力更為豐富,也多了一絲繪畫的審美趣味。

畫像磚的內容形式多樣,為了滿足不同階級的需求,畫像磚上所描繪的內容也各有不同,或描繪樂舞百戲,或描繪死者的世間生活,或表達人們的祈福意識,或描繪神話故事,題材的多樣化是建立在漢代物質生活豐富的基礎之上的,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物質生產之外的精神追求,畫像磚的意義不僅在于體現了漢代國力的昌盛,生活的富足,更在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漢代經濟文化生活的有力考古依據。

三、畫像磚的題材內容

畫像磚的內容十分豐富,制作者多是民間的工匠們,他們有著十分熟練的制作技巧且社會經歷也十分豐富,他們制作出大量的精美的畫像磚,全面的向我們展示了漢代世俗生活,意識形態的方方面面,依據其內容題材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描繪神話故事的

漢代是中國神話蓬勃發展的一個時期,不同于前代秦朝在寫實主義上發展至頂峰,漢起于楚,所以漢代的藝術在很大的程度上繼承了楚國的浪漫主義特色。其次,由于讖緯迷信在漢初的盛行,人們的對待死亡的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死亡引起恐懼,漢代以前王公貴族們追求在有生之年成仙,擺脫死亡,當時認為成仙的途徑無外乎兩種,其一是通過自身修煉成仙,其二是通過抵達仙境成仙。這種信仰其實實質是在于無法正視死亡,試圖逃避死亡。而在漢以后“死后升仙”的觀念開始流行,人們認為“靈魂有知”死后的靈魂并不會消失,而是升入仙界,所以人們并不懼怕死亡,而是在墓室中大量制作描繪神話故事題材內容的畫像磚。其目的有二,一是旨在“引魂升天”希望墓主人的靈魂能在仙人的引導下升入仙界;其二則是描繪出一片美好的仙界景象,象征著墓主人不滅的靈魂榮登仙界的場景。這一類的畫像磚出土不少,多是漢代廣為流傳的一些神話故事,例如:《伏羲女媧》、《后羿逐日》、《西王母》、《東王公》等。值得一提的是,《伏羲女媧》的形象多為人首蛇身,蛇是一種繁殖力極強的生物,在封建時代人力是最重要的資源,所以人們把這種信仰刻于祖先墓里也有祈求家族繁盛、人丁興旺的寓意。

(二)描繪世俗生活內容

在漢代人的生死觀念中除了死后靈魂升入仙界外,“靈魂有知”信仰所流傳的還有另一個版本,即“冥世說”,漢代人認為死后靈魂不滅,而是會在另一個世界開啟新的生活,這即漢代廣泛流傳的“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谶@種觀念,漢代人希望在死后的幽冥世界能夠延續生前的世俗生活,所以在墓室中大量刻畫此類題材如人物、宴飲、賓客、勞作、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出土的有如《弋射收獲圖》、《樂舞百戲圖》、《斗雞圖》等。這類畫像磚旨在為墓主人還原一個世俗世界,在冥界也能過上和生前一樣的生活。除了勞作娛樂場景外,也有體現墓主人社會地位的題材,例如河南洛陽出土的《拜謁畫像磚》就描繪了三名全副武裝,手持長杖的武士,似乎在為墓主人守護陵園,儼然體現了墓主的社會地位。

這類畫像磚的數量最多,題材也最為豐富,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通過這類畫像磚我們能了解到兩漢社會的風俗人情。例如從成都楊子山出土的《樂舞百戲圖》我們能看到樂舞百戲繁華的背后是基于漢代社會與周邊少數民族的密切交往。從《斗雞圖》中能看到兩漢時期民間娛樂活動的豐富,而這種豐富是基于漢代物質生產富足的情況下才會有的。這些精美的畫像磚在向我們一點一點還原兩漢社會,是我們的先祖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三)描繪歷史故事方面

這類題材的畫像磚主要是為了歌頌前人功績抑或是為了宣揚儒學理論,在一定意義上起著“成教化助人論”的作用。比較突出的有如《授經》、《狗咬趙盾》、《孔子問童子》等,這類畫像磚在以儒學經典規勸時人的意義上起著較大的作用,這正是“圖象古昔,以當箴規”(曹魏 何彥《景福殿賦》)

(四)圖案花紋類

這類畫像磚總體數量較少,是在戰國空心畫像磚的基礎上流行起來的,其主要紋飾主要流行的有如百乳四方連續紋、漩渦紋、菱形紋、米字紋、云雷紋等,能明顯看出是在前代陶器及青銅器的典型裝飾紋樣上發展而來,例如漩渦紋、米字紋等就是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裝飾紋樣。這類畫像磚裝飾紋樣較為簡單,大多以二方連續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其繪畫性雖不顯著,但卻也是開了圖案裝飾磚面之濫觴,也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四、畫像磚的歷史意義

魯迅先生曾說“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漢代博大雄渾的藝術性深深的融貫進中國藝術創作的脈絡中,成為了中國藝術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篇章。漢代畫像磚除了在藝術性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紀念意義外,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提供的史學價值,相比起抽象的文字描述,畫像磚以其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面向我們展示著漢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歷史直觀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畫像磚是漢朝時代精神的凝練,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個外來文化不斷沖擊我們本土文化的時代,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自信是我們所缺失的,而畫像磚的存在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向前人學習,在堅守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包容和接納其他的外來文化,這正是我們這一輩藝術從業者所要走的道路,也是研究畫像磚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三聰,唐珂.漢代畫像磚藝術內容解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7(11).

[2] 劉珍.論漢畫像磚的考古學價值[J].中國民族博覽,2016(09).

[3] 劉茜.漢代生死信仰的變遷與漢畫像石的興盛[ J].學術月刊,2014(06).

[4] 巫鴻.黃泉下的美術[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猜你喜歡
畫像磚漢代
《河西畫像磚藝術》出版
兩漢時期畫像磚流變考論
一塊特殊的東漢馬紋磚鑒賞
敦煌晉墓畫像磚研究
合肥出土的漢代熊形銅器足小考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