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基于崗位需求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020-02-07 05:35吳曉婉黃赫陳琨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3期
關鍵詞:崗位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吳曉婉 黃赫 陳琨

摘? 要: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任務是使學員有能力勝任未來工作崗位,適應職業未來的需要,并為發展學員的個性及學員今后的崗位職業發展創造條件。計算機領域是一個不斷更新發展的專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計算機專業課程也要不斷更新,與之相對應的是先進教學理念的引領和新型教法學法的實踐,以適應信息化發展需求。

關鍵詞:崗位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一、更新教學理念

通過外出調研、培訓學員反饋、電話回訪等方式梳理出在任職崗位中所必備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及時動態更新教學理念,以“遵循訂單,量體裁衣”為基調,以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強化基本技能為基礎,注重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信息處理和獲取能力的培養。

(一)“量體裁衣”對接崗位需求

教學內容設計遵循學員崗位任職需求,優化重組各章節實踐操作案例,“量體裁衣”結合計算機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依照崗位任職需要設置教學任務,將課程教學融入到任務的完成中,“精講多練,講練結合”。通過“情境引入”、“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學員從中增強計算機應用意識,培養學員信息素養,為勝任任職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二)“推陳出新”,重構“必學+選學+培育”模式

打破固有的教學內容和教法學法,通開必修計算機基礎性課程,如《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計算機維護與維修》課程等;可根據學員興趣基礎自行選修專項課程,如《計算機網絡》、《網頁制作》、《多媒體技術》課程等;通過補充提升選擇參加“技能興趣培訓班、科技素養培育講座、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競賽、專項強化訓練輔導”等能力培育項目。

(三)“授之以漁”引導學員學會學習

學員未來的崗位任職周期較長,所以在課程教學中不但傳授學員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員養成多思考、勤動手、會學習的良好學習理念,受益終生。設計教學活動時,不是把結論呈現給學員,而是激發學員思考,讓學員舉一反三,要求學員不但要“聞一知二”,進而更要達到“聞一知十”的境地。充分發揮學員的想象力,給學員討論、表達思想的時間和空間,使學員潛能得以挖掘、個性得以彰顯、不同層次的學員各有所得。

二、改進教學模式

秉承開闊視野和思路的理念,計算機課程采用“課內外融合”教學模式,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有機結合。緊貼任職崗位需求,采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策略,綜合運用“啟發式”、“任務驅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讓學員在課內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能夠應用于課外,鼓勵學員參與各類課外活動,使課外實踐情況及時反饋到課內,兩個環節相得益彰體現學習效果的相互交流,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為勝任未來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內必備知識

課程以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強化計算機應用技能為根本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學員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資源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培養學員實踐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后續選修課程和培訓活動的順利參與奠定基礎。

(二)課外延展能力

計算機課外拓展是師生之間、學員之間暢通、有力的信息交流平臺。課外拓展能夠保證良好的信息來源,激發學員的學習潛力和興趣,對課堂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校、內外競賽活動的融合,積極鼓勵學員參加,既開闊眼界,又能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引導學員學以致用,找到自身知識結構中的短板和不足,及時查缺補漏。引入外部激勵機制,重點培育精英個人和精品團隊,積極備戰競賽,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學員計算機應用能力,促進學員科技創新活動質量的整體提高。

三、更新教學方法

除繼續沿用計算機課程中成熟運用的“啟發式”、“任務驅動”、“講練結合”、“分組協作”、“情境引入”、“問題牽引”等教學法以外,增加“自主研討法”和“現場教學法”組織教學。

(一)自主研討法

針對教員布置的任務問題清單,遵循士官學員認知特點和規律,鼓勵走出教室,依托校園網絡平臺、圖書館資源、微課程等多種方式尋找答案,團隊協作形成結論,提出討論評價方案。按照【明確任務】——【自主探究】——【分組研討】——【梳理反思】——【評價交流】的思路完成自主研討法教學。引導學員形成自主學習、答疑交流、完成作品、效果評價等一系列完整的學習過程,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發散性和互動性,同時提高授課效率。自主研究學習的形式,是教員進行高效率教學的基石,引導學員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記憶猶新。

(二)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是組織學員到生產現場或社會生活現場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形式。通過組織學員將課內的基礎內容學習完畢后,由教員帶領進行計算機維護維修教學,安排學員對各教學場所和辦公場所計算機進行巡檢,學員動手實踐參與一線計算機維修工作,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效果。通過現場問題觀察和分析,實際操作解決疑難問題,豐富學員的感性認知,提高自信心,進一步促進學員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員將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輔助形式。

四、完善教學條件

(一)信息資源建設

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內教學與課外學員學習需求,建設完善微課程,編寫電子教案、計算機應用技巧、經典操作案例,動態更新計算機素材庫,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試題庫,建設網絡課程,供學員在線自主學習,完成作業批改、實時答疑等,實現課內外聯動。

(二)教學場所建設

構建開放式的計算機應用教室、計算機維護維修實習室,根據不同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配置相應的教學設備。計算機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Photoshop、會聲會影、漢字錄入等軟件,利用多媒體教學控制軟件實現同步教學、學員示范、遙控輔導、文件分發、屏幕監視、舉手發言、聯機討論、作業提交等功能,依托校園網實現軟件下載、信息發布、網絡存儲等功能。除課上授課使用以為,課余時間對全體學員開放,給學員提供上機自主實踐練習的場所。

(三)教材建設

教材,作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對學校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依據教學大綱及人才培養方案相關要求和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編寫課程教材,配套實訓指導書鞏固和強化操作技能。教材要實用,必須緊緊圍繞各專業特點、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為依據,深入淺出,突出應用;解決好“寬”與“?!敝g的矛盾,強調基礎性、綜合性。教材要適用,必須具備知識全面、理論通俗的特點,同時應反映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讓教材恰到好處地服務于獨立學員學習。

五、調整考核方式

將“必學+選學+培育”模式作為計算機課程學分制的組成部分,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融于一體并進行有機結合,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突出學員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考核,充分調動和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學員在校期間修滿最低學分60分即本門課程通過。將通開必修的兩門課程考核通過各計35%,選修學習并通過考核一門課程計為20%,參加一項計算機能力培育活動并取得相應考核認可計為10%,按照當年的活動整體安排而定。

猜你喜歡
崗位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裝備實踐課程幾種教學方法探析
基于崗位需求的青年教師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
網絡時代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基于崗位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與分析
基于崗位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與分析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