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新農科”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

2020-02-25 02:54楊玉榮胡淑明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20期
關鍵詞:新農科農科實驗室

楊玉榮 何 健 胡淑明

(河北農業大學教務處 河北 保定 071001)

“新農科”的提出是新經濟背景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對實驗教學具有深遠影響。原來高校注重的高度專業化、技術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農林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探索建設“新農科”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涉農學科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水平,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目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實驗室是高校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在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我校農科實驗室包括農學、林學、植物保護、園林與旅游、園藝、生命科學與技術、資源與環境等7個學院,共計 116個實驗室,它們分散在各學院由學院自己管理,涉及512門次實驗課程,年工作量447814人時數,相關實驗技術人員共38人。學校對分散的實驗室缺乏統一管理,各學院、教研室的實驗室獨自為政,實驗室的管理和使用缺乏宏觀調控,實驗室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尋找有效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農科實驗室的優勢迫在眉睫。

(一)農科類專業實驗室共享程度不高

農科類專業實驗室都是以課程為單位進行規劃建設的。由于以前的專業方向設置過細,專業實驗室在本學院難以聯合其他課程共同使用。農科類專業課程一般只有單學期的實驗內容,實驗室及相關的儀器設備閑置時間較長,利用率較低。

(二)實驗教學內容單一

實驗室按課程建設一直依附于課堂教學,實驗內容基本上都服務于理論教學,開設的實驗課程多以驗證性的實驗內容為主。實驗課基本上都是教師先講,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實驗課教程照方抓藥進行實驗。對于出現與老師的實驗結果不符,一般都視為失敗,缺乏對實驗內容的思考。各實踐教學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整合難以形成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和交叉性。

(三)設備分散難以統一管理

近年來儀器設備采購量急劇增加,實驗室硬件水平快速提升,但校內缺少對實驗室資源的集中統籌能力和共享運行機制。對分散在各學院的實驗室人員、用房、經費和設備安排缺少科學的統籌規劃,教學和科研未能有效融合。[2]造成實驗室資源浪費嚴重。

二、“新農科”平臺模式的構建

我校按照“新農科”的發展規劃建設了農科類實驗平臺。該平臺主要建設在現代農業實習實訓中心3-4層,是將這些涉農學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平臺課所在的實驗室及共享程度高的專業基礎課所在的實驗室,學校按照“統一管理、理念先進、運行高效、開放共享、校企共建”的原則進行資源整合。該平臺建設有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綜合實驗室、測試中心等4大類型平臺實驗室,涉及的實驗教學課程268門,包含520個實驗項目。

(一)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農科”實驗教學平臺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學科間”或“跨學科”的研究活動,是新的科學、新的學科的“生長點”。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中,學科交叉融合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視,對于開展科學研究、培養選拔創新人才、服務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5]我校整合了農科相關專業如:農學、林學、植物保護、生命科學與技術、園林與旅游、園藝、資源與環境等7個學院的15個相關專業的實驗室的資源,建設了“新農科”實驗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植物學實驗室、數碼互動顯微鏡室、植物病理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實驗室、栽培實驗室、種子學實驗室、生理生化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育種學實驗室等15大類,共計53個,實驗室規模大,覆蓋面廣。

(二)構建多層次實驗室

學校圍繞“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創新創業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鼓勵學科交叉融合,推進協同創新,結合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線圖,增設“跨專業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兩個實踐能力培養層次,構建了我校獨特的“基專結合、兩綜一創”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保證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新農科”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了4個層次的實驗室: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綜合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為跨專業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創造了必要條件。

基礎實驗室:主要用于本科教學,承擔涉農學科的基礎實驗課程,學習基礎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基礎實驗能力,鞏固學生的基礎動手能力。例如平臺設有6個植物學實驗室和6個生理生化實驗室,主要用于平臺內各專業的植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平臺課實驗。

專業實驗室:主要用于本科教學,承擔涉農學科的基礎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例如平臺設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要用于承擔本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基因工程原理與基因工程藥物學實驗等。

綜合實驗室:主要用于開展農科類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跨專業性質的實驗項目,是將各個實踐環節綜合在一起,進行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些實驗室將承擔部分本科生的大學生創新試驗,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析測試中心:是集涉農學科實驗教學和科研實踐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公共實驗平臺。該測試中心擁有大型精密儀器和成套設備,功能強大,面向校內外各科研、教學單位開放,部分設備向社會開放。大型分析測試儀器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由專人負責。

(三)集中式互聯網+實驗室管理模式

我校建有3個農科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農科類實驗室平臺的建設和管理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抓手,促進實驗室資源整合,建立國家級-省級-校級-實驗教學平臺四級聯動教學體系,提升農科類實驗室整體水平。集中式管理模式是高校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其優點是:一、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是從學校整體的角度來做全局考慮,便于資源的統籌管理,減少重復建設,降低了實驗室投入經費;二、全校涉農學科實驗室資源共享,提高了實驗室資源利用率。[3]這種集中式管理模式比較適合實驗室規模大、多個學科交叉的實驗平臺?;ヂ摼W+實驗室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ヂ摼W+主要完成由實驗室建設到實驗教學、實驗室開放全過程管理。包括日常實驗室資源管理、實驗隊伍管理、實驗教學任務管理、實驗課表管理、開放實驗室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管理、實驗耗材管理及各種統計報表管理,實現資源數據共享、信息高速傳遞,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四)強化實驗室建設全過程管理

高校實驗室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平臺實驗室的建設既要滿足教學需要,也要適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要求。[7]我?!靶罗r科”平臺實驗室建設涉及7個不同的學院,不同知識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都在參與該實驗平臺的建設。大家考慮的側重點不同,職能管理部門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會側重成本的控制、資源的共享,而使用單位則側重于儀器設備的高性能和方便程度,因而協調工作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難度較大。針對“新農科”平臺實驗室的特點,在平臺實驗室的規劃、建設、設備購置等不同階段該平臺都明確了各階段、各環節、各部門的分工及職責,保證了新農科實驗室建設的有序進行,強化了平臺實驗室建設的全過程管理,從而提高實驗室的效益和綜合建設質量。

實驗室規劃:實驗室的規劃是根據學校的統籌安排和平臺所承擔的實驗教學任務來綜合考慮,涉及學校的辦學規模、發展方向、學科建設、專業設置以及本學科的現狀和發展等因素。管理人員要徹底打破原有的學科界限,按照一級學科的要求進行資源的整合,建設跨專業、跨學科的實驗教學中心。學科帶頭人、實驗教師、實驗人員等代表本著有利于教學和科研工作,有利于學科的發展,有利于各部門的協作為原則進行充分論證。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逐步建設規范化、現代化的實驗室,使實驗室建設成為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配套的支撐體系。

實驗室建設:實驗室負責人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科發展及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提出實驗室建設方向和目標,實驗室的建設必須講究科學性,保證它的合理應用的基礎,廣泛適應性,還要結合考慮實驗室的總體規劃布局,以及供電供水等安全措施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圍繞學科建設和發展來規劃實驗室的建設,努力把實驗室建設成為一個開放性、綜合性、研究性的實驗室。

設備購置:設備的購置必須依據人才培養路線圖相關實驗內容,然后經相關專家進行論證,提出設備的購置計劃,并由農科中心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實現資源共享。

(五)構建實驗中心管理體系

為理順“新農科”平臺實驗室的建設管理體系,學校成立校級農科實驗中心,對實驗室的布局、實驗室設置、實驗室建設、實驗室管理、實驗項目的設定實行宏觀調控。把整個農科實驗中心整合成一個相互關聯的實驗體系,把分散在各學院、教研室的實驗資源凝聚成一個整體,推動實驗室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管理。農科中心對儀器設備統一調配,教學任務統一下達,實驗室布局統一安排,實驗室人員統一管理,實驗經費統一使用的管理模式。[6]

(六)建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

實驗技術人員是高校實驗教學工作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保障,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內容不斷增加,這對實驗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提高工作效率要對現有的實驗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讓其不斷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術,讓他們掌握整個農科實驗中心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操作,實驗中心的實驗人員既能夠服務實驗中心的基礎實驗室,也能服務專業實驗室。同時,在招聘實驗技術人員時側重于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實驗人員,避免由于個別實驗人員的缺崗造成實驗項目不能順利開展。

(七)引進專職實驗教師

農科實驗平臺共有453門實驗課程,其中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僅33門。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實驗形式和實驗內容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的實驗內容?,F有的教師和實驗人員不能滿足不斷創新的實驗內容、實驗方式和實驗方法。為保證創新實踐有效推進,應該聘用專職的實驗教師開設實驗課程,實驗教師主要負責開展學科交叉融合的跨專業綜合實驗、創新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指導學生的各種競賽并積極開展實驗科學研究等,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結語

我校實驗室的建設應該抓住“新農科”的建設契機,適應“新農科”的動態發展,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的活力,促使高校實驗室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是基于校級農科實驗中心的角度,從學校層面統籌考慮,對實驗室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設備利用率。在提高實驗教學水平的同時,降低實驗室教學投入成本。實驗平臺的建設管理不僅是設備資源的整合,更是人力資源的整合。從實驗室的規劃、建設、維護,都需要人力資源的維護,需要學校各個層面的共同協作。實驗平臺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仍需要在未來的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提出更好、更適合我校發展的建議,不斷優化平臺實驗室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我?!靶罗r科”實驗平臺對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平臺支撐作用。

猜你喜歡
新農科農科實驗室
農科城如何為鄉村提供“振興樣板”
公費農科生培養試點工作實施
農科問答
農科110專家,你們辛苦啦! 省總工會與省科協聯合舉辦農科110專家送清涼慰問活動
基于“新農科”發展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資源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動物生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初探
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